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丘逢甲先生的爱国精神,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呢?通过“创建仓海诗廊 传承爱国精神 助力‘百千万工程’”,或许可以做一简单解答。
一、缘起仓海诗廊
“仓海诗廊”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文福镇长隆村和白湖村交界,以丘逢甲先生在辛亥革命后的别名“仓海”命名。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总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原有景观基础上,通过挖掘人文资源,厚植人文内涵,建设诗词书法长廊、书画展览馆等。项目于2018年启动,2019年被列入政府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2021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
回想起来,诗廊建设的过程中确实经历了诸多不易。
2017年12月31日晚上,在老家文福镇长隆村和平老人活动中心二楼的小会议室,笔者和乡亲们提出,筹建仓海诗廊发展乡村旅游。从此,我们便开始了为筹建仓海诗廊奔波的岁月,白天要忙单位工作,筹建的事宜只有待下班后才能开始,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也是常有的事。项目筹建以来得到了岌山村全体村民、王伟东、王天文等一大批热心人士和王增丰、丘仕坤等众多艺术家们的鼎力支持。从“没有一分钱,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份作品”开始,到有了2万多平方米用地、300多万捐款、200多幅书法作品,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到2019年,仓海诗廊正式列入蕉岭县重点项目。
二、传承爱国精神
丘逢甲先生的赤子之心、伟大壮举及其光辉一生,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仓海诗廊项目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传承发扬丘逢甲的爱国主义精神打造阵地。丘逢甲作为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激情,内容健康清新,诗风悲壮深沉。在诗廊我们可以品读他的诗词,让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历史进程,了解台湾人民抗敌卫国的光荣传统和他们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通过仓海诗廊可以讲好丘逢甲的爱国故事,讲好丘逢甲与诗词文化的故事。仓海诗廊也先后被命名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超过5万人次的省内外广大游客以及大中小学生来此参观游玩、开展研学活动,感受丘逢甲的诗歌魅力,接受爱国精神洗礼。
三、赋能“百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作为仓海诗廊所在地的长隆村,依托仓海诗廊项目,凝聚多方力量、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供给,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围绕仓海诗廊我们又先后打造了“一区”(链接丘成桐祖居文化旅游区打造国家3A级景区),“两廊”(仓海诗廊、丘成桐感恩长廊),“三亭”(东区服务队纪念亭、解放亭、敏捷亭),“四中心”(游客中心、居家养老中心、老人活动中心、长者饭堂),“五馆”(长隆和平方志馆、长隆村史馆、丘仕坤书法艺术馆、王增丰漫塑艺术馆、陈根兴书法展馆),“十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普及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家风家教基地、文学创作基地、关心下一代青年基地、政协委员联络基地、红色无线电培训基地)。
依托仓海诗廊长隆村举办了“新年岃山外嫁女 欢聚诗廊话振兴”“我为诗廊种棵树 同心共建凤凰林”“中国仓海诗廊助力乡村振兴书法作品展”“仓海诗廊新春晚会”“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梅州市第二十一次(蕉岭)百人诗会暨首届“仓海诗廊杯”诗词大赛颁奖大会、“助推‘百千万工程’艺术名家工艺作品拍卖会”和“国泰民欢 仓海诗廊迎国庆”乡村音乐会等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乡村的振兴发展、“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注入文化的能量。
2023年,长隆村成为全省1062个“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转型之路。
蕉岭县文福镇长隆村也将持续发挥仓海诗廊平台作用,进一步弘扬传承爱国精神、继承逢甲遗志,赋能“百千万工程”,为推动蕉岭苏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