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访傅抱石故居,感受与岭南文化的一份缘分,与关山月合作的一段佳话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4-11-06 17:19

新余,早晨!一个吃米粉的城市,情不自禁要了一盘炒粉、一碗汤粉。发现自己对于辣的接受程度有下降,炒粉有点辣就出汗,但吃得有滋有味;好在自己调料的汤粉,避开红红辣椒,充分体验新余米粉之美:入口细腻柔软又韧性,米香十足,稻作文化佳作。

新余文化所知甚少,只有《天工开物》宋应星以及当代新余钢铁厂穿过岁月与认知迷雾,唤醒记忆。还有严嵩和此行主题大画家傅抱石。

fb341df098951c4cd6eb0e6c24cedba8_.jpg

唤醒两个记忆:

早年从云南坐火车二天二夜返回,中途下车友人带去新余钢厂,当年重工业名城,但记忆模糊了;与大学简同学夏夜竹椅聊天,月光如水,凉风习习,记忆犹新。

e260b8d9d7ca449d7f170cc5fbede82a_.jpg

0f4b629ce51a996e6e0eb42b2e77331f_.jpg

访江西新余傅抱石故居,参加“画笔壮山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纪念傅抱石诞辰120 周年、《江山如此多娇》创作65周年赣粤山水画名家巡回展”。

共展出江西、广东两省山水画家作品60幅(其中包括傅抱石、关山月大师作品)。

访傅抱石故居,一路上与关山月女儿——年已八旬的关怡老师熟稔。直呼关老师,她平易近人,慈祥仁厚。

e44c5a7aeca2e409f6be8df712cba7b1_.jpg

谈及父亲与傅抱石关系,说傅抱石喜喝茅台酒,说了二人关系:父亲关山月对大他八岁的傅抱石相当尊重。

傅姓祠堂三进五阶梯,一阶高过一阶,喻意“步步高升”。让我诧异的是祠堂前门楼,方位与祠堂不同,门楼方位稍斜,不知是何讲究?

傅抱石是他家族第一位读书成名者,日本留学前夕,傅姓几村人聚餐并凑100银元为学费。

家乡父老一片乡情,已然家族佳话,并深刻影响了傅抱石的爱国爱乡情怀。

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和工艺、雕刻。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cdfdacfed5f28f1972cadfb1851a6bb1_.jpg

美术界认为:

——傅抱石绘画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写意”之风,酣畅淋漓,诗情文思并重。艺术上崇尚革新,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

——傅抱石作品《茅山雄姿》在拍卖中取得了1.87亿的高价,他的山水画作品深受大众与收藏者的追捧,作品价值一路高涨。

——上世纪50年代徘徊一段时间后,傅抱石即开始实践“笔墨当随时代”艺术主张,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就是艺术高峰。

4115e5e241afb072dad8383f22c92d3e_.jpg

参展专家告知:

傅抱石虽非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但他在艺术生涯中曾受到岭南文化影响。其艺术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岭南文化细腻、雄浑与自然之美。

可以说,傅关两位大师的合作,恰好是岭南文化对外交流融汇的一份缘分与一段佳话。

艺术家大师的品质与精神,对当前城市发展有一种能量的释放,亦是守正创新的具体范本。

开幕式上,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我表达了如下看法:

——今日画展缘起,是傅抱石与关山月两位大师合作完成了《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经典作品。此次完美合作的背后,是新金陵画派与岭南画派的交流碰撞。可以说,今天的展览正是这一完美合作的继续。

——江西与广东两地画家,在一个展览中共同展示各自作品,并在多个研讨会中进行广泛的切蹉交流,恰似两条艺术大河汇集,刹那激起无数浪花。

——这些浪花会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产生或显或隐的作用,必将在中国画“守正创新”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开幕式简短、大气,气氛热烈。

0d33319a2ee838c5baabb4838f16b463_.jpg

新余美术馆广场的露天场地颇具仪式感,烘托出这座诞生傅抱石大师的城市文化氛围。

会后,我与三位江西画家在他们各自展出作品前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再一次强烈感受到赣粤两地画家在艺术个性上的异同。

a571ebb4d406e3f38d45b364d73cf8d4_.jpg

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一个信念:

文化的发展,观念的进步,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充分的交流碰撞。唯有交流,才有进步;唯有碰撞,才有发展。

我们可以对傅抱石与关山月的合作及其延续,展开无数想象:

完美携手,前景无限。

2024-11 江西新余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