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卢建 丘树宏】写《横琴秋霁》著《澳门纪略》:印光任与琴澳的诗文之缘——横琴文史与名人故事(8)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卢建 丘树宏 发表时间:2024-10-16 14:08

写《横琴秋霁》著《澳门纪略》:印光任与横琴的诗文之缘——横琴文史与名人故事(8)

作者:卢建 主持:丘树宏

《横琴秋霁》,以横琴之景入诗,不仅是一幅细腻入微的秋日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印光任心灵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生动写照。

一、印光任《横琴秋霁》品鉴

凭高秋极目,孤屿一琴横。

有曲仙应谱,无弦籁自鸣。

烟开万顷碧,木落九霄清。

冷冷潇湘意,平沙雁数声。

这首《横琴秋霁》是现存文献中第一首以横琴为主题的格律诗,展现了诗人秋日登高望远,对自然景致与心境的深刻感悟,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意境。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评:

开篇“凭高秋极目,孤屿一琴横”即点明时间和地点,秋日登高远望,孤屿似一琴横卧,既实写了眼前之景,又寓含了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随后的“有曲仙应谱,无弦籁自鸣”则进一步将自然之景音与天籁之乐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上,“烟开万顷碧,木落九霄清”通过“烟开”、“木落”的动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日晴空万里、山林清寂的景象。而“冷冷潇湘意,平沙雁数声”则以“冷冷”二字形容秋意之深,再以“平沙雁数声”的听觉效果,为画面增添了生动与凄清之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

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既符合秋日景象的特点,又富含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横琴秋霁》是意境幽远的格律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审美。

二、《澳门纪略》——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澳门的古籍著作

《澳门纪略》,这部由印光任与张汝霖合著的图书,堪称澳门地方志的瑰宝,它作为首部全面而系统地描绘澳门风貌的古籍文献,地位无可替代。该书详尽地勾勒了澳门的历史脉络,同时细腻地描绘了澳门的地理景观,展现了其自然风光的独特魅力。

《澳门纪略》由印光任与张汝霖两位学者历经数年辛勤耕耘,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得以完成并流传于世,成为后世了解澳门、研究澳门历史的重要文献。

在印光任序言中,介绍了《澳门纪略》的编写过程:

澳门香邑隅耳,然其地孤悬海表,直接外洋,凡夷商海舶之來粤者,必经此而达。且有外夷寄处,戒何可弛。雍正八年(1730)设香山县丞,分驻前山寨,专司民夷交错之事。乾隆八年(1743)大府又议设同知一员,辖弁兵镇压之,擢余领其事。余不才,念事属创始,爰历海岛,访民蕃,搜卷帙,就所见闻者记之,冀万一补志乘之缺,而考之未备,辞之不文,必俟诸博雅君子。此《记略》之所由来也。乾隆十一年(1746)春,予奉文引见,代予者张子谅而有文,因以稿本相属,期共成之。张子曰余簿领劳形,恐不逮。粤秀山长徐鸿泉,余同年友,且与君契,盍以正之。予曰善。将稿属鸿泉而去。比引见后以病暂回故里,遣人索前稿,徐以卧病未几卒,原本遂失。兹余复至粤,辛未(十六年,1751)四月,权潮郡篆,张子亦以摄鹾司至,公余聚百诗及辑感慨久之。余因搜觅遗纸零落,辏集旬日,间得其八九,张子乃定其体例而大加增损焉。视原稿之粗枝大叶,迥不侔矣。嗟夫此书仅两帙耳,初非篇章繁杂,必迟之岁月者,乃草自乾隆十年(1745)粗得其稿失于徐子之手,历五六年而残楮剩墨弃置簏中,不为蠹鱼所蚀,至今日而犹得搜集成编,此非张子不能成,更非同官凤城亦不能成。无多卷帙,无经聚散,不至废其成也。殆亦有数存其间耶,因书以识之。(《澳门纪略》,清印光任、张汝霖,清嘉庆五年重刊本)

序中介绍,《澳门记略》的草稿本最初由印光任在担任澳门同知期间撰写完成。印光任离任时,将这份草稿交给了接任的张汝霖。随后,张汝霖又将其托付给粤秀书院的山长徐鸿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润色,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徐鸿泉的病逝,这份草稿不幸遗失。

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印光任署理潮州知府事务时,张汝霖也因公务恰好来到潮州。两人得以再次聚首,提及这段往事,便决定重新编著《澳门记略》,寻找遗失的草稿片段,并对现有材料进行增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再次完成了书稿的编写。

这部著作后来被编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志,成为研究澳门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印光任——澳门首任海防同知

澳门自开埠以来,便长期受到香山县(即今日的广东中山、珠海及澳门一带)的管辖。早在明代,为了守护这片海域,便设立了守澳官,更有香山县差官、提调、备倭、巡辑等官员驻守,以确保其安宁。

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清政府深感澳门的重要性,遂决定在前山寨设立县丞衙门,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专门负责澳门民夷事务。遇到重大事件时,便及时上报处理,以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地方稳定。

