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Literary Theory 名家文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文论•言归】广州交通:向空图强、向海扩能、向陆聚势、向智而行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言归 发表时间:2024-07-31 15:06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交通如同广州的脊梁与血脉,牵引着城市谋篇布局,也成就着城市经济腾飞。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到明清时期中国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再到今天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变革,撑起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盛景,使广州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步伐愈发稳健。

广州历来重视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三轮综合交通规划见证营城智慧。上世纪末,广州针对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编制了第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内环路+七条放射线”的交通空间格局,缓解内城压力、依托交通干线实现有机疏散。新世纪初,广州响应“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战略编制了第二轮综合交通规划,提出构筑“双快”交通网络和枢纽布局体系,拉开城市骨架、依托交通枢纽实现精明增长。二十大以来,广州锚定中心型世界城市总体愿景编制了第三轮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对外打造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对内构筑绿色人本、全龄友好的城市交通系统,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高效组织空间、畅通交通血脉实现内外双循环有机链接。

壹 阅古览今,交通营城

古代交通:海丝织锦,城因港兴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古港就已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满载着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港扬帆起航,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将文明宣扬至遥远的异国他乡,描绘出一幅幅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的繁华盛景。进入唐宋时期,广州更是成为中国与南洋波斯湾地区定期航线的主要集散地,“广州通海夷道”途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广州因此成为海外交通的中心和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海港商贾云集,货物如流,街道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海上贸易的持续繁荣带给广州千年商都的美誉。

近代交通:铁路脉动,内聚外扩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世纪初,火车汽笛声响起,广州交通迎来了划时代的重大变革。粤汉铁路、广三铁路、广九铁路相继开工并通车运营,广州与内陆地区和香港的联系日益紧密。三条铁路干线以广州为支点,联系中原腹地和珠江东西两岸,共同构成“人”字形铁路网,奠定了广州华南地区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铁路的开通不仅为广州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和物流,还极大地推动了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工厂、商馆等纷纷涌现。1933年,老白云机场开辟了广州—越南河内的国际航线,使广州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开辟民航国际航线的城市,进一步奠定中国南方交通枢纽地位。广州逐渐崛起为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现代交通:枢纽聚变,内引外联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交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融通内外的交通枢纽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集聚扩散。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纵横交错,地铁网络四通八达,共同筑起广州现代城市空间骨架。

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广州深谙此道——枢纽外迁,拉开空间,注入活力。

2000年,在“八字方针”战略版图的指引下,广州实施了北迁老白云机场、南辟南沙港、新建广州南站等战略举措,就此打开广州城市发展新的局面。如今,白云国际机场飞机起降频繁,南沙港货轮穿梭不息,广州南站人流如织,这些交通枢纽汇聚成客货洪流,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推动广州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飞机启航,展翼全球。从2004年启用至今,广州白云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运吞吐量屡创新高。202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300万人次,居全国第一,实现国内机场旅客吞吐量“四连冠”,坐稳“流量之王”宝座。货邮吞吐量全国第二。客货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客运航线通达国内外230多个通航点;货运航线联通10个国内和32个国际通航点,稳定开行10条全货机航线,并拓展欧美、大洋洲、非洲全货机航班。

港口开放,经略海洋。2004年,南沙港区一期工程的投产标志着广州港开拓了海港布局,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广州港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10个,依托珠江航道的江海联运驳船航线可全面覆盖珠江—西江内河港口。南沙港铁路添彩增益,依托南沙港铁路,广州港开通中欧班列业务,已形成“6出2进”共8条常规固定线路,路线覆盖11个国家35个城市。

高铁一通,转换时空。随着2009年广州接入武广高铁、2010年广州南站建成通车,广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时至2023年,广州已建成、在建8条高速铁路、7条普速铁路以及8座铁路枢纽,广州南站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2023年底,亚洲最大的“站城一体”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投入运营。

双快网络是城市加速的关键载体,广州敢为人先——织密网络,互联互通,区域一体。

自1995年《广州交通研究》首次提出快速路、城市轨道构成的“双快”网络建设以来,广州便不断在交通建设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

织密轨网,联通都市。本世纪初,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基础网络骨架,有效缓解了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2010年,开通国内首条时速120km/h地铁快线3号线以及首条跨市地铁线路广佛线,拉开以珠江新城为核心的南北向城市发展格局,促进了广佛同城化发展;2021年,开通了国内首条时速达到160km/h的全地下高速地铁18号线,实现南沙至中心城区30分钟互达,有力支撑了城市南拓战略。截止目前,广州运营地铁总里程全国第三,客流强度全国第一,成绩斐然。

