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始,我们迎来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在广东地区,酷暑的感觉会更明显。面对热辣的夏天,广东人有自己的防暑智慧,透气、易干的香云纱应运而生,给岭南人民披上一袭清凉。香云纱,也叫茛纱绸,明朝永乐年间,广东地区已经开始生产并出口。
要做一匹香云纱,少不了薯莨汁、河泥和阳光,它们在顺德这片土地上巧妙融合,共同成就了正宗香云纱的非凡品质。顺德接近珠江水系出海口,河涌交错如网、流速缓慢,河床下泥层逐渐沉积,形成了丰富的河泥。河涌两岸多平地,给晒莨贡献场地。而薯莨,在肇庆高要、禄步、云浮新兴等地的山麓,更是遍地可见。
晒莨对于天气和环境要求很高,一年中适合晒莨的时间大约只有5到6个月。浸染薯莨汁的丝绸必须经过太阳反复曝晒,使薯莨汁充分渗透到白纱绸胚里,在布料表面沉积形成涂层。工匠们通常是在阳光充足的3月春分时期开工,一直持续到11月份。立秋之际,正值雨季退却、阳光正好,香云纱得以在恰到好处的环境中缓缓成形。
香云纱的染整技艺有十几道主要工序,在阳光与河泥的作用下,绸匹的正面呈现乌黑发亮的外观,反面因未接触河泥为红棕色。工匠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薯莨水的浓度、晒莨和封莨的次数,因此,每一匹香云纱都是独一无二的。2008年6月,香云纱染整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值立秋,香云纱与岭南高温干燥的天气相遇,借八月艳阳天为岭南人晾晒出一片清凉与舒适。作为优越自然条件和独特染整技艺相结合的产物,香云纱随岁月流转而越来越具有迷人的独特韵味。近年来,这一岭南瑰宝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时装周上,向世界展示着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与传承人的匠心独运。
本期嘉宾介绍
欧阳永泽,非遗传承人,香云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珠先生(图左)传承弟子。
策划:区健妍
统筹:邬嘉宏
文案:聂粤 苏惠琳
设计:胡斌斌 王佳豪
视频:苏惠琳
素材来源:羊城晚报、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