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陈希】雨水一到润物无声 陈希为你介绍岭南雨水节气文化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5-02-18 06:22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时节,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的气息,而南方大多数地区则是万物复苏,一派早春的景象。在岭南,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降雨,多为小雨或细雨。同时,还预示着“回南天”渐进,空气湿度增加。

天气乍暖还寒,岭南有一个 “春捂”的说法,形成养生习俗。穿衣要注重下厚上薄,捂得恰到好处,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

湿邪对身体的影响较为明显,而煲祛湿汤,是岭南的习俗。在湿气渐重的时节,茯苓、赤小豆与猪骨在砂锅中慢炖,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将营养与美味完美融合,健脾祛湿,让身体在春日里保持清爽与活力。

雨水时节,春笋便成了岭南人舌尖上的宠儿。春笋破土而出,鲜嫩无比。腊肉的醇厚油脂融入春笋,让春笋既保留清甜,又增添了几分咸香。翻炒出的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岭南人对春天的独特礼赞。揭阳市揭东区的埔田镇山地较多、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环境最适宜竹笋的生长,所产竹笋品种独特。埔田竹笋绝大多数都是麻笋,笋块肥大,笋肉鲜嫩有光泽,味道鲜美、甘甜爽口、风味独特,被誉为中国竹笋之乡。

芽菜是雨水节气的时令菜,岭南有吃芽菜的习俗。绿豆芽、黄豆芽等芽菜营养丰富,代表生机,象征着春天万物萌发。

岭南多雨,出现了骑楼、镬耳墙、琉璃瓦等岭南特色建筑形式。骑楼上楼下廊,结合了西洋建筑风格与岭南传统建筑特色,首层作为商铺,长廊方便漫步购物,二楼则是避湿明亮的宜居之地,既遮风挡雨,又具有商住两用的功能。

珠三角的“龙舟试水”、潮汕地区的祈福放灯,客家“占稻色”、“吃甜粄”成为岭南雨水节气的农事和习俗。占稻色通过爆糯谷占卜收成,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 吃甜粄是为了“补天穿”,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甜粄又称大笼粄,形状通常为大圆形,寓意阖家团圆。制作甜粄,首先在糯米粉中倒入熬成糖浆的红糖,搅拌均匀并不断揉搓。随后,在蒸笼中铺上一层蕉叶或粄帕,再将揉好的生甜粄铺上,之后还要用手掌或者锅铲不停拍打生甜粄的表面,使之更加平整、坚实。最后,抬入锅中,盖上锅盖,用柴火慢慢蒸3到4个小时。蒸好的甜粄可以切成小块,裹上蛋液,煎至金黄,香气扑鼻,别有一番滋味。

雨水节气岭南农村在庙宇或田间设祭台,供奉水果、鲜花,祭雨神,庙会常有粤剧、木偶戏等戏曲表演,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岭南雨水节气文化融合了自然崇拜、农耕传统与民俗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饮食注重时令与养生,建筑适应多雨气候,音乐与绘画融合自然意象,文学与习俗则体现农耕社会的智慧与人文关怀。这些传统至今仍通过节庆活动与日常生活延续,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滋养我们的人生。

【本期嘉宾简介】

陈希,诗人、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政协文史研究专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发表《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雷雨〉:未完成的演出》等论文百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出版《中国现代诗学范畴》《非常的建构》等专著5部,主编《现代汉语诗歌》《广东文学通史现代卷》《中国现代散文精萃》等,担任多种全国文学大奖赛评委。曾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等。目前正撰写《中国话剧演出通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象派与中国新诗》的研究。

策划:区健妍

统筹:邬嘉宏

文案:陈希

设计:胡斌斌 王佳豪

视频:杨浩贤

视频素材来源:新华社 、广东广播电视台、中山日报、中共开平市委宣传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广州市国资委、惠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