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董兴宝】抗击天花——外国人笔下的岭南风土人情(37)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董兴宝 发表时间:2024-10-12 15:46

“我目睹了他们的工作,在广州天花流行时期,在英国商馆附近的一所寺庙里,数百名孩子的父母急切地聚集在那里,等候着使他们的子女得到保护。”

这是英国阿美士德访华使团医官阿裨尔的旅行纪实——《中国旅行记》(1816—1817年)中的一段记载。阿裨尔作为英国的医官,在广州旅行期间,他特地详细观察和记载了当地引进牛痘预防天花情况。文中的英国商馆附近的寺庙,便是当时广州允许外国人游览的“海幢寺”,位于著名的十三行各国商馆对面。

在历史上,天花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被永久根除的疾病。在天花被消灭之前,它困扰人类的时间至少有3000年之久,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死亡,相当于每年400万人。从1977年10月26日以后的2年中,再没有发现一个新的天花病人了。于是,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0月25日为“人类天花绝迹日”。

在清代以来,广州继续保持了商业的繁华,因人口稠密,也曾受到天花病毒的侵蚀,而同时,广州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随着大量的西方使者、商人和传教士进入,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我们看看这些外国人的笔下,如何记录当时抗击天花病毒的呢?

众所周知,天花是一种很古老的传染病,究竟起于何时,很难断定。我国东晋 时代的医学家葛洪 ,在他的著作里已提到天花。在我国的清代,更是天花肆虐的年代,很多达官贵人也难以幸免,例如,清朝的顺治帝就死于天花。

在清朝,广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美国工程师柏生士1898年-1899年间,带领团队勘探粤汉铁路线,留下了《一位美国工程师的中国行纪》,他在书中写到:广州市的街道狭窄,仅仅8-12英尺宽,因此交通一直拥挤。虽然中国人生殖能力强,但有多种原因阻止其人口的净增长。如天花、伤寒之类疾病肆虐,无处不在的污秽加速了传染病的蔓延。中国人缺乏药品、均衡食谱和护理病人等知识,因此当地人患上重病就只能等死。

通过柏生士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清朝末期的广州,天花病毒依然“肆虐”,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此之前,广州又是如何预防和抗击天花病毒的呢?

“多少世纪以来,在不同时期曾经给整个帝国造成可怕灾难的天花,在英国商馆首席医生跛臣先生的支持之下建立起来的种痘方式的有利影响下,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被根除。”

这是上文中提到的阿裨尔《中国旅行记》中的记载。他还说,当时英国商馆医生第一次在广州试图引进牛痘接种时,曾遭到中国人的坚决的反对,但是,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从而得到广州地方政府的认可和行商大力的支持。可见,当时广州早在17世纪初期,就开始推广牛痘了。

西方牛痘的技术,首创者是英国爱德华·詹纳医生,英国商馆的医生将这种技术带入了广州,并在本地培训“牛痘接种员”,可以为更多的人员接种疫苗。不仅仅在广州,就是在英国,詹纳的“牛痘接种法”一开始也饱受质疑,后来才得到了英国王室的支持。1803年,以他命名的皇家琴纳协会成立,在英国各地推广“牛痘接种法”。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英国天花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詹纳的科学发明由此改变了人类历史。

对于我国引进英国牛痘技术问题,1869来到中国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书中也提到了:伦敦差遣会的洛克哈特医生懂得如何预防天花,向中国人传授了接种牛痘的技术。

在引进英国种牛痘技术之前,我国是怎么预防和抗击天花病毒的呢?

1897—1917年在中国工作和旅居的英国人莫理循,曾担任北洋政府顾问,其在《中国风情》一书中说,中国人尊敬地称之为“天花”的小水痘,多少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采取原始的方法,在吉利的日子里把干痘疱放进一个鼻孔里——其特地强调“吉利”日子里做此事,足见当时人们对天花的畏惧及希望通过“良辰吉日”解除该病。

莫理循书中提到的做法,确实是中国古代一直预防和抗击天花病毒的方法,按照“以毒攻毒”的原理,将干痘疱放入人的鼻孔,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得了天花的必然会死亡,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却意外的活了下来。

对此,法国耶稣会士李明1696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近事报道》中说,他自己见过康熙皇帝本人,他中等以上的身材,面庞丰满,留有患过天花的疤痕。

而美国杰出的中国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中也提到了康熙患天花并“因祸得福”:清朝最伟大的皇帝——康熙,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却实属偶然。他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婴儿时,康熙得过天花,但幸运地活了下来。因此,当他的父亲因为同样的疾病缠绵病榻时,所有儿子中,只有他能安全地进入病房,接受顺治最后的恩赐。

我们言归正传,继续讲述我国传统的抗击天花病毒的方法。由两位美国女学者著作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中也说“天花是孩子的克星特别让人害怕,但这一时期在富裕家庭中已常进行接种,通常是植入患病者刮下的鼻黏膜。”

随着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的开展和大量欧洲人的进入,正如英国人莫理循也在书中所说:到了清朝末期,人们听到西方国家采用种痘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中国开始试验种痘的方法。

对于天花病毒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长期在广州生活的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其著名的文言文著作《自西徂东》中也有论述:盖人生疾病无常,半由传染而入,其最甚者则莫如瘟疫、天花,每逢此症,气息一沾,顷刻遍布,真有如水之就下,沛然莫御之势焉。幸有良医稽查,想出善法,以防于未形之先,如地方必要洁净,小儿须种生痘之类,以普救万民。

花之安先是讲述了天花的危害及症状,又阐述了通过小儿种痘来预防,可见,在清朝中后期,西方传来的这种方法,已经普遍开始应用。

【名家简介】

董兴宝,山东潍坊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广东工作6年,曾担任广东清远市政府文化顾问(2014-2018年)。主编出版过《北江茶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清远故事》(新华出版社2017年出版)和《中华洞河之道》(广州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