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葡文碑铭刻尘封的琴澳史忆——横琴文史与名人故事(5)
作者:卢建 主持:丘树宏
在横琴岛红旗村相思瀑布景区内那幽静的山脚处,蓄水池畔,一堵精心构筑的水泥墙上,有一块独具风情的葡萄牙文水泥碑铭。此碑形制方正,其上压印着四行古朴的葡文,正中一行镌刻着“1937”这一历史年份,它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横琴岛上被发掘出的、与澳葡政府历史有着直接渊源的珍贵遗迹。[1]
2006年,这块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葡文碑刻,在珠海市考古学专家的精心发掘下重见天日[2],随即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乃至更广泛学术领域的持续关注。多年来,它作为研究澳葡历史文化的独特窗口,持续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目光。
一、葡文碑刻的铭文及其释读
该葡文碑刻上镌刻的清晰文字为:
R.T.O.P.M.
EM JUNHO DE
1937
POR
MARIO BORGES
其汉语释义如下:
澳门工务专理局
于1937年6月
立碑人:
马里奥·博尔热斯
这段铭文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铭记,更是中葡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它静静地诉说着横琴岛上那段鲜为人知却又意义深远的故事。
二、澳门工务专理局的历史沿革与名称变迁释疑
根据详尽的历史文献记载,澳门工程公所伴随着葡萄牙政府对澳门管治架构的深刻变革,其名称亦历经数次更迭,展现出丰富的历史脉络。具体而言,该机构于1922年2月正式更名为“工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as Obras Pública),随后在1936年5月,为适应时代需求,再次易名为“工务专理局”(Repartição Técnica das Obras Públicas)。1955年8月,随着管治架构的进一步调整,其名称变更为“工务港口及运输厅”(Repartição Provincial dos Serviços de Obras Públicas, Portos e Transportes),涵盖了更为广泛的职能范围,后又更名为澳门土地工务局。[3]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中级法院的权威文书中,我们可以追溯到“工务专理局”在1938年11月17日的完整全称——Repartição Técnica das Obras Publicas de Macau,其官方名称首字母缩写R.T.O.P.M.与碑刻上的铭文完全吻合,为这段历史记忆提供了确凿的证据。[4]
进一步查阅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工务局官网的丰富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该局的历史名称序列中,曾出现“工务局”、“工程公所”、“工务专理局”及“工务港口及运输厅”等名称,生动反映了其职能的演变与扩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该机构的职能范围已显著扩大,涵盖了纪念碑等公共建筑的设计与建造。[5]
三、马里奥·博尔热斯(Mário Borges)身份与背景解析
深入澳门档案馆的珍贵文献,我们得以揭开历史人物的清晰面貌。记录显示,1935年5月22日,马里奥·奥古斯托·坦克雷多·博尔热斯(Mário Augusto Tancredo Borges)担任澳门工务局(即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as Obras Públicas de Macau)的技术助理一职。
值得注意的是,马里奥·博尔热斯(Mário Borges)实为马里奥·奥古斯托·坦克雷多·博尔热斯的简称。而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他担任技术助理的次年,即1936年5月,澳门工务局顺应时代变迁,正式更名为“澳门工务专理局”(Repartição Técnica das Obras Públicas de Macau)。
四、消逝的历史遗迹:横琴岛上的其他葡人碑刻
依据详尽的文献资料记载,回溯至1937年12月28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即将踏上大横琴岛,面对这一紧迫局势,澳门警察迅速响应,于当地紧急构建起一处临时“防御阵地”。他们于一座小庙之侧竖立起一块小碑,其上镌刻着:“1937年12月28日全体士兵及葛古诺上尉立”。
国民政府得知此事后,迅速向里斯本外交部提出了严正抗议。然而,巴波沙总督回应称这一行动实则是基于与中国官方早先达成的某种默契,但出于避免引起广东地区民众误解的考虑,故而选择了秘而不宣的策略。
葡萄牙方面最终公开声明,葡警进驻横琴岛,实则是为了维护当地难民秩序所采取的必要行动。[6]
五、相思瀑布葡文碑刻深度解读
据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葡萄牙人就踏足横琴岛这片美丽的土地。彼时,澳门方面因淡水资源的匮乏,而将目光跨越了海湾,投向了与之相邻的横琴岛,使之成为澳门居民的取水之处。岁月流转至1938年,横琴岛不幸遭受战火无情的摧残,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其自然与人文景观均遭受了不可估量的破坏。然而,历史的阴霾终有散去之日,1945年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撤离,横琴岛重获自由。在此之际,葡萄牙人决定修复受损的水池及碑刻。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块镶嵌于相思瀑布旁的葡文碑刻,是横琴岛上与澳葡历史直接相关的现存最早的珍贵文物。[7] 在综合考量日军当时对横琴岛尚未构成威胁的局势,以及立碑者所肩负的特定职责后,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此碑刻极有可能是葡人为彰显并巩固其对这一重要取水区域的管控力而精心设置。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报》,第2815期,第三版,2015年9月21日,另见:http://www.zgdazxw.com.cn/culture/2015-09/21/content_117234.htm(中国档案资讯网,最后查询日期:2023年6月24日)
