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吴再】中山小榄素描并隐秀寺幽记
来源:三让诗舍 作者:吴再 发表时间:2024-09-05 16:53

中山小榄素描并隐秀寺幽记

近日,白露将至——而台风亦至——“摩羯”于9月5日23时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预计将于6日中午到夜间在海南琼海到广东电白一带沿海登陆(16~17级)。然而,珠江两岸,溽暑难忍,涛声依旧,树叶亦纹丝不动,恍如潜伏高手。于是,携妻前往中山市小榄镇放飞心情,专程参拜久闻其名之隐秀寺。

隐秀寺位于小榄沙口社区。驱车入市,但见高楼林立,市井繁华;道路宽敞,百花齐放。吾谓妻曰:“小榄,乃中山一颗硕大明珠,素来踔厉奋发,乃至五炁朝元,名闻遐迩!未来交通便利,前途似锦!”妻子笑答:“小榄,广东名镇,中山市工业强镇、商业重镇,菊花文化源远流长,1917年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菊城’,待到菊花怒放,相约再来!”

沙口社区位于小榄东部,面积1.6平方公里,紧靠镇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05国道从南北贯穿。有圆榄山(又名圆峰、紫驼、龟山、座鼓峰),花岗岩构成,海拔46.34米。隐秀寺乃村内主要民间信仰场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重建于2008年,供奉众佛,有佛诞、元旦祈福、传灯法会、除夕祈福晚会等祭祀活动。另外,有桂子社和莲子社两座社头,供奉土地神。每年土地诞、春节,或遇婚姻嫁娶、民间节日、乔迁等,村民均往社头拜祭,求神庇佑。

从火炬开发区出发,不到40分钟,隐秀寺跃入眼帘。出乎意料,无需预约,无需门票,停车免费,相比其他地方“雁过拔毛”,小黠大痴,小榄百姓气色醇和,惊才风逸。切盼持久维持,莫因人多,拦路索财。小榄常住人口超78万人,户籍人口28.86万人,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之星”“中国脆肉鲩之乡”“中国办公家具重镇”等荣誉称号,拥有8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9大支柱产业。2023年全镇实现GDP524.6亿元,位列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第17位——果然,和气生财!财生和气!

秦、汉时期,大榄、小榄为濒海要区,隶属南海郡。隋、唐属南海县,宋称永宁乡潮居里。2021年7月1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小榄镇、东升镇,设新的小榄镇,以原小榄镇、东升镇行政区域为新的小榄镇行政区域。此外,小榄乃驰名之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7项,菊花、书画、曲艺、刺绣在广东名声煊赫,尤其一年一度菊花会,游客如云,赏菊、赛菊、咏菊、品菊……成为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惜乎!陶令无缘一睹芳容!

其中,小榄声名卓著之菊花宴,相传源于明代宫廷,乃小榄最具代表性传统名菜。选用嫩豆腐切片,中间填入猪肉末、虾仁等馅料,裹上鸡蛋粉糊,经油炸至金黄,再以糖醋汁勾芡。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适口,令人腮颊留香。

据传,隐秀寺乃有求必应之所,让人心无杂念。是日,天高云淡,恺风习习,然而香客稀少。除了看门的,扫地的,抄经的,几无人影。然则古韵悠悠,禅意冥冥,佛门圣地,向来只求一个“善”字。或许,小榄位于中山市西北部,若近东区石岐,估计人声鼎沸。也许,张无忌、杨逍、韦一笑三人展开轻功,片刻间便已到了寺前。呵呵,此刻,吾亦想到“金庸笔下太湖”,想到慕容复之燕子坞,四周山峦,缥缈湖水,仿佛世外桃源,粉墙黛瓦之间,无商场之喧嚣,无战场之惨烈,无情场之诡谲,岂不耳根清净?于此,可让自己舒缓下来,感受风之眰恦。

听当地人说,原先隐秀寺,一凉亭、一墓碑、一石敢当、几间砖瓦房而已,起始占地358平方米,采用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原址由于通道狭窄不符消防要求,不能开放。为了恢复寺庙开放,于2003年9月29日获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在圆榄山上重建隐秀寺,并礼请弘如大和尚主持道场,以此为新址(民安北路23号)。2008年7月6日,隐秀寺大雄宝殿破土动工,耗资800余万元,建筑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

