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香山建县,当时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中山、珠海和澳门地区以及顺德、江门部分地区。随着时空的变化、政制的演变,中山、珠海和澳门三个地区虽然都各自独立了,但许多方面尤其是人文历史却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不可分割。就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来说,大香山地区就有着以下三大特点,并在岭南地区以至中国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中独具重要地位和价值。
第一部分 大香山地区红色文化的完整性、高端性和开放性
一、大香山的红色资源具有中国红色文化的完整性,是中国红色革命的缩影。
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1911年辛亥革命拉开中国社会变革的序幕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相隔只有短短的十年,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中国革命的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
怎样看待和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这段有着重要意义而不容忽视的历史?
亲身经历过这场历史演变的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讲得很明白。他说,“一九二一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
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考察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而作出的重要而重要的判断。(注)
大香山地区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成长地,他给李鸿章的万言上书,也是在香山县翠亨村住所起草的。从第一次前往檀香山开始,孙中山不断地以翠亨村为起点,来往于海内外为革命而奔走,在翠亨村集合革命领袖、商议革命大事。翠亨村既是他人生的原点,也是他革命的原点,还可以说是中国辛亥革命一个重要的原点。
从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到香山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杨殷、苏兆征、杨匏安和林伟民等人的英勇斗争和特殊贡献,再到珠江纵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业绩,大香山地区以丰富多彩的红色名人及其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完整、典型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史,香山人经历了中国红色革命的开端以及后来的所有过程,在中国的红色革命历史中非但从来没有缺席,而且贡献特殊、重大而突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因为各种原因,社会上甚至在我们党内一些人对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这一红色文化,往往忽视以至忘记,有少数人甚至还怀疑她是不是红色资源。这个严重的政治认识误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办法予以纠正。
二、大香山的红色资源具有中国红色文化的高端性,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引领。
特殊的咸淡水地理和咸淡水文化,培育出了以孙中山先生为引领,一大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代表的红色革命的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队伍,培育出了以孙中山“振兴中华”“建国方略”“天下为公”等为代表的伟大思想。这些著名人物主要是被称为香山“红色四杰”的省港大罢工领袖苏兆征、倾家荡产闹革命的杨殷、被称为“北李南杨”的杨匏安、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明,等等。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而中国共产党则以“三个伟大”评价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杨殷——
杨殷,1892年8月生,广东中山人。1910年考入广州圣心书院读书。1911年肄业,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7年起在广州任孙中山军政府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被派往苏联参观、学习。
1923年回国后,在广东从事工人运动,并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任国民党广州市第四区分部执委兼秘书。1924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到粤汉、广九、广三铁路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1月,在上海出席党的四大,并在大会上介绍广东工人运动的情况。同年3月起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广州办事处顾问。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同年6月,以周恩来、谭平山、罗亦农、陈延年等人组成的中共广东临时委员会指派邓中夏、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等组成"党团",组织领导广州、香港两地工人的大罢工,声援上海。杨殷利用在广州、香港的社会关系,深入工会和工人群众中做组织发动工作。
1926年起,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负责总指挥部参谋团的工作,并在一线指挥战斗,曾率领敢死队攻下了当时敌人重要据点广州市公安局。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任政府代主席,杨殷任政府肃反人民委员。
1928年7月,杨殷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候补常委,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会后,他从苏联回国到上海。同年11月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军委主任兼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在上海工作期间,他与周恩来、蔡和森、苏兆征、李立三等领导人一起,经常研究部署各地的武装斗争和红军的领导工作。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杨殷与彭湃等一批共产党人在上海被捕。8月30日,杨殷与彭湃等被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
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彭(湃)杨(殷)步兵学校。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苏兆征——
