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把佛山小故事讲成中国大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4-08-04 11:21

2024年羊城晚报“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座谈会暨“镇”街之宝分享活动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媒体大咖和广府文化学者,以及佛山市委宣传部及五区宣传部、佛山多个镇街的代表。

在圆桌对话环节,我有幸作为岭南文化学者与北京、上海、重庆的媒体人就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如何激活,展开热烈讨论。

我的观点:将“佛山小故事”讲成“中国大故事”:

——应该把佛山置于岭南文化空间、广东版图和历史的时间轴与大框架上,思考其定位。

——广东包括岭南,在明代中叶以后开始“龙抬头”。清朝时,广东人口直线上升,并在清末民国初年,站在了中华文化的前沿。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这一开发过程并非人为,而是历史大趋势所致。

——广东接触海外文明早,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地方,海洋性是广东文化的突出特征。

——广东以外的文化学者和专家,对广东文化了解甚少,这与中原江南等地的文化已经进入了中华文化“主流话语圈”有关。

——比较起来,岭南文化、广东文化,作为文化元素还没有进入主流话语,尚处边缘状态。这也是造成“广东无文化”印象的缘由所在。


——改变这一现状,将是我们几代人努力的目标。

感到欣慰的是,这一观点得到多方热烈反响,不但媒体报道,而且同行间也有不少赞同。

思想需要交流碰撞,新见总在千回百转后诞生。

羊城晚报佛山团队精心策划的座谈会及采访活动,与我而言就是双向奔赴:

佛山给我气象,我还佛山一个观点。

我一向认为:

——广东在中国国家转型以及近代崛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如何讲好在地文化故事,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息息相关。

——在地文化故事,应该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个大背景下去讲述、阐释、思考。

——在地的文化小故事,一旦放在大背景下,就可能成为大故事并焕发出新的色彩、新的风貌,以及由此获得全民奋斗的精神动力与文化资源。

——这个小故事与大故事首先要讲给本地人听,讲给青少年听,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家底”;其次讲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听。

——如此讲述过程,必须注入历史文化的思想与思路,佛山小故事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大故事。

——从整体文化传播力上看,我们广东故事讲得还很不够,大文化背景相对欠缺,文化的传播力比较弱势。

所以,拥有十大传统文化的佛山,具有先天优势。或许可以先行先试,为岭南为广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与传播加一把力,走一条新路。

作为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我非常注重岭南文化的“两个高光时刻”和“一个湾区”。

“两个高光时刻”:

一是南宋以后大量中原、江南人口涌入广东。

二是广东人口在明代开始“龙抬头”,清朝则呈火箭式上升。1757年广州“一口通商”,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从而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广佛同城,明清时期佛山的“四大聚”“四大镇”亦是广东高光时刻的重要铺垫。

“一个湾区”:

指的是澳门450年与香港100多年历史对岭南文化起到重要影响,而背后的重要推手是世界范围的贸易以及联结海外的商业传统。

让我们把话题拉回佛山:

——南风古灶500年炉火不灭,堪称奇迹。回首五百年,或许弹指一挥间,但可能却是一个王朝乃至一个国家盛衰消亡的历史。

——明朝中期开始,广东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崛起。佛山在此时扮演重要角色,“四大聚”“四大镇”盛况空前。古灶就是一个兴旺发达的标志,炉火愈旺人气愈旺。

——看到高明唐代陶窑,大为惊喜。充分说明唐朝佛山就已形成一种外向型经济,也说明广东在明代以后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南风古灶500年,高明唐窑1000年,再加上唐末南汉国的“十里官窑”,这个故事串起来讲,就有可能提升为中国大故事。

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发展,要挖掘其内在的精神所在,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中去总结去提炼,方能更好赋能城市,面向未来发展。

一句话,从讲好佛山小故事到讲好中国大故事,千年佛山,得天独厚。

我厚望之。

未来可期,前景灿烂。

2024-8 佛山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