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研学历史文化多年,文章写了不少,作品也结集出版,但一直没有将粤北文化与岭南文化很好地联结在一起。是山区闭塞?还是视野所限?或者都是。
直到2025年春的一天,在山区始兴县见到江冰教授,才知岭南文化之深奥。聆听教授课程,将岭南文化一页页翻开。
茅塞顿开。
江冰先生是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评论家。他将粤港澳大湾区与岭南文化历史进程联结在一起,故事引人入胜。
韶关和粤港澳大湾区、和岭南文化历史有没有关系?答案当然是有。我在课后向江冰教授请教时,就岭南文化的历史提到了乐昌的赵佗城。
有了话题,就能更好地向江冰教授学习了。
江冰教授对南越国历史研究很深。
乐昌的赵佗城在历史上确有记载。
我在写韶关文化历史时,多次到乐昌,寻找赵佗城的遗迹。
南越国是赵佗于西汉初年(公元前203年)在岭南建立的地方政权,历五世,长达93年。赵佗凿渠筑路、筑“三关”、绝道断关、二次出使,汉越重修于好,在客观上促进了岭南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岭南的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作《水经注》及清代著名学者屈大均著作《广东新语》有关“秦三关”记载:“赵佗在乐昌西南二里上抵口筑城。”198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队、乐昌文物工作者共同考古发掘调查时发现一处城墙遗址。尚存遗址为城墙转角东、西向长58.7米,南、北向宽28.5米,面积约1673平方米基址;出土器物有绳纹瓦、筒瓦、陶片等文化遗存。
乐昌赵佗城遗址,临河高居,所处之地又有“泷口”之称。《水经注》载:“泷口有任将军城,南海都尉任嚣所筑,嚣死后,尉赵佗自龙川始居之。”《元和郡县志》载:“秦楚之际、南海尉任嚣因中国方乱,欲据岭南,故筑此城以图进取,此城尉佗因之,逐有南越。”《寰宇志》也有关于任嚣在乐昌西南二里的武水筑城、派兵戍守,俗称“任嚣城”之称谓的记载。这处城堡应在南越国灭亡之后即废弃不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仍存地堡。所以,在城址处范围没有发现西汉中期以后的器物,但从城址南面800米处的对面山(大拱坪)发现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207座墓葬群,说明这里自周代以来就是岭南的交通要道,经济发展、人口众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直到东汉时期,粤北乐昌才繁荣起来。
江冰教授在授课中提到了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王国,是一个地方性政权,是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其后臣属西汉,接受汉朝封王。都城设在番禺(今广州)。
赵佗为什么在乐昌筑城?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大起义,反抗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中原陷入战乱。这时,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与北方的冒顿并称“北强、南劲”。赵佗按照任嚣关于“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的临终嘱咐,封关,绝道,筑起了三道防线,聚兵自卫。
任嚣所说的“番禺负山险阻”主要是指横卧在江西、湖南和广东、广西边境的五岭。所谓五岭,就是江西大庾县与广东南雄县联界的大庾岭,湖南郴州与广东交界的骑田岭,湖南蓝山县与广东西北交界的都庞岭,湘桂交界的萌渚岭,广西兴安县和湖南交界的越城岭。
赵佗城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建起来的。
公元前208年,赵佗封关、绝道;3年后,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象郡,从而统一了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禹。这是岭南第一个都城。
赵佗城建筑遗址带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征。
南越时期赵佗城遗址均位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从出土器物分析,乐昌赵佗城遗址与广州中山路光孝寺、五华华城雄山、惠阳潼湖蛽壳角遗址文化面貌存着较多的共同之处;所有的器形与纹饰与广州西汉前期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因此,其年代不会晚于西汉前期,大致为秦至南越国时期。
从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说明,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佗城遗址反映了南越国王为防止岭北军事势力南下而驻重兵于粤北的历史事实。这些考古资料有力证明,赵佗在岭南地区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但因各种原因,赵佗城遗址仍深埋于地下,而河道的冲刷正影响着这一对研究中国军事和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古城,但愿我们能早日解开这历史之谜。
在始兴翁源两天,听了江冰教授两堂课,好像明白了很多,又好像走进了一个更加令我着迷的世界。
如果我早点认识江冰教授,应该会少走很多研究岭南历史文化的弯路。
当然,现在也不迟。
【作者简介】
冯春华《韶关日报》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现代文化研究会理事、韶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24景书——从古韶州24景说韶关历史文化》《相逢在帽子峰下》《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一片叶子的情怀》等多部著作。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出版有《岭南乡愁》《文化岭南》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