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丘树宏】蔚蓝色的中山 | “双百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系列(13)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丘树宏 发表时间:2024-08-14 20:04

每一个城市,都有她的城市底色。因为同在地球这一块土地上,所以有许多城市的底色是相类的,但若仔细分析,却总是能在这相似中发现各自的斑斓色彩、万方仪态,而最宝贵、最精彩之处,正是在这种千变万化、尤其是极致细微的差别之中。

我现在所生活的中山,她的城市底色是什么呢?

中山,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无疑地,孙中山、孙中山文化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文化品牌。这是从人文的角度说。而从地理上说,中山古称香山,当时包括现在的中山、珠海和澳门,其最具特色的是咸淡水文化。珠江的八大出海口,有五个在香山地区,珠江水源源不断地从香山地区尤其是中山的广大地区缓缓流过,在南海与太平洋相汇、碰撞、交融。江水是淡水,海水是咸水,江海融合,就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咸淡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水代表的是大陆文化,海水代表的是海洋文化,如此就产生了一种融两种文化于一体的特殊的文化:咸淡水文化。

由此,我曾经将中山的城市底色定位为“红黄蓝”三原色。

“红”,自然是“中国红”。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中国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 太阳象征永恒、光明、生机、繁盛、温暖和希望。 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尚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去的积极入世情结,她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作为有着广府、客家、福佬族群,以及新时期新移民群体的中山市,在血液里流淌着这种“中国红”,自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而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推翻封建帝制第一人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杨殷,再到珠江纵队,中山的红色基因则更显鲜明而厚重。

“黄”,则是黄土地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作为主体,还有庄子和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大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统领,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与“中国红”一样,广府、客家、福佬文化的根源,都是中原文化,以及中原文化与古越文化结合产生的新文化。新移民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缝传承。因此,“黄”也是中山这座城市的底色之一。

“蓝”,就是蓝色,代表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土地面积是9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五千年文明产生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其中包括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了最早走在全人类前面的海洋文化。从国土面积和分布情况看,国内城市的底色,大多与“红”、“黄”有关,与“蓝色”有关的城市则是少数,而且都是沿海地区。

而中山,就是这少数中的佼佼者。在红黄蓝三原色中,中山的蓝色底调更为丰富、更为特别、更为显著。因此,我认为中山最重要的城市底色,应该是“蓝色”,而且应该是浩淼海洋的那种“蔚蓝色”。

远古香山,因海而生。

因为近海的缘故,据考证,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了。这里所发现的沙丘遗址和出土的文物,都有海洋文明的印证和特点。远古时期,香山地区均为珠江出海口和南海之滨的一些散落海岛或群岛。秦汉时期开始,这里的先民就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秦汉以来,尤其是宋、明、清时代,香山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十字门为标志的澳门,更在清代后期替代广州闪耀出海上丝路最后一段的辉煌。

   而在沿革上,香山在南宋时期之前,属东莞县辖。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10月14日),因为多为海岛,交通和管理极不方便,香山以原香山镇为基础,又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建立了香山县。当时的香山县,包括了现在的澳门、珠海。随着时空的变迁,澳门、珠海先后从香山分离出去了,因为伟人孙中山的缘故,香山县也改名为中山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今天的中山,虽然原来的浩瀚海洋已经因珠江的千百年淤积成为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让人们难以想起以往的烟波浩渺,然而,当你走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你仔细翻阅这里许许多多的地名,你都很容易找到当年海洋的各种印记。

因海岛而建县,这在中国的例子是极少的,在当时也许是唯一的。

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拥有了今天这一片广阔、坚实、肥美的土地,而忘却了曾经的汪洋、曾经的沧桑,无视远处的蔚蓝、远处的召唤。

近代香山:因海而名。

因为近海的缘故,香山地区历史上出现了两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群体叫做华侨。大概在一千年前左右,香山就开始有人到东南亚地区创业,到了清代中后期,进入高潮,并逐步覆盖到了北美、南美地区。一代一代的华侨筚路蓝缕、含辛茹苦,以勤劳、鲜血以至生命给当地的开化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又为家乡和祖国带来了财富。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成为中国进步发展最早的投资主力和慈善主力,给家乡和祖国带来了许许多多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目前,香山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已超100万人。

