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Literary Theory 名家文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文论•林伦伦】富不过慈黉爷:黉利家族长盛不衰的故事——“一带一路”的潮州人⑦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林伦伦 发表时间:2024-09-05 16:26

去年我到北京的中国华侨博物馆参观学习,里面陈列展示的潮籍华侨不多,也就是上文介绍过的蚁光炎先生和陈慈黉(hóng)先生等若干位。但在东南亚各国、在潮人族群之中,在潮汕原乡,陈黉利家族的故事,则几乎无人不知。作为一个澄海人,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富不过慈黉爷”和“慈黉爷起厝——好慢孬猛(能慢不能快)”这两句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

澄海人,尤其是陈慈黉的老家隆都一带,都尊称陈慈黉为“慈黉爷”。民间传说他的家族生意做得很大,每天公司里算账,“龙银”(大洋)是用量米谷的斗来量的,一斗大约几百个“龙银”是毛估的,用潮州话+马来语来说就是“就头揞甲(an1 gah4)”,知道个“约母量”(大概数字)就是了。生意兴旺,赚钱很多,普通话有个成语叫做“日进斗金”,而黉利家族的公司,是日进数百斗大洋吧。

“慈黉爷起厝——好慢孬猛(能慢不能快)”,则说的是陈慈黉年近花甲时回家乡澄海隆都盖几座“驷马拖车”的大院,用料考究,瓷砖、马赛克、水泥都是从欧洲进口的,木材则是从东南亚运来的,请的建筑师傅都是远近最有名的,然后再来个“慢工出细活”,一定要把这些大院打造成当世精品。凡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便推倒重来,不计工本。黉利家族对乡亲们好,广做善事,当地的老百姓也都自愿来当泥水活的下手工。“好慢孬猛”的另一个原因是慈黉爷从来也不催工,因为来帮工的乡亲们不但自己有工饭吃,还有一份工钱可以养家糊口,长年盖房子就等于给帮工的乡亲们一份长期稳定的活儿干,所以才有了“好慢孬猛”的传说。慈黉爷家族竟然在家乡隆都持续盖了二、三十年的大院。以现在的“陈慈黉故居”为核心的建筑群一座连着一座, “善居室” “寿康里” “向南” 和 “郎中第” 等中西合璧、精巧别致,既保持了潮派建筑的传统格局,又体现着西方先进建筑材料和建筑理念的元素。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光这四座宅院共有厅房506间,占地面积约2.54万平方米。民间传说有若干位长期的雇工,专司门窗户扇开闭之职,上午开,下午闭,日日如是。现在的陈慈黉故居,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回过头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黉利家族是怎么发家致富的。

274b29b4d69fdc45112fb87bfa05c3a.jpg

黉利家族的奋斗发家史是从陈慈黉的父亲陈焕荣开始的。陈焕荣(1825—1890),字宣衣,出生于澄海隆都前美村。陈焕荣因个子小而结实、灵活,绰号“阿核” (潮音hug8,与 “佛”同音,意思是果核儿)。他水性好,又号“水鬼核”。陈焕荣年轻时就到樟林港给人当红头船船工,后来升任“大公”(舵工)、大副。熟悉了红头船驾驶、海路和生意门道之后,他自己先租用、后购买了红头船,自当船主,经营汕头至曼谷的航运。除了运载番客之外,还把汕头、上海、青岛、烟台、天津等地的土特产品和日用品运到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地贩卖,又将暹罗的米、木材及土特产品运到新加坡、香港、汕头、上海、青岛、烟台、天津等地销售。这种生意令他在不久后就发财致富了。在樟林港及附近,也创设有商铺及房屋18间。成为当年樟林港著名的红头船船主之一,人称“船主佛”(“核”也写作“佛”了)。

d20d23ac318f94a8de5273eef350129.jpg

643aec8736beaac2406c6e07885beb4.jpg

后来,船主佛发现在暹罗—新加坡—香港—汕头的贸易链中,香港岛的中转地位很重要,是个做商贸的好地方。于是,1851年汕头尚未开埠时,他就在香港文咸西街开办了一家经营南北物产的商号——乾泰隆。“乾泰隆”的生意火爆,使他由著名船主转型升级为富商巨贾,“乾泰隆”也成为了香港南北行的始祖级公司。