织密路网,提效市区。2000年内环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广州正式迈入快速路的新纪元,改变了昔日“羊城无处不塞车”的困局。此后,广州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不断发力,一方面,持续不断地构建中心城区快速道路体系,建成增槎路、黄埔大道、东晓南等内环路放射线,并在全国率先提出 “主线交通连续流”的快捷化改造理念,建成东风路、新滘路、科韵路、猎德大桥等一批快捷路,打造了现状道路扩容提速的广州样板,提升了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陆续建成华南快速、广园快速、南沙港快速等联系外围组团的快速路,有力支撑了广州城市东进南拓战略。

贰 向新而行,掣肘何在?

舟船往来行万里,路网纵横达九州。历经历史积淀与现代蜕变,广州交通一路开创先河,攻坚克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对标新要求和新使命,广州交通枢纽国际化程度尚需提升,区域交通设施衔接有待完善,城市交通模式顶层设计仍需明晰。

枢纽国际化程度尚需提升。白云机场、广州港航点、航线数量与国际先进城市存在差距,如白云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95个,与北京(153)、上海(139)、香港机场(220)存有明显差距。白云机场尚无高速铁路引入,80%客流来自广佛地区,客流腹地范围受限。南沙港出海航道通航能级仅为10-15万吨级,无法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铁路通道北向至京津冀的利用率已超过90%,南广铁路速度仅250km/h,与成渝地区联系时间过长。

区域交通设施衔接有待完善。高速铁路尚未引入城市中心,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城市中心之间的联系不够便捷;广州南站独占2/3的铁路客运客流,各大铁路客运站客流分布极不平衡。广州与佛山、东莞联系通道压力较大,广佛同城通道堵点多、时耗长,跨狮子洋通道少、容量不足,高速通道平均饱和度超过0.8。此外近期推进的16项轨道、24项道路进展较为缓慢,如沉香大桥历经十余年未能实施,亟待攻坚瓶颈路段、加快打通断头路。

城市交通模式顶层设计仍需明晰。疫情后居民出行对个体机动化交通出行的依赖显著提高,常规公交方式日渐萎缩,但城市对各类型交通方式发展引导尚不清晰,公交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占13%,“超长通勤”对人身心造成负面影响,通勤效率亟待改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个性化需求升级,市民对步行和骑行健康生活品质追求越发强烈,但目前城市道路网络密度偏低、连通性不足、品质化不高,道路空间路权分配与慢行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较为突出,“15分钟生活圈”的配套交通设施有待完善。

叁 锚定目标,勇立潮头

铁马飞驰踏尘埃,时代车轮转不停。迈向新征程,广州需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人本的认知审视交通体系效能,明确进一步提升方向,让“交通”成为辐射全球、引领湾区、服务全市、畅通社区、惠及人民的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

面向全球,打造更强能级的国际交通枢纽。广州要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铁路枢纽,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面向华南,建设更高效率的区域交通网络。广州要加快织密辐射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从边界对接走向城市中心直连,打造高能级省会城市和湾区核心引擎。

以人为本,构建更好体验的城市交通模式。广州要打造优质公交系统和道路空间,构建步行友好城市,满足人民多样化出行需求,构建更好体验的城市交通模式实现绿色人本、全龄友好。

肆 天高海阔,乘势而上!

海丝织锦、铁路脉动、枢纽聚变,广州交通已然形成向空图强、向海扩能、向陆聚势之势。肩负“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使命担当,广州理当进一步面向全球、引领华南、以人为本,勾画天高海阔,继续乘势而上!

枢纽:面向全球打造枢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流量为王的时代,广州如何面向全球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让畅连全球的航线和四通八达的高铁线成为城市转动的内燃机,擎动城市奔涌向前。

一是向空而强,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扩容提质白云机场。2023年12月31日,白云机场东四西四指廊投运,实现了原本T1、T2两座航站楼的贯通。两座航站楼“牵手”后,形态宛如一艘破浪北行的龙舟,合拢后的白云机场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56.10万平方米,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而此刻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建成后将形成三座航站楼、五条跑道的全球最大单体机场。T3综合枢纽的功能再提升,不仅在于接入了长途汽车站、旅游巴士、出租车、网约车等接驳,更是在于将成功实现航站楼、高铁、城际、地铁等跨方式安检互认和旅客联程无缝换乘,提升白云机场对广州和大湾区的服务能力。同时,国际航空航线网络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广州将加强与“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家的航线联系,巩固东南亚、南亚、非洲、大洋洲等市场的优势航线,并积极争取欧美市场,开拓更多的洲际航线。未来的广州,将形成一个与全球主要城市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