第二个群体也与第一个群体有关。因为华侨,香山人最早睁眼看世界,因而产生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个个伟大的人物,比如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他促成的官派留学,造就了许多的精英分子。比如郑观应,他的商战思想深刻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比如杨匏安,他在全国最早介绍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香山为中国贡献了在政治、经济、商业、教育、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伟大的队伍。这些伟大的人物,这个伟大的队伍,更为中国提供了伟大的思想,这就是以孙中山推翻帝制、振兴中华、三民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孙中山以及孙中山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最典型、最杰出的代表。

因海而名,香山因香山人文而名声遐迩,因伟人孙中山而备受崇敬,是中国近代史、近代文化的伟大摇篮,是中国最早提出“中国梦”的地方。

当代中山:向海而兴。

说到这里,我们要将“香山”改为“中山”来叙述了。

因为近海的缘故,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山也能享受到海洋的好处而比内陆地区日子过得好一些。1929年前后,中山还曾经是全国的模范县。即使在闭关锁国、“三年困难”时期,因为河网纵横,渔产丰富,加上骨子里透出的睿智和勤劳,中山人的生活也不至于衣不蔽体、民不聊生。中山,真是一个福地。

虽然世纪伟人邓小平为经济特区划圈的时候,没有将中山划进去。但聪明的中山人却巧妙地借助近海的优势,借助与珠海经济特区水陆一体、同文通脉的优势,还是将中山建设得风生水起。不久,中山以沿海开放城市的名义完全融进了改革开放的洪流。深谙务实而不保守、开放而不张扬、创新而不浮躁咸淡水文化内核的中山人,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中最少的土地,创造了全省第十的经济总量,成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的典范,创造了独特的中山模式、中山奇迹。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创新;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蔚蓝天空下,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在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枝散叶、根深叶茂,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笑容。是“四小虎”之一,更是最有烟火味的中山、最有人情味的中山、最有文化味的中山。幸福中山、和美中山,信然!

今天的中山,是离“中国梦”最近的地方。

未来中山:向海而盛。

因为近海的缘故,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山可谓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然而,中山主要经营的依然主要还是大陆经济、大陆文化,充其量也只是江河经济、江河文化。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山,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沐浴着新一轮改革开放春风、浸润着海洋文化灵魂孙中山文化的中山人民,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壮阔的海洋。

以翠亨村的名义,以孙中山的名义,一个叫翠亨新区的战略应运而生,中山强势迈出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的步伐。以翠亨村为地理和人文原点,20公里方圆起步,50平方公里中期、2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依托孙中山伟人故里独特的人文优势,围绕城区扩容提质,高水平规划、高标准推进翠亨新区建设,将翠亨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区、高端服务区、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围绕这一功能定位将翠亨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最宜居、最低碳、最现代化的滨海新城。聚焦营商环境、产业、交通、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一体化”,率先学习深圳、全方位拥抱深圳,示范带动全市与深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示范区。

以伶仃洋的名义,以深圳和中山的名义,2024年6月30日,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运营,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的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在中山马鞍岛登陆,此外,通过万顷沙支线,实现深圳、中山及广州三城连接。作为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浩浩岐江向蔚蓝,伶仃洋上唱大风。

蔚蓝色的天空,蔚蓝色的大海;蔚蓝色的人文,蔚蓝色的理想。

向海而强的中山,向海而盛的中山,呼之欲出。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的逶迤行列里,中山,正怀抱着大海的梦想,走向更加辽远、更加壮美的蔚蓝色。

2024年8月14日

【名家简介】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中英文版等11部,编导、制作和演出、播放大型舞台作品10余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在2023首届丝绸之路全球诗歌春晚中重点推介,长篇电视诗《天地人和》在2022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和“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展示交流。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创设“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创建“香山香”沉香区域品牌,策划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国家级活动项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香山建县860周年和870周年中珠澳系列活动等大型人文活动,影响广泛。

首倡“庆龄文化”概念,认为庆龄文化包括以下主要内涵:伟大的爱国主义,伟大的正义品质,伟大的博爱襟怀,伟大的现代意识,伟大的政治信仰。此概念受到业界关注。

首倡“赵佗文化”概念,提出“赵佗: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三大族群亲宗”历史定位,受到广泛认同;主创全国首部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在河源、广州公演,并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发表《赵佗文化: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等一系列论文,引起国家和学术机构及各媒体关注;力推赵佗文化在河北、广东两地的发掘研究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被选发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内刊,继“孙中山文化”之后,个人第二份建议成为国家领导层国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