1844年,“船主佛”喜得长子,取名陈慈黉。1871年,子承父业的陈慈黉,除了继续经营香港“乾泰隆”生意之外,还到暹罗开基立业,创设了黉利行。在泰国,他自设火砻,加工暹罗大米出口。19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曼谷当地的火砻业已逐渐转为华人控制,当时的黉利家族设有7家火砻,并相应开设米仓及船运。后来,发展到了几十家火砻,成为了在曼谷及周边城市首屈一指的米商。后来,陈慈黉的儿子陈立梅与米界同业创设了火砻公会,陈立梅被推选为会长。

为了对泰国曼谷的黉利行有更感性的认识,我和几位潮学研究同仁在2015年6月28日专门去黉利行旧址参观和考察。

8a07915a11c882cff8f28779b2ac54c.jpg

当天下午半晌时分,日丽风轻,云白天蓝,我们在黉利家族第五代侄孙、书画家艺术家、收藏家陈克湛先生和第五代外孙女高女士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泰国吞武里府湄南河边的黉利行旧址。黉利家族第四代传人、黉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天中先生已在公司等候我们良久,他热情地与我们握手寒暄。虽然他与我们一行以前没见过面,但潮州话一说,就像拉家常一样,就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我们还在“火船垄”(轮船公司)的旧址偶遇了一位阿伯,他听到我们一行人在说潮州话,马上走过来问:“人客阿兄俺岂是潮州人?” 我说:“是。”他马上随口念出一首潮州歌谣:

潮州风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老人家见到家乡人,好兴奋,聊个不停。他是澄海隆都前溪陈人,是慈黉爷的家乡人,那年91岁,来泰国70年了,退休前在黉利行做工。这场面好温馨,好动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嘛!

陈慈黉第五代外孙女高女士热情地为我们作引导介绍。她是《泰国华人历史》(A History of The Thai-Chinese)一书的作者之一。我们只知道她姓高,她只有泰文名(英文拼写是:Pimpraphai  Bisalputra),她母亲是陈慈黉家族第四代,嫁给了曼谷“火船廊”(轮船公司,泰语lhong的音译,亦写作“垄”)高氏的后代。高女士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女性,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她曾留学英国,操着一口在泰国很难得听得到的纯正英语,介绍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877a46fc54ccfd27afa0d647a69b189.jpg

眼前见到的是一幢两层楼的简朴大院,是慈黉爷1871年在泰国创办的黉利行的旧址。楼下大厅是过去公司开会议事的地方,类似于会议室或者叫议事堂吧。现在置放着慈黉爷和他的泰国太太(当地潮人叫“番嫲”)的遗像。相片尽管已经残旧,但慈黉爷年富力强的当年风采,依然可见。进门右手边挂着慈黉爷的儿子陈立梅的遗像,左边挂着的是其孙子陈守明的遗像。几件家具,简朴而整洁,依稀可见当年创业的艰难和节俭。楼上中间大厅供奉着“家神”。左手边“大房”住的是“番嫲”,连着的厢房里住的是女儿们。母亲和女儿们负责祭拜祖宗,这可是很神圣的家族性任务。主人告诉我们,泰国民间风俗伺候长辈、祭拜祖宗的事情都是由女儿们负责的,女婿多住在女方家里,所以有“暹罗家神走囝拜”的说法。也正由于女儿守家的这个风俗和规矩,慈黉爷家族的男人们得以走南闯北、到世界各地区闯荡奋斗了。至今这个庞大的家族六世同堂,有几百口人之多。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这个家族的事业,据说企业、公司多达200多家。1995年曾经有人排过“经济实力最强的海外潮籍人士”,60位上榜人士中,黉利家族的第四代传人陈天听排名第十四位,拥有财富约20亿美元,现在的财富可能就更多了。

