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Literary Theory 名家文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文论•林伦伦】“一带一路”的潮州人⑤ 留住方言留住根:吉隆坡茨厂街乡音馆及其他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林伦伦 发表时间:2024-08-08 18:50

听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茨厂街有个乡音馆,而且是潮州人办的,我就打算下次去马来西亚时一定去看看。

乡音馆2018年3月4日潮音馆修复开馆,准备在9月份和吉隆坡华人办的一所大学——新纪元学院合作举办一个“乡音考古与文化传承”的学术会议。为了给会议做一些前期的宣传造势工作,乡音馆的项目总监黄耀绥先生邀请我去做一个关于潮州话的访谈。趁七月份去吉隆坡附近的巴生海滨参加“纪念饶宗颐教授学术会”的机会,我就顺便去了一趟乡音馆。

乡音馆坐落在吉隆坡著名的唐人街——茨厂街,“茨”字这里的华语都读作 cí(辞),但实际上是“薯”字的异体字。乡音馆的张吉安馆长告诉我,这里本来是一间木薯粉厂。所以,潮州话也可以读作ze5(薯)。茨厂街是吉隆坡早期的商业街,华人多聚居于此,经营生意,曾经商贸发达、商贾如云,有点像昔日潮州的牌坊街,或者汕头的四永一升平。

茨厂街里的乡音馆,很像中国民间的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型博物馆。它有两层楼,每层也就100多平方米吧。一层经营着一间中国南方各地特色美食的小餐馆,看看墙上的菜式招贴就知道了:潮州芋泥、客家扣肉、福州红酿面线……张馆长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释说:“没办法,我们是民间经营乡音馆的,经费靠自己筹措,一楼办餐馆是为了养二楼的博物馆。”我深深知道民间办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的难处,安慰他说:“也好,你们经营的都是各地的特色小吃,保留着方言的名字,通过看菜谱和点菜,其实也就是一种乡音的回忆或者学习、传播。”他听了挺高兴的,连连点着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一条窄窄的木楼梯,走起来吱呀吱呀地响,年代感很强。我们拾级而上,到了楼上。这可不得了,就像一头扎进了一个百宝箱:墙上,地上,桌子上,挂满、摆满了各色各样文物。绝大部分是戏曲的旧物件,民国时期戏出的录音磁带、黑胶碟、戏囊(道具箱子)、戏服、戏院演出的招贴、戏文剧本、名角介绍的小册子、粤语木鱼石、潮州歌册、客家山歌、工尺谱……粤剧的东西最多,其次是潮剧、客家的汉剧,还有福建的南音、高甲戏……等等。我们还看到了民国初年粤剧导演导戏的戏文故事梗概跟角色分工、后台工作分工的手稿,弥足珍贵。当然,也看到了红线女、姚璇秋早日星光闪烁的倩影、上个世纪姚璇秋主演的《苏六娘》的黑胶唱片。

这显然是个以戏曲为主打的方言文化博物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关于戏剧的文物,为什么会办这个馆呢?

却原来,张吉安馆长曾经是马来西亚国家电台的华语播音主持人,做节目的时候要收集这些东西,也要采访音乐、戏曲界的名人名角,因此对音乐和戏曲也就产生了兴趣,所谓近朱者赤嘛。他后来对收藏也有了兴趣,也有感于华语方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式微和逐步走向消亡,便在2005年1月发起了“乡音考古”的计划,他们走遍马来西亚的大城小镇、首都边陲,开启老一代华人的记忆匣子,记录逐渐消失的乡音曲艺,搜集相关的老物件,并租下了茨厂街这间老作坊,把这些宝贝陈列出来。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垒石成塔,便成规模。

乡音馆的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10月21日一场暴雨的突袭,雨水冲入馆里,浸湿了部分文献、口述资料和其他的老物件。

痛心啊!这座伊咿嗳嗳的老建筑连同屋里的宝贝危殆了!原业主不愿意出资修复,还是张馆长等热心人士不忍心眼看着这些宝贝的废掉,他们寻遍国内外的修复专家,修补房子,修复文献资料,将这些历史的碎片一点一点拼凑修补起来。用张馆长的话说,这段时间,是他“这辈子默默熬着最愧疚、最沮丧的黑暗岁月”。

终于,在2018年的3月4日,他们“重返老街,逆风矗立”:张吉安激动地写下了这体现他们坚忍不拔精神的八个字!

是的,在海外,要为华人的乡音、为中华戏曲文化办一个博物馆,真的是不容易!感谢张吉安、感谢黄耀绥这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具文化情怀、有责任担当的男子汉!

当我要告别乡音馆的时候,刚好来了一批穿着背后写着“华人文化导览行”的红色T恤的中学师生到乡音馆来参观。我想,这批中学生里面,说不定以后就会有谁成为了张吉安、黄耀绥的接班人呢!我的略微沉重的心情,不禁为之轻松了不少。

作为乡音考古的同行,作为方言文化的知音,一种要为一座在“番畔”“迎风矗立”的乡音馆鼓与呼的冲动油然而生。

于是,在回程的马来西亚国际机场延误候机的两个多小时里,码完了上面的文字,已是热泪盈眶了!因为在这异国的蓝天丽日之下,生活着与我们血脉相连、语言相通的664.8万华人!(马来西亚统计局2016年数据:全马总人口3166.07万,其中华裔共664.8万)

当然,在在全世界各地,为保护、传承“乡音”而坚持着的,还不只是茨厂街乡音馆。在世界各地的潮州会馆,有不少还在坚持教学潮州话。不久前,雪隆潮州会馆妇女组给我发来了潮语师资培训班的教材,并介绍云:“雪隆潮州会馆8年前就开办了免费的潮语班……主办过‘你呾我呾敢敢呾’(你讲我讲大胆讲)生活营(1.0和2.0),今年还首次主办潮语师资培训班,成员来自雪隆及全国各地。”看来,她们是计划把潮语师资培训好,让她们成为潮语教学、传播的星星之火,再到各地去教学潮语,燃成学习潮语的燎原之势。

巴黎奥运会期间,广东体育局局长崔剑等一行访问了坐落在巴黎十三区的潮州会馆,受到了会馆侨领的热烈欢迎。会馆办公室副主任蔡琴华向广东客人介绍,为了联络乡亲、敦睦乡谊,会馆开办了汉语、潮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类学习班,不但吸引了华人,还吸引了法国本地人。蔡琴华说:“确实,遇到讲潮汕话的人,我们都会觉得特别亲切,有种自己人的感觉。”(《羊城晚报》2024年8月4日A5版报道:《走进法国潮州会馆》)而与此同时,前法国议员陈文雄先生,正带着一支40多人的法国青少年队伍,回到家乡广州和潮汕来寻根访祖,学习和体验岭南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详见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报道)

中国第一批汉语方言学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的“大先生”詹伯慧教授的名言云:“留住方言留住根。” 而8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上顾迈男写纳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特稿标题是《根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这也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有识之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坚持保护和传承母语方言和中华文化的“根”原因。

【名家简介】

林伦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兼任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