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新快报社、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阅悦读书会等协办的“领读中国▪书香岭南——2023年全民读书会”在粤海▪云港城城市展示厅举行。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在读书会上作了解读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的演讲。现场录音摘要如下:
到延安去!“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后,无数热血青年发出呐喊,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迎着漫天黄土,怀揣《红星照耀中国》,燃烧着希望,或搭车、或步行,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奔向心中的圣地“革命的摇篮”延安。
周建平在解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如何跟着斯诺学讲好中国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由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用忠实的镜头语言,全方位记录了陕北边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展示了全新的中国形象。斯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魅力来自于边区革命者的奋斗生活,也来自斯诺真实而细致的笔触。周建平博士引导大家走进这部作品,感知他的面貌,领略他的思想,体会他的文字,悟出它的真谛。
周建平从《红星照耀中国》独特定位、作者斯诺的介绍,写作初衷,深入的思考“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采写的清单与路径,写作内容,采访人物,还原的故事,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层面、理论层面、创作层面,分析这部经典魅力,从闪闪发光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细节,精彩描述历史故事,真实性与文学性体现进行解读。
《红星照耀中国》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众多闪闪发光的人物形象。斯诺笔下记录了许多名人们。这些名人,或说是伟人,我们平时都是从历史书中了解他们的形象,可能会比较有距离感。正因为有了斯诺,他从进入红区开始到离开保安,先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采访行动生动描绘了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贺龙、毛泽东、林彪、刘志丹、彭德怀、徐海东、朱德、博古、李德、蒋介石等名人形象。
这些记载有的与现代人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有的则又进一步丰富了对他们的认知。《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它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与之前国民党宣传的截然不同的苏区。这里的领导人学识卓越、气度非凡,这里的士兵坚韧勇毅、自尊自强,这里的民众勤劳质朴、安居乐业,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中伤和污蔑因之不攻自破。
《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忠实地刻画了红军这一光辉的群体形象。
其次是作者真实感人的细节观察。斯诺是个很注重描写细节的人,他的文字不仅让我们能够离开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流水账,还可以从历史的细节中见识到那些大人物们“可爱”的一面。斯诺的文字饱含了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他用他大部分的文字内容去书写那些普通的农民、战士、工人的故事,这让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红区人民对于时局的态度,他们并不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数字而已,他们是你我一样鲜活的人。斯诺笔下的农民、战士、工人,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角色是如何从旧社会的奴隶蜕变为活生生的“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农民们普遍没有自己的土地且饱受民团的压迫,红军到来后开展了土地革命,并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农民们建立了坚定的感情,让农民不再受压迫,甚至自愿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红军。
采访中,斯诺看到红军官兵平等、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深为感动,称这种精神力量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周恩来身上,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彭德怀在一次看演出中途,脱下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前两次反“围剿”时,红军军官的伤亡率往往高达50%。这让斯诺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所折服,他认为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他们的理想而献身,因此“当红星在西北出现时,难怪有千千万万的人起来欢迎它,把它当作希望和自由的象征。”
读书会现场
再就是作者还原了历史的精彩故事。书中穿插介绍了红军的诞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陕北根据地的开拓与发展、西安事变的发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战争的背景下,能细致地关切到人的个性、经历、命运。这也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部作品能够引起共鸣,感动我们的一个原因。他毫不隐晦地在他发给西方报纸的报道中显露自己对于红军的敬意。
为什么推荐这部经典?周建平认为,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学习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如何观察事物,怎样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思想、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读者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会现场
那么,如何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汲取力量?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具有探索性、耐读性、超越性、审美性的意义和价值。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序言中表示,这本书能风行各国,不是因为它的风格和形式,而是因为它的内容。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人口述的,他只不过把他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所作的长篇谈话给予了原始记录。他们不可被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读书会现场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的力作。权威刊物《时代》则载文称:斯诺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重大的历史,堪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大气而有味,如同《史记》,这本书得以传流下去。
跟着斯诺学讲中国故事,领会作品的真实性与文学性、表达的感染力、情怀的魅力。认识作者初心与使命的呈现,从良知到信仰,从“我”到“我们”,从怀疑到坚定的过程,从中深刻认识这部经典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价值,学到知识受到启发。
从斯诺这里可以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通讯员 苏靖)
主讲嘉宾与主办协办方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