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主持】谈谈雷州半岛中秋那些事儿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蔡欣彤 发表时间:2024-09-17 10:10

中秋前夕,收到公司发的月饼,到手的第一刻就是——拿回家给父母。不曾想,哥哥也带了两盒回来,父亲单位也发了两盒,我们看着六盒月饼,陷入了沉思,随后忙不迭送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月饼食用的属性越来越少,精致的外壳、浮华的包装、昂贵的价格,赠礼属性越来越浓,离人的食欲越来越远。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雷州的街头小巷,卖一种豆沙蛋黄月,包装粗糙,成圆柱形,外围红色纸包着月饼的品牌商标。

一包有四个月饼,一个有手掌盘那么大,长相粗犷,手感厚实。5块钱一包,豆沙是暗红色的,味道喷香、微甜,沙沙的口感,蛋黄也特别大,富得流油。我们常常玩一种游戏,把一块月饼切“十”字,成等份的四块,然后盲选一个,蛋黄最大者就是赢家。

小时候爷爷喜欢买,我和哥哥也喜欢吃,为了防止我们在中秋节前祸祸完了,他就藏在米缸里。但奇怪的是,藏在米缸里还时常少个一块两块的,别问我,问就是“老鼠”给偷吃了。

在那时候,礼盒月饼已经流行于世面,但豆沙月在大街小巷仍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在却丝毫不见踪影,终究是内心一憾。

以前中秋节,如果回外婆家,还有个有意思的活动,叫“浮针”,就是在凌晨十二点,或者月亮最圆、最大的时候,外婆带着我们做浮针、拜月娘。

雷州有一首童谣——“八月十五嫜浮针,讲给月娘并月嫜。好妃报好歉报歉,千万报浮不报沉。”“嫜”就是姑娘,讲的就是姑娘们中秋“浮针”的故事。

“浮针”首先要准备几根新针,用过的或旧的都不行,还要打来干净无污染过的井水——“无庚水”,再拿来几个大大的碗,碗里装满水,放在楼顶露天阳台的桌子或者长椅上。

拜月只有女孩子才能参与,等到月圆时刻,就可以浮针了。我们小心翼翼拿起一根针,轮流放到碗中,外婆说,要用一只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横着拿针,轻轻放在水的表面,针是浮在上面的,不会掉下来,就代表成功了。

做好浮针之后,还要拜月娘,我们齐齐跪拜,外婆在旁边祈祷:月娘保佑阿妹(女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浮针成功后,针是有影子的,每根针的影子不一样。据说,影子的粗细可以看出一个人运气高低,粗代表好运,细则反之。据说,影子像棍子的,一生劳碌;像棺材的,会很有财运;像竹叶的,会好命。

那时,年幼的我和表姐妹们一起进行这个仪式,在针浮起来的那一刻,我总是害怕地闭上了眼睛,惶惶不安贯穿全身,命运如同洪流之感,排山倒海向我涌来。

唯一的小表弟总是羡慕地看着我们,后来有一年中秋节正午,外公带着他在烈日下拜太阳,说女孩子拜月亮,男孩就要拜太阳,看着他汗流浃背满脸通红的样子,我们在旁边大笑不止。

现在的中秋节,大概这些仪式也越来越少了。还记得和姐妹们拜月时,悄悄睁开眼睛,万物静默如秘,唯有天上一轮明月深情对望,那种一击而中的神圣感和战栗感,至今难忘。

作者:蔡欣彤,95后,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世界华文青少年创意写作大会论文一等奖。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