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董兴宝】牙行旧事——外国人笔下的岭南风土人情(48)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董兴宝 发表时间:2024-11-22 12:55

“在作为商品流通节点的城市,除了工商业者之外,还有在商人之间或生产者一商人之间进行中介和斡旋的人,他们被称作牙行或经纪。”

这是日本人山本进在其著作《清代社会经济史》中的一段记载,该书中说,在清朝时期,客商可以自由贸易,但牙行对他们的经营实行许可制,牙行的管理资质由国家发给“牙帖”予以确认,牙行对国家负有纳付牙税的义务。

对更多读者来说,上述提到的“牙商”或许是一个冷门的话题。但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广州十三行”,根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四年广州设关通商时,沿袭明代前例,用牙行商人主持经营对外贸易。《粤海关志》记述:“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

可见,广州十三行的前身,便是“牙行”。那么,何为牙行呢?其定位和作用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一些外国人的记录,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它是在现代银行、中介公司和担保公司出现之前的重要经济组织。

首先,对于“经纪”而言,虽然我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纪公司”,但却有许多撮合生意的“经纪人”,这种“经纪人”多指规模小且不持有许可经营证的“牙行”,而且,古代我国牙行中有很多人没有经营许可证,因此“经纪”同“牙行”之间并非存在明确的区别。

为了便于阐述“牙行”的故事,我们在本文中讲述的均指“政府颁发许可证的牙行”。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牙行”这一经济机构呢?《清代社会经济史》中做了阐述:

与在乡领主制发达的日本和西欧不同,在中国除了食盐等实行专卖之外,权力不会参与商业行为并从市场中获利。商业交易不管在哪里都是民与民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或地方官不会提供信用保证(债务担保),因此才都需要像牙行那样的获得国家认证的中介者担保信用。

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正常交易,为买卖双方做担保,才出现了“牙行”这一机构。比如,在大宗交易过程中,买方先付款,还是卖方先交货,在通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牙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因此,牙行在他人进行交易时收取规定的中介费,并将其一部分作为牙税上交给国家。有时他们还受国家之命对物价展开调查。但是,牙行的行为并非由政府直接承担责任。

明清时期,到过岭南的外国人,也观察或记载了牙行的情况,比如:英国著名汉学家C.R.博克舍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写的有关中国报道辑录出来并加注释出版,即《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一书,该书中收录了3位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中国南方的记录。其中,克利斯多弗·维埃拉的信中说:

从我们那里取走的财物:二十京塔大黄,一千五百或六百华丽丝料,四千丝手绢制品,中国人称之为手帕....。这些东西被当作强盗的财物送往广州府的牙行;吾人之主国王赠送中国王的礼物留在布政使的牙行。

根据该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明朝时期,广州就设有“牙行”,而且这个机构“没收”了些外国“强盗”的物资。

记录古代牙行的外国人,还有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他在《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年)》一书中说:

对习惯使用本国标准货币的外国商人来说,他们在中国贸易面临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是货币兑换。交纳关税的外国货币需折合为清政府承认的“标准银或纯银”。不过,这一规则的运用掌握在有牌照的银行机构或牙行手中,它们虽然自主经营,却充当了清政府的代理人。

在费正清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牙行”,还有货币兑换功能呢,将外国货币,兑换为当时清庭认可的货币,这可以说是现代银行的前身?

当然,对此问题,这位美国人还在书中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在广州,两个商人在十三行成立了收取关税的牙行(即海关银行前身),他们在粤海关国库存放了两年期的6000两白银作为保证金,存放的银锭上刻有他们的名字和日期。他们由以前的牙商担保,持有清政府颁发的执照和封印。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广州的牙行,不但可以兑换货币,还有为买卖双方“担保”的功能,即现代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职能。

对于货物买卖双方来说,尤其是来自远方、互相不熟悉的客商,要进行货物交易,牙行又是如何为他们提供担保的呢?对此,《清代社会经济史》有详细的记载:

当农民向进货商出售产品,或者进货商将买来的全部产品盘给客商,以及客商将购人的产品再转卖给零售商时,牙行都做了中介。客商从远方前来进货或者售货,首先要投宿到牙行,在那里等待前来出售或购买产品的人出现。牙行则将客商的商品保管在店铺内,然后出去寻找买家,找到买家之后就自己来担任买卖的中介人。

可见,清朝时期的牙商,不但承担了买卖双方的“中介”、“担保”作用,还设有客栈,可以接待远方的客人。在清朝广州一口通商期间,全国各地大量的茶叶、陶瓷、丝绸等物资,可都是通过广州出口的,这些客商之间的国内贸易,是不是也通过“牙行”进行交易的呢?

当然,在《清代社会经济史》还记载了一些牙行的负面作用,比如,书中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牙行之中逐渐出现了经纪人。他们先垫付资金将货物买下来,然后再转手赚钱。这样,商业交易中牙行的中立性也就变得难以保证了。明末清初的江南地方志中,就记载了好几处牙行及被称作牙行的人与恶棍勾结霸市,让农民和客商苦不堪言的事。

事实上,牙行是我国明清时期的重要经济机构,但随着晚清时期如银行、中介公司等现代金融机构的出现,牙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名家简介】

董兴宝,山东潍坊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广东工作6年,曾担任广东清远市政府文化顾问(2014-2018年)。主编出版过《北江茶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清远故事》(新华出版社2017年出版)和《中华洞河之道》(广州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