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董兴宝】外国人对行商出口药材大黄的记载——广州十三行系列(5)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4-05-23 14:18

在上一期中,我们通过研究美国人著作《广州“番鬼”录》和瑞典人著作《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详细介绍了当时广州行商代理出口茶叶的种类,以及西方人对中国茶叶的观察和记录。

我们今天,讲述下当时行商代理出售的与茶叶同等重要的一种特殊药材商品——大黄。

“从天朝大国运走的茶叶可以提神醒脑,大黄可以治愈无数的西方疾病”。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曾在广州和澳门工作、生活数十年,在《马礼逊回忆录》一书中载有他与朋友通信,他不仅是传教士,当时还受聘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担任翻译官。因此,他也关注了行商代理出口的各种商品,将“茶叶、大黄”并列,我们从中看出大黄——这种特殊中国药材在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在当时清代任海关工作人员的美国人马士在其著作《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有段关于林则徐强调大黄重要性的记录:

1939年,作为清朝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达到广州后,经过调研后,他传谕行商,历数他们的罪过,他通过行商,向各国外商发布了一个谕帖说:外国人在中国贸易已经有很多年,并且逐年增多,一旦停止,各国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况茶叶和大黄,尔等若不能得到,即无以为命”。

林则徐将“茶叶与大黄”都是西洋人“若不能得到无以为命”的商品。那么,“大黄”为何物,为何如此重要呢?

我们先来继续来看瑞典人对此的记载。

瑞典人彼得·奥斯贝克的著作《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以细致观察和记录中国众多植物而著称,他也记载了在广州看到的大黄。

“大黄,每斤售价2钱,有时更低一些。在广州附近不长大黄树,但我在城里的一个地方,看到太阳下晒着很新鲜的大黄根,不可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这是他在书中的观察与记载。

他还说,最好的大黄生长在四川,它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很干、很老”,并且具有特殊的东方特征。不过,中国医生从来不单独使用大黄,而是把新鲜的大黄和其他的药混合在一起开方——中国的中医,肯定是多种药材混合使用。

作者还说,中国人将大黄切成薄片,放在一个滤器中,下面放着沸水壶,这样它能吸收散发出来的水分,然后将这些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6个小时,这样重复9次,澳门的葡萄牙人把它放在水里煮,当作健胃剂饮用。

对于《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中说“最好的大黄生长在四川”的说法是否正确呢?雍正年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1663—1741),根据中国药商叙述,也认为“大黄生长于中国许多地方,其中最好的出自四川,产于陕西、西藏的远在其下。其他地方也有,但均不被看好,大家也不用它。”

通过奥斯贝克等西方人的观察和记载,我们看出:大黄应该是一种中药。那么,上文中的马礼逊、林则徐等为什么将“大黄与茶叶”并列为非常重要的出口商品呢?

我们来详细介绍下这个大黄,解开答案。

实际上,大黄确实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一种传统药材。据考古发现,中华先民很早就使用大黄。成书于汉代的我国第一部医书《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破流饮宿食,涤荡肠胃,推陈致新”。唐代医圣孙思邈的《千金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都对大黄的药用价值作了详细记载。

事实上,大黄是世界全球化前率先全球化的重要商品之一,早在汉朝时,大黄就和丝绸、茶叶一起沿着丝绸之路,出现在了罗马,当时的罗马贵族骄奢至极,暴饮暴食成风,不少贵族都存在严重肠胃问题,此时有通便效果的大黄就成了救命良药,而且由于穿越亚欧大陆需要高昂的运输费用,大黄的价格在罗马可以和黄金相比,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人对大黄的热情也丝毫不减退。

清代赵翼《檐曝杂记》中记载“由于某事违约,禁大黄,勿出口,俄遂惧而不敢生事。俄人复而为请。”其讲述的故事是:雍正年间,清朝和沙俄边贸通过大黄这一重要药材物资为谈判条件,与俄国开展贸易的情况,足见大黄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马士作为当时清代中国的海关人员,他退休后写成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讲述的林则徐强调大黄重要性的记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符合林则徐当时对西方外商的研究和认识。毕竟,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前,他就开始组织人研究了洋人对中国商品及大黄的需求,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西方人一致对中国的大黄需求非常大,所以林则徐才有了这样的论断,可见,“况茶叶和大黄,尔等若不能得到,即无以为命”。

在当时广州出口的商品中,是否有大黄的记载呢?

《广东简明史》中记载,自1757年广州进入独口通商后,全国各地运到广州出口的货物就有80多种,通过“行商”代理出口,而且强调“茶、丝、瓷器、土布、药材占的比重最大”,其中的“药材”应该包括了大黄。在列举各省送外广州出口的商品中,也专门提到了“河南的大黄”,只是在列举四川送往广州出口的商品,没有单独强调大黄。

时至今日,对现代中医来说,大黄只是普通的一种药材。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植物呢?

自古至今,植物学意义的“大黄”并非指单一物种,而现在一般对应蓼科大黄属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川甘肃等西部地区。对此,《中国植物志》也有相应的记载:蓼科植物中,“大黄属”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中药大黄是我国特产的重要药材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大黄能泻肠胃积热、下瘀血,外敷消痛肿;药用部分为根状茎及根。

小小的不起眼的大黄,隐藏在当时广州行商出口代理的商品名单中,或许对其关注的人并不多,更没有想到其背后有如此多的故事呢!

作为“亦官亦商”的清代广州行商,在与洋人做生意过程中,是否能做到诚信经营呢?下一期,我们继续讲述这个话题。

名家简介

董兴宝,山东潍坊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广东工作6年,曾担任广东清远市政府文化顾问(2014-2018年)。主编出版过《北江茶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清远故事》(新华出版社2017年出版)和《中华洞河之道》(广州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