苏兆征(1885—1929年2月25日),原名苏吉,广东香山县淇澳岛淇澳村人(今珠海市淇澳岛人)。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1921年与林伟民等在香港建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此后苏兆征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27年推举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春,苏兆征赴苏联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均当选为执委会委员,并当选为农村工会国际副委员长。在莫斯科期间,苏兆征出席了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9年2月在上海病逝。
2009年,苏兆征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杨匏安——
杨匏安(1896-1931)字麟焘,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者之一。189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一个茶商家庭,因父亲早殁,在爱好诗词书法、左右手都能写一笔好字的母亲督教下,三四岁便读唐诗宋词,后自称“幼有诗癖”。五四运动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他与李大钊同时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时称“北李南杨”。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1923年6月,根据中共三大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中共在国民党中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6月,与邓中夏、苏兆征、杨殷等人领导组织省港大罢工,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7月1日被香港警探逮捕入狱,50天后因无罪证,被“驱逐出境”。1927年春,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同年参加八七会议,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并去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回到上海,一度被捕,因未暴露身份,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1年夏,因叛徒告密被捕。劝降失败后,蒋介石下令将他杀害。
林伟民——
林伟民(1887年~1927年9月1日),原名林兴,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三灶镇)。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随父垦荒种地,下海捕鱼,稍长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轮船上当苦力。1920年起,林伟民和苏兆征等在香港海员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并发起成立海员工会筹备组,为筹备委员之一。1921年3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他当选为干事会干事,负责交际方面的工作。1922年1月和苏兆征等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上海支部主任。8月发动和领导上海海员工人举行罢工。1927年9月1日病逝于广州医院,时年40岁。
由这五位红色领袖生发开去,香山地区还拥有一个伟大的红色队伍: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辛亥革命巾帼英雄徐宗汉,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珠江纵队领导人谢立全、欧初……以及与这些红色人物有关的一系列对岭南以至中国红色革命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红色事件……
从以上五位伟大人物的简介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孙中山先生,以及“红色四杰”对中国红色革命最早、最全面、最重要的肇起、领导和引领作用,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是不多见的。
三、大香山的红色资源具有中国红色文化的开放性,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使者。
同样是由于咸淡水地理和咸淡水文化,中山的红色文化一个非常突出特色是:开放性。
孙中山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最开放的伟人,他的革命足迹遍布全世界,他的革命思想、人格魅力也是全世界所公认的。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二月十二日,孙中山与邓廷铿的谈话时说到“我素重西学”,“欲将中国格外振兴”,首次把学习西方和振兴中华联系起来,以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次年初,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时,明确提出“对欧洲文化采取开放态度”。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三日,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讲中,挑明文化开放的原因是为了“改革”能“取法乎上”。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回国途经欧洲时发表演说,具体说明文化开放的的内容是“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与中国的“旧文化”相“融贯”。孙中山晚年,比较强调“发扬”本国的民族文化,以振兴民族精神,但仍不忘文化开放,于民国13年(1924)1月2日《中国革命史》一文中再次明确文化开放以民族振兴为目的,“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在孙中山的文化观中,“开放”是主旋律,而文化开放以民族振兴为宗旨。孙中山认为,中国“今日改革的思想”,必须“取法乎上”,然而,曾是“文物之邦”的中国,近两百年来却落后了,“停滞不前了”,而“欧洲近来的文化”“进步很快”,“比中国进步”,“上乘”的思想,主要是“民主”思想。它并非中国文化所固有,故必须“外铄”,“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孙中山又认为,“大凡一个国家能够强盛的缘故,起初都是由于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的发扬,便能成功”。武力之后便是文化建设,通过“学习外国之所长”,“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最终目的是把中国“改造成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甚至于“驾乎欧美之上”。
毛泽东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孔夫子”与“孙中山”,实际上包含了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新旧两种传统。毛泽东和习近平在谈到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传统时,都强调要总结和传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的遗产”,“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的“孙中山”,从第一层含义中又升华出第二层含义,即他既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继承者,又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现代传统开拓者和代表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孙中山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为突出。这一个特殊性,就是孙中山文化的开放性。