随着澳门地位的日益凸显,特别是其临近广州省会要地,洋人众多,清政府意识到仅依靠派驻县丞一员来管理,恐怕难以有效守疆防夷。于是,决定设立“澳门海防同知”,以加强海防管理,确保澳门的安全与稳定。这一职位的职责繁重,既要管理住澳洋人事务,又要对出入洋船进行盘验,查办扰乱治安及犯禁等人事。而印光任,便是澳门首任同知。

印光任在任内,以其才华和勤政爱民,深得当地人的爱戴。他政绩卓著,尤其是在抚夷方面,更是令人称赞。《香山县志》中,有专门关于印光任的传记,对其在澳门的政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也对印光任评价甚高,为其作传,赞誉他才华横溢,具备卓越的才能。袁枚还称赞印光任以国家为重,时刻将海疆诸事记挂在心,能够未雨绸缪,当机立断,使海域始终保持稳定。

四、印光任在澳门任职时完成了为后人称道的《濠镜十景》诗篇: 

雕楼春晓 

何处春偏好,雕楼晓最宜。

窗晴海日上,树暖岛云披。 

有户皆金碧,无花自陆离。

坡仙应未见,海市道神奇。 

南环浴日 

海岸如环抱,新潮浴渴鸟。

镕金看跃冶,丹药走洪炉。 

舟泛桃花浪,龙盘赤水珠。

蛮烟顿清廓,万象尽昭苏。 

濠镜夜月 

月出濠开镜,清光一海天。

岛深惊雪积,珠涌咤龙旋。 

杰阁都凌汉,低星欲荡船。

纤尘飞不到,谁是广寒仙。 

三巴晓钟 

疏钟来远寺,籁静一声闲。

带月清沉海,和云冷度山。 

五更昏晓际,万象有无间。

试向蕃僧问,曾能识此关? 

望洋灯火 

望洋临绝顶,千树烛缤纷。

照海光摇电,烘天焰结云。 

鹊桥疑入晓,银汉逼斜曛。

万里归帆近,灯花艳紫氛。 

兰寺涛光 

僧言临海岸,纵目极苍茫。

爽辟烟云界,飞腾日月光。 

晴空如蜃伏,浩荡觉天长。

风外钟声杳,冷冷万顷霜。 

莲峰夕照 

莲峰来夕照,光散落霞红。

楼阁归金界,烟林入锦丛。 

文章天自富,烘染晚尤工。

只恐将军画,难分造化工。 

青洲烟雨 

海天多气象,烟雨得青洲。

蓊郁冬疑夏,苍汇春亦秋。 

钟声沉断岸,帆影乱浮鸥。

景比潇湘胜,何人远倚楼。 

鸡颈风帆 

浩淼帆樯出,银涛拥一痕。

排云鹏鼓翅,挂日海分门。 

四宇空无著,千山势欲奔。

飞腾何迅疾,疑是发昆仑。 

横琴秋霁 

凭高秋极目,孤屿一琴横。

有曲仙应谱,无絃籁自鸣。 

烟开万顷碧,木落九霄清。

冷冷潇湘意,平沙雁数声。

印光任不仅以其文学才华,在《横琴秋霁》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自然美景,更以其深厚的学识与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澳门纪略》这部不朽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关于澳门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作为澳门首任海防同知,印光任的政绩与贡献远不止于此,他更以诗人的身份,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用心感受澳门的风土人情,创作了《濠镜十景》这一系列诗篇,将澳门和横琴的美丽与魅力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

【名家简介】

卢建,北京《中国乡村》杂志社诗词编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深人文学者,珠海市香洲区社科联委员。擅长中英俄三种语言格律诗创作与翻译;文学类中译外和外译中作品均超过六种语言,包括汉语译为英语、俄语、保加利亚语、世界语、印尼语和白俄罗斯语等,英语、乌克兰语、德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瑞典语等译为汉语,已翻译图书逾20本;曾承担或参与保加利亚索菲亚地铁三号地铁线项目、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项目、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马拉博市总统办公楼项目、瑞典交通运输管理局林雪平区域东环线项目等五十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外译中笔译工作;曾承担或参与涉及英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等的社科研究任务。

【名家简介】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中英文版等11部,编导、制作和演出、播放大型舞台作品10余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在2023首届丝绸之路全球诗歌春晚中重点推介,长篇电视诗《天地人和》在2022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和“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展示交流。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创设“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创建“香山香”沉香区域品牌,策划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国家级活动项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香山建县860周年和870周年中珠澳系列活动等大型人文活动,影响广泛。

首倡“庆龄文化”概念,认为庆龄文化包括以下主要内涵:伟大的爱国主义,伟大的正义品质,伟大的博爱襟怀,伟大的现代意识,伟大的政治信仰。此概念受到业界关注。

首倡“赵佗文化”概念,提出“赵佗: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三大族群亲宗”历史定位,受到广泛认同;主创全国首部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在河源、广州公演,并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发表《赵佗文化: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等一系列论文,引起国家和学术机构及各媒体关注;力推赵佗文化在河北、广东两地的发掘研究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被选发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内刊,继“孙中山文化”之后,个人第二份建议成为国家领导层国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