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徐惠萍】郭士腊夫人女校的中国男孩——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4)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徐惠萍 发表时间:2024-09-22 12:13

郭士腊夫人女校的中国男孩——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4)

徐惠萍

羊城晚报连载《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之四:南屏少年(1835容闳7岁-1840容闳12岁),讲述容闳初入澳门、求学郭士腊夫人女校。

身逢晚清重臣李鸿章所言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地处东西方文明最早交汇地,容闳7岁入学便与中国近代史上那些引人注目的事件联系在一起,80多岁的生命,就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

1835年容闳7岁,9月容闳随父亲摇船渡过800来米宽的水面到澳门,入读郭士腊夫人女校,这一所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竟然在中国教育史颇有地位。

郭士腊是早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20多年,关于中国的著作和论文数十本,包括《中国简史》《开放的中国》《中国沿海三次航行记1831、1832、1833年》,多角度介绍中国历史。1834年郭士腊到达澳门,他的英国籍夫人温施蒂在澳门开办了女塾,史称“澳门女塾”。学校不大就设在自己家里,大三巴巷187号,却开了中国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先河,有学者提出这所学校应该是中国的第一个女塾,虽然现在通常把1844年创办的宁波女塾作为第一,后者比前者迟到了10年。

为了纪念安葬在澳门的第1位来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他的朋友们发起成立马礼逊教育协会,并筹建马礼逊学校,筹建还在进行,招生且已经开始,这些招来的学生就借读在澳门女塾,,每月15英镑资助,于是女校开始有男学生,七岁的容闳就成了这个女校最早的两名男孩之一。有学者认为,这也是最早男女同读的学校。

可以说正是学校著名学生容闳后来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关于这所学校的描写 ,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所学校和这位了不起的英国女子。

关于这所学校的学生资料不详,特别是郭夫人收养的几个被遗弃的盲童,更不知道他们来自何处,有一种说法是来自附近的村落,说不定就是比邻澳门的那些珠海村落,他们被收养后都用郭夫人的夫姓(Gutzlaff居茨拉夫)。这些盲女也就成了容闳的同学。

容闳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时辅导这些盲女同学用触摸的方式认识盲文。这本书上登载了容闳这些盲女同学的珍贵图片。容闳辅导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凸字读书法,这是当时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突起的盲人文字,尽管这些凸字读书法可能还属西文,不是中文盲文,但它为后来的中文盲文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容闳回忆录中的相关片段也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对盲人进行教育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也是中国最早开始特殊教育的记载。

传教士的资料当中一般都把最先为中国盲童提供教育的殊荣归功于郭士腊,而实际上郭士腊与夫人分居两地,郭士腊在广州十三行办公,因为当时规定番妇,也就是洋人妇女不得入广州,郭夫人留在澳门操办女校。郭夫人的文字资料很少,可喜的是容闳回忆录中非常详细地记载了郭夫人操办女校的状况。

容闳第一次见到郭夫人吓得躲在父亲的身后不敢出来,西方妇女那种飘飘欲仙白色长裙,两只巨大的灯笼袖“圆博如球”,让这个小小的中国男孩惊愕不已,几十年之后依然记忆如新。容闳在回忆录把郭夫人称为古夫人,他是这样描写的:“古夫人躯干修长,体态合度,貌秀而有威,眼碧色,深陷框中,唇薄颐方,眉浓髻厚,望而知为果毅明决之女丈夫”。后来的生活容闳与郭夫人结下深厚感情,“视之若母”,郭夫人也非常喜欢这位勤学聪慧中国男孩,她离开中国时把容闳特别托付给在澳门的传教士合信,正是她的这个举动,为容闳后来重新入读马礼逊学校创造了机会。

郭夫人是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离开澳门的,那时候居住在澳门的英国人被驱逐,学校被迫关闭,容闳辍学回家,郭夫人带着她收养的几个盲女回到英国。

“此塾因故停办,予等遂亦星散,古夫人携盲女三人赴美,此三女乃经予教以凸字读书之法,及予辍教时,彼等已自能诵习《圣经》及《天路历程》两书矣”。

容闳回忆录中这几句话不仅是中国盲童尝试凸字读书法最早的记载,其中更透露出关于中国最早女留学生一些值得商榷的信息。

谈到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人们一般把美国传教士麦嘉谛夫妇收养的金雅妹说成是中国女留学生第一人。金雅妹1881年留学美国纽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科大学。但容闳回忆录当中的这段文字显示了金雅妹留学之前的40年,就已经有中国女童到英美学习。

中国学者王治新的《中国基督教史纲》对这件事也有所记载:“当1840年的时候,有某教士偶然收容瞽士(注:盲人)6人,因中国此时尚无盲人学校,故分送二人至美,四人至英,入盲人学校受适当教育,至英国4人中后有一人返国,充宁波‘瞽人院’院长”。

这位返回中国的容闳女同学,名叫安格尼丝·居茨拉夫(Agnes Gutzlaff),留学英国13年,1855年回到中国,任职宁波的中国内地第一所女校,成为中国第一个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盲人教师,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位教授明眼人西洋音乐的盲人。1858年,又负责一个盲人技工学校,也就是王治新所介绍的“‘瞽人院’院长”,开启了大陆的智障教育。安格尼丝终生未嫁,1872年去世捐献全部资产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1家眼科专科医院体仁医院。

安格尼丝最后10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从时间上看,她和容闳在上海是有交集的,很可惜当时的资讯不发达,他们那个时候不知道彼此在上海的存在,两个老同学也就无缘再见了。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卫东对容闳入读的这所学校高看一眼,当然他是从基督新教在华办学历史角度来评价这所学校的:“中西学人往往把1839年11月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堂描述为基督新教教会在华办学之始,此乃误说,实则新教在华开办的最早的较正规的学校是女校,也就是说基督新教在华办学是从女子教育开始。这是一个所关非细的问题,他关涉到基督新教在华活动的最早路数,关涉到后来数以千百计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甚大的教会学校设办的源头,关涉到占人口半数的中国女性打开施行正规学校教育的大门,关涉到中国近代教育史的起笔。这所在基督教来华传播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校便是‘澳门女塾’”。

链接:

【珠海文脉·索我理想之中华】南屏少年②

【名家简介】

徐惠萍,容闳研究学者,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曾任新华社记者。1995年从新华社调入容闳家乡珠海,先后担任珠海市委新闻秘书、珠江晚报总编辑、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珠海市妇联主席等。长期致力于对容闳和香山文化的研究,撰稿并策划纪录片《容闳》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获中国影视大奖提名奖、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著有书籍《跨越——珠海新闻舆论监督聚焦》《先行者容闳》《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本书被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