[2] https://www.icm.gov.mo/cn/news/detail/4736(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最后查询日期:2023年6月24日)
[3] 元照, 谭志广,《百年之路──澳门文化遗产的保护》,元照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1日,第99页(原文繁体中文,并根据⑤统一了名称术语)
[4] 澳门特别行政区中级法院,行政司法上诉卷宗第398/2011号,2013年5月9日,第6条(另见https://www.court.gov.mo/sentence/zh/13907,最后查询日期:2023年6月24日,“Repartição Técnica das Obras Publicas de Macau于1938年11月17日对上述建筑物发出第225号开工准照批准兴建”,原文繁体中文)
[5]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工务局官网, https://www.dsscu.gov.mo/zh_HANS/home/aboutUs/id/23(最后查询日期:2023年6月24日)
[6]理卡多‧平托:《中立区的炮火》,载《澳门杂志》第2期,1997年9月;莫嘉度:《从广州透视战争:葡萄牙驻广州领事莫嘉度关于中日战争的报告》,第12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 (1900—1949)》,第275—276页。
[7] http://www.hengqin.gov.cn/livelihood/msgk/whss/lswhzy/content/post_3193330.html(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官网,最后查询日期:2023年6月24日)
作者简介:
卢建,北京《中国乡村》杂志社诗词编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深人文学者,珠海市香洲区社科联委员。擅长中英俄三种语言格律诗创作与翻译;文学类中译外和外译中作品均超过六种语言,包括汉语译为英语、俄语、保加利亚语、世界语、印尼语和白俄罗斯语等,英语、乌克兰语、德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瑞典语等译为汉语,已翻译图书逾20本;曾承担或参与保加利亚索菲亚地铁三号地铁线项目、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项目、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马拉博市总统办公楼项目、瑞典交通运输管理局林雪平区域东环线项目等五十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外译中笔译工作;曾承担或参与涉及英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等的社科研究任务。
【名家简介】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中英文版等11部,编导、制作和演出、播放大型舞台作品10余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在2023首届丝绸之路全球诗歌春晚中重点推介,长篇电视诗《天地人和》在2022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和“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展示交流。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创设“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创建“香山香”沉香区域品牌,策划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国家级活动项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香山建县860周年和870周年中珠澳系列活动等大型人文活动,影响广泛。
首倡“庆龄文化”概念,认为庆龄文化包括以下主要内涵:伟大的爱国主义,伟大的正义品质,伟大的博爱襟怀,伟大的现代意识,伟大的政治信仰。此概念受到业界关注。
首倡“赵佗文化”概念,提出“赵佗: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三大族群亲宗”历史定位,受到广泛认同;主创全国首部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在河源、广州公演,并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发表《赵佗文化: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等一系列论文,引起国家和学术机构及各媒体关注;力推赵佗文化在河北、广东两地的发掘研究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被选发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内刊,继“孙中山文化”之后,个人第二份建议成为国家领导层国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