构建韧性高效的多机场体系。从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城市来看,其航空体系均是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的,形成由数个大型运输机场组成的分工有序、功能互补的多机场体系。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的广阔航空货运市场,广州还有更长远的谋划。在广州市域范围内谋划广州货运机场,预留货运机场建设条件,强化对大湾区东翼和北翼的航空货运优势,辐射粤东北及内陆地区,并与白云国际机场形成功能互补的双航空机场格局。

打造逐梦低空的天空之城。智行未来,随着全国首家集齐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三证”企业在广州投资兴业、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落户广州,广州正在蓝天与大地之间这个万亿的广阔空间里“领飞”,布局打造“天空之城”。新一轮的规划中,围绕广州货运机场,以及南沙、从化、黄埔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广州将形成“1+ 4+12+N ”低空基础设施通用机场网络格局,谋划低空空域资源使用和客、货航线,实现20分钟直达港澳,30分钟覆盖整个湾区,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区域低空服务,抢滩低空经济亿万蓝海。

二是向海扩能,拓宽国际航运枢纽通道。

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广州港的繁荣不仅体现在货物吞吐量的持续增长上,更体现在其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服务的不断提升上。随着全球贸易重心东移和城市空间方略调整,广州港需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南沙港区作为核心,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任务,推进江海联运驳船位建设,提升其江海联运水平,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的地位。新沙港区作为重点,将加强其煤炭、粮食、集装箱、滚装汽车的集散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他港区根据各自特点,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共同构成广州港的多元化、综合性港口体系。同步联动珠江-西江内河港口的港口群发展格局,实现港口信息一体化,增强湾区世界级枢纽港区的整体竞争力。

拓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运通道。广州港需积极拓展国际航运通道,特别是开拓欧美等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进一步提升广州港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的影响力。广州港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地的港口合作,拓展国际航线,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

拓宽国际航运通道示意图

三是向陆聚势,夯实世界级铁路枢纽地位。

升级辐射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铁路网络。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正展现担当:以广清永高铁、广河高铁、赣广高铁,拉近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的时空距离;以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拉直至西南地区高铁通道,以柳广铁路补齐货运铁路通道短板,打造面向中南半岛的国际型枢纽,实现“次日达”高效客货运输双目标,强化大湾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作为湾区顶点,广州正加快步伐:谋划将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提升为高铁,加快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全力推进广湛高铁、深江高铁等省内高铁通道建设,强化对粤东、粤西辐射能力;携手珠江两岸兄弟城市共建广珠澳高铁、广深高铁新通道,打造环珠江口100 公里“黄金内湾”;展望未来,广州将形成十大对外高铁通道,成为连接国内各大城市、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纽带,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中不断拓展经济纵深。

广州对外铁路通道时空示意图

优化铁路客运枢纽布局。统筹考虑市民出行体验、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打造“一心五向”的广州铁路枢纽布局,高标准改造提升广州站、广州东站两大中心枢纽站,分方向布局西部、北部、南部、东部、东北部五大枢纽群,实现铁路多点布局、多站到发、就近乘车。

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体系示意图

东部发力打造交通势能圈。东部中心围绕《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赋予的新功能定位,布局轨道骨架网络和道路网络,提升出行品质,重点强化跨市互联互通,提升东部门户枢纽能级,增强辐射东南扇面战略通道,建设更全面的“12358”势能圈和更快捷的湾区东岸直连通道。以新塘站为核心,实现1小时可到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左右可到达粤东和闽西革命老区,3小时左右可到达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5小时左右可到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可到达京津冀城市群。

四是枢纽迭代:打造中国“南方开放枢纽”

上海虹桥枢纽迭代升级之经验、东方枢纽战略视野之深远,是广州抢占培育我国南方国际门户枢纽战略高地,打造成为中国“南方开放枢纽”城市的良好借鉴。以打造中国“南方枢纽”为总目标,广州正加速北部增长极、空铁枢纽地区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再向“开放枢纽”迭代升级,实施广州交通、产业和城市能级的全面再提升。在白云机场邻近区域,面向会展博览、商务交往需求,打造高度便利的国际商务交流合作平台,精心开发培育高端装备、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物流电商、生物医药等专业主题展览,实现“大会展”引爆“大产业”;结合轨道枢纽、产业平台补充2-3个中小型会展、展贸场馆,搭建面向内外循环的专业型供销中心,吸引人才、资金、货物在地区内聚集交流,形成“广货广展”“广货广销”“广货广出”完整供应链管理体系。

