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徐惠萍】容闳: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7)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徐惠萍 发表时间:2024-10-15 15:04

容闳: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7)

徐惠萍

羊城晚报《珠海文脉》连载《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之七:(1850容闳22岁-1854容闳26岁)讲述容闳求学耶鲁大学部分,这是容闳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章节之一。

当1850年成为历史,我们透过时间的长廊,去捕捉那些岁月痕迹,禁不住感叹世事之奇妙。

那一年的开学季,耶鲁大学球场上尖叫声不断,学校的传统赛事新生老生橄榄球对抗赛接近尾声,新生队的失败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事了,突然,一个穿着长袍 、拖着一条长辫子的新生抱起滚到身边的球狂奔,那条大辫子随风飞舞,扑倒在地的时候他的手死死地抱住球,就这么一个漂亮的触地得分,一举扭转局势,创造了耶鲁大学建校以来新生队的首场胜利。

这个一身奇装异服的新生,就是入读美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中国人容闳。不同凡响的闪亮登场,仿佛预示了他的不凡人生。

正如长期研究中美历史关系的以色列学者利尔﹒莱博维茨感叹的那样:“中国如今的现代化,实际从容闳在耶鲁大学橄榄球比赛中触底得分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容闳与耶鲁的缘分更早开始于在他11岁入读马礼逊学校,校长布朗是他见到的第一个耶鲁人,容闳跟随布朗赴美,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条渡船上居然偶遇耶鲁大学的校长,当时校长鼓励他报考耶鲁大学,冥冥中好像给了容闳一个方向。在美国入读的孟松学校,校长海门也是耶鲁的 而且受海门的影响,容闳特别喜爱英国文学,这些一连串的事件慢慢地让容闳对耶鲁情有独钟,仿佛爱情一般坚贞不渝,终于天遂人愿,成为那一年126名耶鲁人之一。后来容闳的两个儿子也是从耶鲁大学毕业,而他带领的120个留美幼童 ,居然有22人就读耶鲁大学,如果不是这个留美幼童计划中途夭折,这个数字还会增大。

耶鲁大学是美国的第三古老的大学,容闳入读的时候这个学校还叫做耶鲁学院,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留学耶鲁可以说是容闳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在耶鲁的系统学习奠定了他未来事业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石,他也因此成为最早系统接受西式高等教育的中国人。

他在给朋友为畏三卫的信中这样写道:“耶鲁正沉浸在雄心勃发的氛围当中,我认为雄心壮志可成就大业,我更多的是被这种氛围感染,我非常喜欢他对我的影响”。入学不到一年他就剪掉长辫子换上西装,崭新的生活激发了他生命的活力,他像一个美国青年那样喜欢运动、喜欢辩论、喜欢思考、喜欢参加社会活动。他在一个非母语的国家,两次英语口语比赛获得一等奖;他喜欢在橄榄球,有资料显示,耶鲁大学有一张容闳头缠大辫子活跃在运动场上的照片,可惜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还成为学校新利亚划船俱乐部赛艇队队员。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赛艇比赛是世界大学的著名赛事之一,这个赛事的第一场就在1851年耶鲁大学,我猜想欢呼的人群一定会有容闳。新大陆自由之思想活泼的精神已经渐渐的融入了这个中国青年的血液里。

在美国的大学生活虽然如鱼得水,但是容闳内心一直处于一种煎熬之中,越感受到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差距,对自己祖国的怜悯和同情越是与日俱增,难以释怀。

这个部分在25岁的文字讲述中大段引用了容闳回忆录中的原话,图片部分也专门截图《西学东渐记》当中的相关描述,更能使读者感受到他内心世界:“予当修业期内,中国之腐败情形,时触予怀,迨末年而尤甚。每一念及,辄为之怏怏不乐··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此痛苦与压制,在彼未受教育之人,竟浑然不知,毫无感觉。”(摘自《西学东渐记》)

容闳的这些文字令人想起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孤独的先行者日复一日承载着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苦楚。可敬的是容闳不悲观、不嫌弃、不放弃,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就基本上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一个人生规划,致力留学事业,让中国的年轻人接受到和他一样文明教育。他提出了这样的理想: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

容闳的这个思想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在抱残守缺的19世纪50年代,能够明确提出这一主张的人舍容闳外,恐怕难觅第二人。

那时候的中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撞开了国门,曾经雄居世界东方的大清帝国猝不及防花落去,无可奈何向衰落。与同时期洋务派官员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相比,容闳的思想已经一步跨越了器物及制度层面,成为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最早的号角。

从“师夷技”到“师夷智”的飞跃,可以说近代中国容闳最早意识到科教与“国富”之间内在因果,最早提出了的科教兴国的设想。留学文化研究大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周棉评价容闳的主张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之指针”,文艺评论家黄树森把容闳的主张称为“过渡时代最没有空想成分、最实际、最根本的改造中国方案”,而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则把容闳称为“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雷颐教授这样评价:“如果说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精英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那么容闳等几个乡间穷小子则是草根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代表。”

正是从容闳开始,救亡图存,振兴中国的强国之梦成为贯穿百年留学的主旋律。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如是说:“作为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先驱容闳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倡导促成了中国官派留美运动,开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先河,更在于他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试图用当时先进的西方文化改造封建落后的中国,‘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就是他爱国思想和兴国远见的集中概括”

带着这样的追求,这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依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决定回到苦难深重的祖国。

链接:

【珠海文脉·索我理想之中华】负笈重洋②

【名家简介】

徐惠萍,容闳研究学者,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曾任新华社记者。1995年从新华社调入容闳家乡珠海,先后担任珠海市委新闻秘书、珠江晚报总编辑、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珠海市妇联主席等。长期致力于对容闳和香山文化的研究,撰稿并策划纪录片《容闳》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获中国影视大奖提名奖、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著有书籍《跨越——珠海新闻舆论监督聚焦》《先行者容闳》《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本书被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