据闻,明崇祯年间,何吾驺任东阁大学士,家人随居北京,其孙何栻在京出世,就地雇一女佣当乳母。迨何吾驺罢相归田,乳母随来小榄,相依生活。乳母有一子,早年于北方落发为僧,事隔数十年,忽动思母之念,寻踪问迹,南下访母,几经曲折,终获母子相见,依依不愿分离。当时明朝已亡,何栻隐居南塘,有地30多亩,被乳母之子孝念感动,于南塘之东(即现在梅花洞)创建一寺,题名“反哺蘭若”,后改为隐秀禅院,使其子为开山祖,住持寺务。目的乃使其能长依膝下,侍奉其母,海屋筹添。

自古以来,中山人宣扬孝道,追崇互惠互利,口碑甚好。譬如双美桥,堪称小榄乃至中山现存最古老石拱桥。因连接大、小两榄,且榄乡风景秀丽,故取名“双美桥”。双美桥,拒绝“独美”,反对“顾盼自雄”,用时髦之词言之,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今,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之桥体横跨水色匝两岸,旖旎迷人。而圆榄山位于榄溪之北,花木葳蕤,空谷鸣翠,其峰峦圆洁形如群雏待哺之巢;一泓清水环抱主峰,暗合乌乌私情之喻。清朝诗人何应门为此赋诗云:“圆峰待月思盈盈,极目微光海月生;底事桓娥难一见,吟成锦字夜三更。”

据书记载,隐秀寺原本为明清时期岭南祠堂式古建筑,三进三间,设有偏殿,墙上饰有砖雕。因年代久远,又遇浩劫,原址现只剩断璧残垣,无法扩建。而落成于2010年之隐秀寺大雄宝殿体现浓重之唐朝佛教建筑味道。白色外墙配以红色梁柱,屋檐内侧横梁,层层叠叠,将建筑美感尽显无余。黑色瓦顶上,有两个造型独特、有点像鹰嘴模样之“角”,气势飞扬。大殿正面牌匾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乃已故卓越佛教领袖、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手迹。

与他处香火鼎盛,僧侣众多相比,隐秀寺侘寂清幽,犹似沉默勤恳之扫地僧。纵观中山寺庙,各具特色。譬如石岐西山寺、白衣古寺、永建庵、西区报恩禅寺、南朗镇崖口村集益寺、五桂山观音庙、大环村华佗庙……信仰自由,各自虔诚。寺庙每逢圣诞、初一和十五等重要节日,吸引许多信众前来上香祈福。至于谗言佞语,则销声匿迹。

回溯时光,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先民南迁至小榄时,因见山丘形似橄榄而名小榄。三中全会之后,小榄镇秉承“小镇大追求,敢为天下先”之开拓气魄,始终站在改革大潮前列,解缆扬帆,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公开报道之“农村万元户”和广东省首个“亿元村”,谱写时代新篇。而今,小榄高举“孝道”之旗,弥足珍贵!兰州大学教授杨伯峻于《经书浅谈》考证曰:“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近日,民政部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尤其,“濒老”人群规模渐渐增大,1962年至1968年,乃1949年以来我国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人口出生率高达40‰,7年间共出生1.9亿人。如今,此年龄段者陆续步入花甲之年,客观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老年”一词,暗含深刻悲剧。诚然,当今社会,“老年人”要么被理想化为智慧象征或苦难幸存,要么被边缘化为毫无贡献之“可怜虫”,或被贬低和污名化为守旧固执之“既得利益者”。老者之声鲜被听见,儿女有心伺候,亦狐埋狐搰。实际上,“衰老”与“死亡”一样,需被终生思考。对“老年”脆弱性之反思,挑战了当代社会之孝敬。倘若,当大批长辈佝偻着腰,无奈地低头承认“世界是你们的”时,尘寰一定充溢悲恸。固然,那些未老先衰、迷茫恐惧之人比修炼出优秀德性并保持理智之老人更为可悲。

隐秀寺因孝所建,以孝著称。游隐秀寺,念廿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毋庸置疑,囿于历史局限,难免夹杂若干封建糟粕,然而总体而言,此乃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也!从此绵绵瓜瓞,不必叹老嗟卑!欣逢盛世,因缘具足!但愿天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少,但愿“养老院”不是耄耋之人必归之地……阿弥陀佛!隐秀,隐修……

公元2024年9月5日 吴再撰于大湾区三让诗舍

【名家简介】

吴再,作家、诗人、传媒人。全国鲁藜诗歌奖得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历任《足球》报主编、星岛日报海外版执行总编辑、星岛环球网行政总裁兼总编辑。主要代表作《词谏》《智慧如诗》《向中国共产党学习》(红色智慧四部曲)《鸟托邦》《沼泽地里散落的花瓣》《影》《盛世箴言》《脱掉时间的囚衣》《送您一座诗歌岛》《一个人的诗经》《一个人的诗国》等。作品被《读者》、《杂文选刊》等杂志多次转载,并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最佳杂文等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