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从艾云散文中读出另一番心意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4-12-14 16:38

艾云散文用笔有中原大气,又有岭南之灵动与务实。初见此书,担心过于理性,过于西方。其实不然,依旧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尤其是女性主义议论颇有见地,自身生命连接,至性至情矣。

fcdf681094ad98601c89fb8f5cc209b2_.jpg

就新著《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河南文艺出版社,2024)而言,我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艾云此书最大优点就是与书中人物共情,为现场景物抒情。

漫游世界加慢性疾病经历,以及她的“颜值主义”,连带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追求。随时共情,随时感慨,那么随心所欲,那么如诗如画。

她与书中的艺术家异乎寻常的“共情”。让我联想到司马迁《史记》,他就具有极强的共情能力。

第二,期待艾云能够用灵气之笔写写中国,写写我们炎黄子孙在祖国大地上的有趣灵魂。应该说,比比皆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以此来看,作者写大卫似乎用情过深,让我稍稍生出一点嫉妒心。

第三,中国人走向世界历程艰难,但鸦片战争后尤其热切。因为被动挨打,所以一直在寻找答案。而我们中国人的勤奋,可能比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加倍的呈现。

了解世界了解西方,艾云的新著是一个典型。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艾云也是亲历者。

上世纪50年代向东看,80年代向西看。大势如此。

真切理解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此过程中,我们依然要面对如何“走出鸦片战争阴影”的问题。

我多次出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的论坛。他们在与画家的对话中一直有一个焦点:

西方美术学院教育体系与中国师徒单个教授的方式比较。

其中既可以看到中西之不同,又可见如何培养中国人才的思考。

我对这一问题印象深刻。因为在此间可以发现:

中西艺术的不同价值观,孰轻孰重?其实各有千秋。

但,上世纪90年代的崇洋浪潮中,始终认为月亮还是西方的亮,文明还是西方的好。

其实,中国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只是在近三四百年有所落后。因此,这一症结在鸦片战争被动挨打后,产生巨大的阴影,延绵至今。

或者可以说,整个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既有对中国的反思,也有对西方文明的过度抬高。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分寸很难把握。

但,无论如何,中国在文艺复兴、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可以逐渐地看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和迷人之处。

其之所以可以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东方,缘由其具有自己的顽强生命力,有一个完全自洽的文明系统。

中国人写中国,东方人写东方。这或许也是中国作家中国文化人,在21世纪的使命所在。

当然,我并不愿将此与了解西方文明对立对峙起来。

但在国际形势严峻的今天,如何找到文化资源,如何找到活水的源头,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尽量地发掘我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资源,也是我们今天文化人的重要使命。

以此反观艾云的新书《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我们或许可以读出另一番意味,并具有多方面启迪。

祝贺艾云,祝贺新著。

2024-12 广州

(图片由作者提供)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


【名家简介】

艾云,出生于1956年,广东作家协会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