香山“红色四杰”杨殷、苏兆征、杨匏安和林伟民都曾经长期在海外包括港澳地区学习、生活和革命活动,并且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开放性,才使得香山地区的革命者最早带来来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的革命起到了启蒙、推动和引领作用。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总部设在大香山地区的珠江纵队,其革命活动与香港和澳门以至海外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统战工作方面贡献殊伟。
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开始,香山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就是支持革命的主力,澳门则以特殊的方式,支持孙中山早起的革命活动。因此孙中山先生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可见大香山地区的革命与海外的关系是何等的紧密、影响是何等之大,他们一直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一个特殊的支持力量和载体,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特殊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澳门也以特殊的方式,支持孙中山早起的革命活动。此外,她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红色革命的真实情况,很好地宣传和树立了中国红色文化的良好形象。
第二部分 大香山地区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
香山地区确实是一方饱含红色基因的水土。由于具有以上三个重要特点,使得香山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在广东省,以至在全国的红色地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和定位——
香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座高山,也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一座高山。
香山,是中国近代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
因此,大香山地区在本地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的发掘与推介的时候,必须高度认识和扣紧这三个特点,注重发挥和利用好这三大特色。这就要求要跳出行政分割的局限,从大香山地区的历史时空、人文历史来认识、发掘和利用。而在全省的角度说,基于香山地区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以上三个特色,还要站在岭南地区,以至整个中国的范畴来策划和组织、发掘和利用。
(一)消除对红色文化认识的误区。针对一些人对孙中山、辛亥革命是否为红色资源表示怀疑的错误认识,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的精神,通过宣扬和利用孙中山文化,展开对孙中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
(二)以孙中山文化为导引建立大湾区人文价值链。根据大湾区珠三角九个城市与港澳地区处于两种制度的实际,除了在珠三角地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外,在大湾区还可以同时以孙中山文化为导引,来共建人文湾区。因为珠三角九个城市和香港、澳门,都与孙中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有丰厚的孙中山文化遗存,构成了大湾区的人文价值链,这是人文湾区建设非常特别而重要的载体。
(三)将大香山地区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列入广东省红色文化工作重点。
1、广东省委制定和颁发《关于大香山地区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发掘与利用的意见》。
2、在广东省有关大专院校和社科机构建立大香山红色文化研究学科和孙中山文化学科。
3、通过以上工作,逐步将大香山地区纳入广东省以至全党、全国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的重点地区。
如果坚持这样的思考和运作,我们一定会有所作为、一定会大有作为,这不仅对中山、对大香山地区,而且对广东、对岭南地区,以至对全国范围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都极具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实际上,不仅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要这样做,由于大香山地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于其他方面的人文历史,也同样应该从大香山区域的角度来认识、来部署,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史实的本源,才能够发现其意义之所在,才能够部署好利用的策略和办法,从而促进当下、导引未来。
2021年4月15日初稿
2024年5月12日二稿
注: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名家简介】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中英文版等11部,编导、制作和演出、播放大型舞台作品10余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在2023首届丝绸之路全球诗歌春晚中重点推介,长篇电视诗《天地人和》在2022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和“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展示交流。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创设“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创建“香山香”沉香区域品牌,策划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国家级活动项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香山建县860周年和870周年中珠澳系列活动等大型人文活动,影响广泛。
首倡“庆龄文化”概念,认为庆龄文化包括以下主要内涵:伟大的爱国主义,伟大的正义品质,伟大的博爱襟怀,伟大的现代意识,伟大的政治信仰。此概念受到业界关注。
首倡“赵佗文化”概念,提出“赵佗: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三大族群亲宗”历史定位,受到广泛认同;主创全国首部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在河源、广州公演,并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发表《赵佗文化: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等一系列论文,引起国家和学术机构及各媒体关注;力推赵佗文化在河北、广东两地的发掘研究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被选发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内刊,继“孙中山文化”之后,个人第二份建议成为国家领导层国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