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徐惠萍】愈挫愈勇的留学教育探索先行者—— 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8)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徐惠萍 发表时间:2024-10-26 22:37

羊城晚报连载《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之八:学成报国(1)(1855容闳27岁-1862容闳34岁),讲述容闳归国八年为实现留学教育计划艰难探求。

容闳归国最初8年,用8个字可以概括:“奔走无果,报国无门”。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这是容闳在耶鲁大学写给同学的临别赠言,其实也是他当时对自己的一种激励。面对苦难深重的祖国,他有一种赴汤蹈火的使命感,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悲壮感。尽管他对归来从心理上做好承受苦难和艰难的准备,但是现实的严酷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那时满清上下华尊夷卑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西方文明的非理性唾弃抵制,像一块黑幕笼罩着这个墓碑一样古老沉重的帝国。 最初归国的八年,容闳辗转大半个中国,试图从这块黑幕当中撕开一条口子,然而无情的现实回馈给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实现留学计划之路毫无头绪,当年那个踌躇满志,西装革履的英俊小伙变成了满心疲惫的中年人,头上不得不戴上拖着一条拖着假辫子的帽子。岁寒更知松柏志,逆境最显赤子心。

其实他但凡后退一步,完全可以锦衣玉食,完全可以拥有上等人的生活,风光体面,令人羡慕,实现财富自由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先看看他辞去的几个工作吧。

他辞掉的第1个工作是美国公使馆,担任驻华公使伯爵博士的秘书。毫无疑问他应该是在这个岗位工作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希望通过同为耶鲁校友的伯爵,认识清廷的高层官员来推动留学计划。然而伯爵博士对这个计划很不以为然,容闳毅然辞职。

他辞掉的第2个工作是在香港高等法院担任传译,希望可以成为律师。当时那里完全是英国律师的地盘,对于一个从天而降的耶鲁中国人,英国律师认为是一种威胁,千方百计抵制。这样的纠缠对他实现留学计划毫无意义,容闳毅然辞职。

他辞掉的第三份工作是在上海江海关担任通事。在当时的国人眼中这是一份巨大的肥缺,但是容闳发现这里不仅跟他的留学计划搭不上边,而且中国船上的商人与海关的通事们狼狈为奸中饱私囊,这种营营苟且的环境很难独善其身。便想离开。 当时的香山老乡以屈原的诗句“沧浪之水,清濯我缨,浊濯我足”开导劝阻,但容闳是一个把私德看得很高的人“予之操行差堪自信者,唯廉洁二字。无论何往,必保全名誉,永远不受玷污”。(摘自《西学东渐记》) 毅然向海关总税务司提出了辞呈。总税务师李泰国是一个英国人,很是看重这位耶鲁毕业生的才华,直接把容闳的月薪从70两白银提高到200,在当时足以支付一家人优越的上等生活。容闳依然不为所动。

不断辞掉在当时国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差,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甚至被人认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谁又能理解容闳内心的鸿鹄之志:“予之生于斯世,既非为哺啜而来,予之受此教育,尤非易易;则含辛茹苦所得者,又安能不望其实行于中国耶,一旦遇有机会,能多用我一分学问,即多获一分效果,此岂为一人利益计,抑欲谋全中国之幸福也”!(摘自《西学东渐记》)

和容闳的不断辞职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去太平天国也是在寻找帮助他实现留学教育计划的可能。虽然后来失望离开,但是从他给太平天国提出的7条建国之策,可以看到他力图改变老大中国的理想蓝图。容闳跟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在香港有个交集,知道他思想比较开明,此时位居太平天国干王。容闳向他提出了7条建议:1.按照科学原则组织军队;2.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有学识有才干的军官;3.创办海军学校,建设海军;4.组建良善文官政府,启用有才智有经验的人担任各行政部门的顾问;5.创立现代银行金融制度,厘定度量衡标准;6.为国民建立各级学校教育体系,把圣经列为主课之一;7.建立各种实业学校。这7条建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重要方面,其中5条涉及到教育。

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中深刻意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推己及人,认为只要接受了他这样的教育,人人都可以改变,中国也可以改变。

 容闳曾经给自己的母亲说过这样的话:“人必须受教育,然后乃有知识。知识即势力也。”容闳进一步解释“势力”是比金钱更贵重的力量。而当我看《西学东渐记》英文原本,却发现“势力”的英文原词是“Power”:“Knowledge is power, And power is greater the riches”,这也许就是19 15年《西学东渐记》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受当时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果当时把“Power”翻译成“力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是1597在他的著作《圣思录》中最早提出这样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美国学习的容闳当然也会受此影响。今天国人多数知晓这个短语是从1956年中国科协创办的大众科学杂志《知识就是力量》,实际上容闳应该是第一个把“知识就是力量”的概念带进中国的人。

漫长无望的8年中两件事情值得记载。

第一件是受宝顺洋行委托,调查长江沿岸丝茶生产销售出口情况。这是一次跨越五省、历时7个月的实地考察,沿途所见所闻,让容闳对中国的国情民情有了深刻的了解,此行涉及到苏州、杭州、荆州、南昌、湘潭、长沙、汉口等多个城市,回来提交了一份产茶区域的调查报告。很可惜至今找不到这份报告,但是容闳在回忆录《西学东渐记》中,专门用一个章节详细记载了一路的见闻和思考,成为一份珍贵的史料。

今天浙江的兰溪人在容闳的回忆录里找到了19世纪中叶时期的兰溪商贸写照:“兰溪亦浙省大市场,两湖所产之工夫茶,咸集此间,由此经杭州以至上海”。 

今天洞庭湖区域的聂家市人也在里面找到了关于黑茶制造的记载“予等勾留数日,遂重渡扬子冮,趋聂家市产黑茶之地。6月30日离汉囗,7月4日至聂家市及羊楼洞,于此二处,勾留月余,于黑茶之制造及装运出口方法,知之甚悉,其法简而易学。”

今天的武汉人在里面找到了武汉之所以称为“东方芝加哥”的由来:“当予至时,商业已渐恢复,被焚之区,亦从新建筑······予知不久汉口之商业发达,居民繁盛,必將驾芝加哥、圣路易而上之。”本书在这一部分的描述里专门配上了清人所绘《武昌汉口鸟瞰图》。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调查史研究》高度评价了容闳的茶区调查报告和他后来所撰写的秘鲁考察报告,认为“容闳很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西方近代社会调查方法的第一人,这两份记录则可能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西方近代社会调查方法的调查报告”。

第二件事发生在容闳以翻译为生期间。这个职位虽然收入不高,但容闳认为可以结交一些上流人物   也许能够帮助到自己的留学教育梦想。期间他结识了数学家李善兰、化学家徐寿、翻译家华衡芳、近代中国引进的第一艘轮船“宝顺轮”大副张斯桂,这些当时饱读西学的人后来均集结在曾国藩安庆大大营,为容闳与曾国藩的相识埋下了先机。容闳晚年回忆这一段奇遇,不无感叹的写下了这样的话:“予尝谓世上之事,怡如蛛网之牵丝,不能预定交友之中,究何人能解吾毕生之节”。

链接:

【珠海文脉·索我理想之中华】学成报国①

【名家简介】

徐惠萍,容闳研究学者,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曾任新华社记者。1995年从新华社调入容闳家乡珠海,先后担任珠海市委新闻秘书、珠江晚报总编辑、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珠海市妇联主席等。长期致力于对容闳和香山文化的研究,撰稿并策划纪录片《容闳》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获中国影视大奖提名奖、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著有书籍《跨越——珠海新闻舆论监督聚焦》《先行者容闳》《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本书被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