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艺术家背后的故事——观第五届高致嘉宾展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5-04-29 17:01

应邀出席高致在水墨村美术馆主办的艺术展览: “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始于我认识艺术界的两位朋友: 陈华周先生与郭青先生。

一位是艺术品复刻装裱的专家,一位是我仰慕的写意大师——郭莽园的公子郭青。熟悉郭青是因为三代人同时从事绘画,他有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女儿。

这场画展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在于: 艺术家背后的故事。

首先这是一个多元艺术展,收藏家加艺术家,更让我获得新知的地方,在于此展异乎寻常:

不同媒介体现高致装裱复刻高仿,亦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物态到创意设计,用心所在。

具体表现有二:

“三分画七分裱”,各类艺术品如何经过装潢包装复刻,诞生一个新的形象,然后公之于世,乃艺术装潢公司的魔法。

令人兴奋的是: 这一神奇魔法借助科技在不断发展,成功挑战AI时代虚拟世界,在现实可触可观物质层面,呈现梦幻感。

二是把艺术家客户变成朋友。这是另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故事。陈华周先生说有一连串人与事,亲切而动人。

期待专门采访。

不过,今天的每一件展品,应该都是那一连串故事的美丽引子。

进门撞入眼帘的就是八十多岁的老者——郭莽园先生。前几日,石湾美术馆曾经合影,沾沾大师气场。立刻再次合影,表达仰慕之情。

摆在开场位置的是: 郭莽园《意像敦煌之一》和潘公凯《秋趣》,以及颜奕端收藏的《石门颂》明代拓片。

范勃《归途》居然出自视频截帧数码限量版,由法国雷扎·哈迪德摄影。好似版面,却自有效果。

收藏家李肇伦先生再次跨界,展示他个人收藏的《黄宾虹+柳亚子 扇面》。

他为我讲解藏品创作的山水气象以及复刻技术应用之优势与弱点,令我大开眼界。

第一眼看到一幅摄影作品,相当夺目。一看标牌,摄影唐小平——今天展览的学术主持,全国摄影金像奖得主。

堆满画面背景的是一颗颗鲜红饱满荔枝,与健康美女构成互文: 红色的荔枝、丰润的肌肤,形成美好联想。

左上角一道强光,让作品境界更加丰盈充实,气息流动,呼之欲出。

李洁军作品《参加社火的村民》让我驻足,烈焰火红,照亮夜空,盛妆村妇手势如谜,引发遐想无边。

再抓眼球的是: 钢琴上垂落的无数朵棉花,让人想到柳絮、蒲公英或雪花飘飘,希望+梦幻,温柔而美丽的青春梦——艺术少女的杰作。

衬托后面艺术份量极重的《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图—董其昌观画》,大幅山水,古画复刻,让梦幻落地。

恰到好处地是对面的漆画,同样如真如幻。

作者问我看到什么?我答:千佛洞。她拍手叫好,直言: 正是正是。

此作名为《万佛朝宗》,出自广东本土女艺术家胡志虹女士之手。

利用大漆变幻莫测的效果,从漆器上择取一段画面,拍摄放大形成漆器之外的另一幅独立作品,装裱后悬挂墙上。

柔和射灯衬出金碧辉煌中的众佛身影,梦幻效果中透出虔诚之信仰。

胡女士告诉我奇妙的创作过程:

——从一只木胎大漆包银杯,我从它的色彩里发现一只像是鹦鹉的图形,想起了黄永玉老先生的鹦鹉图: 鸟是好鸟 就是话多。于是,把它取出来作画。

——从敦煌研学回来,满脑子都是敦煌壁画和塑像,终于在我打磨的大漆杯的杯沿看到了这幅《敦煌印象》。

华周先生告知: 全凭一种涂有金属成份的纸张,可以将高精度摄影复制到平面金属纸张上,方有如此惊艳效果。

大漆誉为“东方血液”,源自中华文明传承七千年的非遗传统文化,盛行于战国、汉代乃至唐宋,先饰兵器,后转家常,多为皇家贵族所用。

我曾有幸在阳江八十多岁传人陈其积先生处,见识过漆品工艺奇幻之美。今日又见大漆银杯,好似故友重逢。

遇到熟悉的画家陆梅,她笔下的旗袍美女兼容了广州西关与上海民国的无限风情。复刻的一幅旗袍美女窗口,在紫藤花下异常动人。

陈华周《山水重构 AI创作》颇具现代科技风,别开生面,眼前一亮。袁野《东方花瓶.十字绣》凸显艺术对日常生活的亲切介入。

涂文安的《六祖惠能真身像》,强调黑色面孔与黄红色袈裟的反差,千年对话的主题——在我凝视的片刻豁然开朗。

黄薇《山海经——炎上(五行)》令我眼前一亮,让人联想电影哪咤。传统经典与流行时尚艺术元素融合,亦是面向年轻人面向未来的艺术路径。

陈杰《遇见灵动》,把佛像拍得既庄重又温暖,光线明暗处理恰到好处。杨国华《乡村振兴画水乡》别有一番风景,美仑美奂矣。

陈炳佳《吉祥颂》展示大盆金桔,茂盛丰硕,令我喜气洋洋。郭青《般若之一》,具象抽象托出禅意,颇有乃父大写意风采。

为我拍过几次照片的摄影家阳琰,将自己关于都市的照片做成一个折页,平摊在展柜里,构成一个连续的艺术表达:  

都市钢铁丛林中人类。巨大水泥建筑的角落,踡缩的身体,犹如一片轻轻飘落的树叶,令人沉思。

其中一幅摄影抓人眼球: 茂密冰冷的工地脚手铁架后面隐约可见小蛮腰,无尽话语构成作品的冲击力,仿佛下一秒钟,脚手架后就有珠江水喷涌而出。

水墨村美术馆高致嘉宾作品展,果然有无限可能性。展览空间设计、装裱材料应用,多方互动,奇妙融合。

仔细品味: 摄影、装裱与展版聚光灯之间,形成一种完美的互文关系,可谓相得益彰,天作之合。

让我再次确认艺术作品完美呈现的多方力量,它们亦是艺术家出品的有机部分。

艺术品与艺术家背后的故事,奇妙而生动,温暖而动人。

2025-4 广州越秀区文化馆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粤ICP备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