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肇伦先生赠我《堆沙集》——他近年辽代文化研究的文章汇集。让我看到年已七旬的他对文化的热爱,以及研究探索的激情。
他的文化热爱或许出于少年时在北京四合大院的生活,皇城根下的视野,让他对辽代藏品与文物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他以收藏家身份登堂入室,进入研究接力队伍,恰如著名民俗考古学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老先生所言:
从“藏宝于民”间自我提升,进入研究接力队伍:一棒接一棒,棒棒紧相接。
因为与辽代藏品息息相通,心有灵犀般进入深奥的契丹文领域,神奇变幻,高深莫测。
加之近年驱车远行万里路,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眼见为实,触摸为感,与藏品文物神交,与古人隔空深谈:心领神会,穿越古今——构成他后半生的事业。
李先生的目标:遍访中华大地上千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到访800余处。
探究文物的快乐,我们或可稍微领略,却又并非可以完整体验的。
汝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其中快乐,还是庄子所言贴切。
谈及有人质疑广东人研究辽代文化,李肇伦先生激情反问:谁说研究辽代文化,只能是北方人?
其实,李先生恰好是祖籍番禺,上海出生,少年居住北京,到广东进入建筑行业,外派港澳,国外进修;2005年,拿过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见过各界名家专家。
他见多识广,视野开阔,退休后进入辽代文物收藏研究,有一个文化积累的长期过程。
这样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应该是在北京播种,广东发芽,或许还能长成一棵大树。我现场聆听过他叙述:
在北京见到卢姓西关小姐,大家闺秀,文质彬彬,少年内心就有如坐春风之感。他还吃过京城原味谭家菜,烹饪者就是谭家二小姐。
每每听其言及京沪往事,我心头不禁生出一番感慨: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李先生的家族以及南来北往的迁徙轨迹,亦是广东人的移民历史写照,其中曲折,拟另文专门探讨。
包括他祖父去上海经商、父亲读教会学校,等等,均与近代广东崛起有所关联。
李先生对岭南文物亦是一往情深。他参与罗定龙龛岩唐刻考察,颇有心得——
罗定唐代摩崖石刻,已有1300余年,千年原貌,名为《龙龛道场铭并序》。
李先生参与了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主持的考察研究项目,与众多学者合集出版了《千年文脉话龙龛》(广州出版社2022出版),对岭南古代文物进行深度探讨,颇多建树。
囯内现存唐刻过万件,作为独立碑立为国保不足10个;武周时期的有5件,其中有新字的仅4件,仅有1件在北方(升仙太子碑),广东、广西、云南各1件。
其中,唯有罗定的龙龛岩唐刻出过3本研究:民国时期(马来西亚学报)、1998年(香港书号)以及《千年文脉话龙龛》(广州出版社2022出版)。
又以此次广州出版社集子的研究最为广泛齐全,印刷最好。
2019年举办专题研讨会,2022年《千年文脉话龙龛》新书发行座谈会,原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都到会参与并为新书题名。
我翻阅新书,惊讶有三:
《龙龛道场铭并序》撰写者为岭表三大酋长之一陈集原,他是汉人高官,与我敬仰的冼夫人领袖地位当时“并称双雄”;陈为岭南移民世族,却成为俚人首领,可见中原影响;岭南年代可考文字最多的石刻,史料价值颇高。
把云浮、新兴、罗定三座城市放在一起讨论,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罗定文化古城,历史渊源深厚,古代州府重地,清朝直隶州,具备文化骄傲的本钱。
新兴又有六祖慧能,一个世界重量级人物;云浮后来居上——作为地级市行政领导机构所在,但文化底蕴不如新兴、罗定。
不料,一年多时间,李先生又完成一部《从沧州到泷州——罗定知州宋起凤研究》
本书由几部分组成:
(一)紫庭公宋起凤研究
(二)有关广东部分
(三)读《大茂山房合稿》
(四)读《稗说》
(五)明清时期几位罗定知州小介
本书封面选用紫庭公的至友箫从云(尺木)的画作;本书封底选用紫庭公手书《灵丘治谱》局部。
此书起因也在罗定龙龛岩唐刻,宋起凤为知州时成为第一位到访石窟的当地行政官员。
我问李先生为何专门研究并推出罗定知州,他言及以下理由:
1. 为什么清代两位尚书举荐他参加《鸿学博词科》,那是向皇上推荐的,有着极高声誉的事件。没有真才实学绝不会举荐的。
2. 民国总统、进士出身的徐世昌为他(举人出身)写有三百多字的介绍。
3. 梁启超的弟子、著名历史学者谢国桢对他的《稗说》有着很高的评价,一经发现立即发表、出版。
几点都说明宋起凤有相当分量,同时,过去不显赫,不代表他不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知我者当后世也”。读了他的著作,也深感收获。
鉴于他与岭南有关,目前关注的人也少,发掘题材,引领风尚开拓领域比追风要更有价值。
我读打印书稿,深以为然:
风来过,花知道。虽是“飞鸿爪印”,亦值得后人记取。何况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文人清官。
李先生的努力,让我联想到六祖慧能见五祖大师时那个传奇场面——
五祖说:你是南蛮獠人,如何求佛?慧能当即相当自信回答:人分南北,佛性并没有南北之分。
此联想让我恍然大悟,诸多启示若清风扑面,一股暖流刹那心底流淌。
陕西某历史博物馆曾酝酿为李先生做辽代文物专题展,可见私人藏品丰厚。期待一识芳容,并期望藏品能够与更多朋友分享。
我热切地期待李先生藏品与研究并举,不断有新著问世,让更多的人分享中国文化精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如此代代承传。民间学界共同发力,生生不息,持续不怠;岁岁年年,时光不老。
风流云散,薪尽火传,岭南文脉,源远流长。
2024-3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