网络:面向华南强化中心,编织大湾区密集交通网络

效率至上的时代,广州如何面向华南编织大湾区密集交通网络?以中心直连的城际轨网和覆盖广泛的公路网络强化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华南腹地协同发展,促进广州成为大湾区发展的强大核心引擎,驱动湾区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中心直连的城际轨网,强化湾区城市互联互通。

“一票”瞰尽湾区高楼霓虹、尽享山海风月。2024年5月26日,“湾区大号地铁”开通网络公交化运营,四条城际线贯通形成长258公里东西大动脉,以广州为中心、佛山、肇庆、东莞和惠州五市迈入“1小时通勤圈”,广大乘客从此可享受“即到即走、一票五城”的出行服务,为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速。遵循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空间布局,广州正积极推进城际网络建设,以广佛为核心,联动深港、畅接珠澳、通达莞惠、辐射周边。一方面强化广佛一体带动作用,促进穗莞、广中协同发展,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佛江珠城际开工建设,加快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南中珠城际、肇清从城际、深莞增城际联通落地。另一方面强化广深港澳极点联动,以南北向广珠(澳)高铁和贵广广宁联络线建设和东西向肇顺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提升为契机,打造以南沙枢纽为中心的超级“十字”交通铁路枢纽,加快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香山至拱北段)开工,推动广州 22 号线东延至东莞、深圳,规划深莞增城际,积极谋划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站枢纽,支撑环珠江100公里黄金内湾发展。

畅通湾区,携手港澳,提升南沙枢纽能级

二是以覆盖广泛的公路网络,强化华南腹地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面向区域的对外和过境交通联系能力,广州以“强网”为抓手,重点推进“断头路、瓶颈路”建设,完善“三环十九射” 现代化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增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推进北二环高速、京港澳高速、广深高速等既有瓶颈路段实施8-10车道的扩容改造建,强化高速公路主通道能力;新建清花高速北延线、增天高速东延线平行分流通道,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以及重点发展平台联系效率。随着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8车道通车,跨越珠江口天然屏障复合通道能力不断迭代升级,近期将加快建设莲花山、狮子洋等12-16车道过江通道,提供更强大的通行能力,满足 “黄金内湾”间高效联系需求,湾区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前景可期!

三是以多式畅通的物流体系,强化枢纽经济中心地位。

筑轨周行八方,铺路纵横岭南。依托轨网+路网,以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核心,10个大型物流枢纽为骨架,N个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强化海陆空多式联运,构建华南最强交通运输网络,以此带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多种物流资源向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园区集聚,形成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枢纽发展集聚区,支撑“交通枢纽+货运物流+制造商贸”融合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枢纽经济辐射全球、覆盖湾区、服务全市、畅通社区、惠及人民。

智行: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引领宜居宜业交通系统

以人为本的时代,广州如何以人为本引领宜居宜业交通系统?以便捷高效、安全韧性、绿色智能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提升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捷”伴而行,打造高效便捷的城市快速交通网。

建设轨道上的广州。广州正致力于构建一套多层次、高效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时速160km/h的都市圈快轨引领和支撑城市“三核四极”空间结构及广佛、广莞城市中心30分钟高效联系;以120km/h市域快线加强中心区放射廊道、组团和重点发展平台快速联系;以时速80-100km/h的城市轨道普线,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服务于“极核”内部的交通联系,形成轨道交通中心城区全覆盖、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以及区域开放、城乡一体的网络格局,提高居民通勤效率和城市运转保障能力。同时,鼓励多样化的接驳方式,加强轨道站点“最后一公里”的接驳设施建设,近郊区重点推进TOD微中心建设,加快中心区功能疏解,提供更多的循环公交接驳线路,以及更多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不断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增强城市活力,增进广州地铁文化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谋划广州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的 3 条超高速(时速600km/h)战略性通道,预留高速磁浮、真空管道等新型交通技术的线路通道和枢纽接入空间,强化广州与国内主要城市群联系。

完善骨架道路网络。广州需加快完善以快速路为骨架,主干路为补充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客流、货流运输效率。以推进中心城区骨架路、强化南沙新区入城通道、提升东部中心对外通道、构建活力创新轴支撑通道为抓手,完善市域骨架路网,促进城市资源布局和经济高效运转。加快完善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等“极核”内部快捷路网,打通交通微循环,提升地区流通效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入驻,带动新增长极快速发展。