9bbe0aa2fe7346ef278e4b9cc715e90.jpg

从黉利行大门口出来,是一片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的绿草坪。如茵的草坪尽头,就是川流不息的湄南河。各种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船只在河上穿行。我呆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点数着河面上穿梭的各种船只。过河的轻风拂面,把下午的暑气吹去。这里当年有个码头,黉利行的货物,就是从这河边的码头集散的。看看黉利行旧址的隔邻,原来属于高氏家族、后来由黉利家族收购接管的“火船廊”旧址。再遥想潮汕原乡澄海陈慈黉故居昔日的气派,一百多年来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不变的是眼前这条照样奔腾不息的曼谷人民的母亲河,它们见证了黉利家族的兴旺发达,也见证了这个曼谷创业基地的停息。而黉利家族的后代们也正在组织人力物力,请来了泰国和广东的古建修复专家,对“火船廊”进行修缮,要把它打造成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址。我们来参观的两年后,2017年11月,“廊1919”(LHONG 1919)正式揭幕,“火船廊”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融合中泰文化,集文创、购物、美食、艺术、宗教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创意文化旅游区,现如今已经成了今日曼谷旅游的热门打卡景点之一。

几乎与在曼谷创立黉利行的同时,陈慈黉也在家乡汕头开设黉利栈,以米业贩运为主打业务,同时包括了金融(钱庄、侨批局)、保险、运输、土特产贸易等。据说,在1920-1930年间,光是汕头城区,黉利栈、黉利银行、黉利保险公司、黉利船务公司等黉利家族兴建的楼房两百多座,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

黉利家族对家乡慷慨反哺,除了本文开头写到的在家乡修建大院之外,还慷慨出资,筑桥修路,改善交通状况,以方便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疏浚沟渠,以便利乡民灌溉农田和利用江河水力运输收成的农作物。捐资给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泰京天华医院、汕头存心善堂、福音医院、澄海便生医院、华侨医院等。而据 “星暹侨社” 2024年8月30日报道,黉利家族最近又捐资350万铢给华侨报德善堂,援建宋大峰祖师新庙停车场。

陈黉利家族还崇文重学,1907年就在家乡创办私塾,1912年扩大改办为“成德小学”,让村里及附近乡村的适龄学童都能免费就读,是为粤东地区最早的侨办学校。1916-1920年间,陈立梅与高晖石、郑智勇(二哥丰)等在曼谷联合创办华文学校“潮属培英学校”和“潮州女校”。后来,陈立梅的儿子陈守明又创办了华文中学“泰国中华中学”。

陈黉利家族爱国爱乡,对华人社团及其公益事业很热心。乾隆二年(1876年)在广州长堤路修建的“潮州八邑会馆”,就有黉利家族公司的捐款(据广州《潮州八邑会馆碑记》)。1910年,陈立梅与高晖石在曼谷创设了泰国中华总商会,陈立梅连任三届副主席后接任第四届会长。陈立梅的儿子陈守明也在28岁起接任泰国中华总商主席,历4届8年。黉利家族从1922年的潮汕“八·二”风灾的救灾救难,到抗日战争前期的宣传抗日,捐米捐款,支援抗战,为家乡的救灾与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2ee510a3c06bc81b906f1a9b6fdab6.png

2014年,新加坡要举办首届“潮州节”,上文提到的带我们到曼谷黉利行旧址参观的陈黉利家族第五代传人陈克湛先生以“潮州节”文化顾问的身份专门回来潮州和汕头与相关部门协商“潮州节”期间举办美食节以及其他非遗项目的展览事宜,我和黄挺教授在韩山师范学院接待了他,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潮州节”的展览内容、解说词以及潮人下南洋历史展览图文的撰写、策划等问题。言谈之间,陈克湛先生对故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热爱和创办“潮州节”的热心溢于言表,令我们十分感动。当然也就我们所能,倾力相助。首届新加坡潮州节终于在2014年9月27日正式开幕。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段洁龙等政要出席开幕仪式,“潮州节”圆满成功,受到了新加坡民众的广泛好评。新加坡的“潮州节”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即使是在疫情三年期间的2021年,也照常举办不误。

c73ce5d6030ff9d823865e6ff8be881.jpg

我们祝愿,陈黉利家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潮汕和美侨乡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映秋《泰国华侨高楚香与陈黉利家族的业绩》,《汕头文史》第8辑《海外潮人史料专辑》;

2、袁伟强《陈黉利家族发展史及其社会功绩》,《华侨华人研究》1997年第4期;

2、《享誉东南亚的巨富——陈黉利家族,兴旺百年乃泰国潮侨商界之神话》,《一波说》2023-08-15。

【名家简介】

林伦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兼任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