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散文新著《北江纪:越过村庄和山脉》(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面世,值得一赞。“寻找来自中原的记忆,体会面朝大海的激荡”——扉页上的两行句子,让我想起多年前与陈实兄前往清远讲学的日子。北江文化、本土文化,就是在清远诞生的想法。
值得庆幸的是:飘忽而过的想法,在我内心如种子般不断孕育生长,直至影响了我学术历程。今天,研究岭南文化,同样是遥望北方、面朝大海、注视足下。
当年就在现场的作家陈露,沿着“本土文化”的道路一直往前走,一晃就是十年。十年一剑,古人就是如此用心。
这部散文集引进了田野调查的方式,让文学不再是空中楼阁、文人象牙塔,而是真正深入民间,去岭南山川河流中去寻找文化记忆的一种有意义的行为。
陈露作为散文家的文采、情致,一旦注入思想,就显得那般飞扬、坚挺且摇曳多姿。
北江及其沿岸古镇焕然一新:得远古之甘露,拂今世之新风,读之另有一番回味无穷。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因为人类会讲故事,而且会用文字的形式将故事记录下来,文字的伟大与深远亦恰在于此。让我们知晓先人们——山川河里中跋涉开垦林林总总的奋勇。
陈露作品还有一个意义:即对当下散文作品主题同质化、题材肤浅化、抒情自恋化的一个反拨。他的创作力图恢
复对历史现场慎终追远的诚挚态度,目力所及均在历史长河中有所定位。
广东是历史文化资源富矿之地,而且大量题材尚未得到文学家的青睐,或者缺少一种深入河床底部的勘探。
我欣喜地看到:陈露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历史、当下与未来,在他的创作视野中正在融汇贯通。
文学在信息泛滥专注力稀缺的时代到底有何价值?
在我看来其纪实意义依然如故:语言的艺术是文学,文字则是文学的载体与符号,文化记忆有赖于此,文化教育须臾难离;她又是“内容为王”的中流砥柱。
我记得发现三星堆考古学家的一声长叹:可惜没有文字出土!
文字,多么可贵的文字,从结绳记事到简单符号,从甲骨文到“说文解字”,祖先历经多大飞跃?
注入情思,即成文学,从雏形到完备,从简单到复杂到丰富。
人,于是成为“万物的灵长”。
我还在书中读到作者的细心用心:韩愈治潮八月,江山皆姓韩;阳山一载有余,缘何寂寂?
陈露对此做了完整答复,寥寥数语却涉及史料、思想以及对韩愈个人成长的评价。可见学问,却又非掉书袋,所有问题与思绪皆落在岭南大地,如雨似露。
“越过村庄马山脉”——来自欧洲的排箫名曲,掩卷之时,曲调耳畔高扬,与韩愈吟诵声、陈白沙琴声、燕尾龙舟划浆声、千军山深夜呼啸声汇聚成风,天地间鼓动流荡……
风来过,花知道。文字出,情思在。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个民族五千年、一万年,他们在北江在文字中的身影,与陈露的散文作品遥相呼应,气息贯通,山河大美。
用我喜欢的一首诗结尾:
我用三只耳朵倾听广东——
中原、本土、海洋。
遥望中原,立足岭南,海风拂面,奔赴未来。祝贺陈露新著,我们共勉同行。
2023-9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