推行差异化出行模式。随着高品质、多样化、个体化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强,交通供给模式也需转变,根据人口岗位密度,交通区位和土地开发建设,以时间效益和设施效率为目标,更加注重出行的可达性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构建中央活力区、中心城区和外围区等差异化交通发展模式。在中央活力区率先实现公交+慢行的“零碳”交通示范区;在中心城区(除活力区外)及外围城区核心区以公交和小汽车并重模式,其他外围区域以小汽车+非机动车为主导模式。2035年中心城区实现90%以上居民日常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

二是逐“绿”而行,打造绿色低碳、全龄友好的出行环境。

营造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交通系统既要“快的起来”,支撑城市经济高效运转,也要“慢的下来”,让市民享受到慢生活的惬意。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生活性道路的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在中央活力区内率先实现机动车道与慢行道的空间比例1:1, 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步行和骑行空间。统筹考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出行要求、商家经营需求、居民生活便利以及环境美观等,推动“道路”向“街道”转变,对城市街道要素进行精细化设计,健全15分钟生活圈交通设施,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置身于这样的街道,市民可以悠闲地散步,享受购物的乐趣,与邻里交流互动,深入感受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

构建贯通山水城田海的健康休闲风景道。推动乡道、绿岛、碧道、城市道路多道融合,打通衔接断点,贯通北至从化流溪河、途经珠江带、南抵南沙海滨的520公里的山海碧带健康休闲骑行道,彰显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资源禀赋。在外围地区围绕碧道、绿道、农村公路等,按照“以藤结瓜、造瓜结藤”的理念,通过改造提升和新建的方式,构建环绕广州都市区周边的千里乡村风景道,一张串联全市800多个美丽乡村、众多农业产业园、文化遗址及生态景观的最美乡村风景道网逐渐呈现;以“小切口”行动牵引“百千万工程”,多维展现“千里乡韵”漫游场景,增添广州乡村振兴魅力。在城市建成区内,沿珠江布设的慢行通道则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需继续完善珠江碧道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整体构建连续无碍、便捷可达的滨江慢行贯通系统;在这里,市民可以轻松地沿着珠江漫步,欣赏江景,感受城市的繁华与宁静。

打造全天候、安全、舒适、连续的高品质换乘环境。强化综合枢纽的零换乘、一体化功能,同步整合城市道路、骑楼、绿道等交通空间,改进楼宇间连廊设置、道路铺装、信息指引,加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降低交通方式间的摩擦系数,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场舒心愉悦的旅程。

三是向“智”而行,打造智慧共享、韧性安全的新质交通。

数字化提升交通拥堵治理能力。交通发展进入从设施建设为主转向基于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的服务品质提升新阶段,广州目前已初步构建了覆盖城市交通、港航水运、航空、铁路等各个领域的综合信息平台及智慧管理系统。面向未来,广州将促进交通数字化转型,建立一套交通监测-体检评估-决策行动-效果评价的数字技术框架,提升智慧交通大脑的功能和性能,依托信息化提供智能、高效率的调配方案,可视化的情景分析关键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行效率,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

智能化提升出行服务品质。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数字化驱动交通模式创新,加快交通设施网、服务网、运营网等智能网联的融合发展,推动停车共享、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跨地区公共交通“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交通出行。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时、全景、全链出行信息数据共享互通、融合地图服务、公共交通到站、智慧停车、共享单车、出租汽车统一预约服务平台、市级充电服务平台等既有出行服务,推进出行即服务MaaS建设。全面提升出行品质,改善出行环境,构建可达便捷的交通评价指标,以增强人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加快交通新技术推广应用。南沙区已率先开展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小鹏汇天在城市CBD区域实现低空飞行,亿航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eVTOL生产许可证,广州地铁18号线创新性开行了市域快轨货运列车,萝卜快跑……广州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推进交通新技术的示范应用与先行先试,打造广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交通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些前沿技术将为广州的城市交通和物流行业带来变革,推动广州朝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结语

云涌苍穹,江海潮起,人流如织,广州交通正向着经济纵深广阔、绿美宜业宜居的目标阔步而来。面向2035,广州将以全球视野谋篇,以高效畅达布局,以服务人民达意,全力擘画一张新广州交通蓝图,为加快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贡献。

作者系资深人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