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阳光正烈,走进阳明故居。高大塑像,庄重伟岸。身后是沉入地下的纪念馆,而塑像正面是一大一小四方池塘,池后即是故居。
2018经过专业考古,挖掘出地基与石板路,在遗址基础上抬高一米,按1:1重建明朝民居,正厅玻璃地板下,可见几百年前地基班驳。
故居大屋白墙黛瓦,庭宇轩昂。
故居中成长的王阳明,少年立志,天赋非凡。12岁时就对着庭院中竹子“格物致知”;中年之后,在故居讲学论道,与弟子们探讨“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
读王阳明一生主要金句,不禁怦然心动: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人在天地间,如鱼在水,时时在道中游。/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圣人无生死,只是个纯乎天理的心。/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位明代状元之子,果然异乎寻常,伟人之才。难怪阳明心学至今魅力不减,向往研习者众。
访阳明故居,全面了解,进门时一知半解,出门时却是满满敬仰。
大师57岁人生竟然如此成就,堪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大师一生跌宕起伏,少立大志,中年鞠躬尽瘁。人生至暗时刻,官贬贵州,居住山洞,龙场悟道,逆境不忘初心。
读书进士出身,治理军功卓越,读书人却可审时度势,带兵打仗;文武双全且有阳明心学传世。
仅用43天平息宁王朱宸濠十万叛军,军事天才一时传奇。
他与王羲之均为瑯玡王氏家族,优秀基因不可忽视。
故后人评价:
羲之以书掩人,阳明以人掩书。两相比较,直夸阳明不但人好学问好而且书法亦好。
近前细观阳明书法,实在是达到法帖顶流水准。比一千多年前的同族羲之——更全面更有思想。
阳明先生自觉病重,一面上疏朝廷告老还乡,一面乘舟回乡养病。途经江西南安时,生命垂危,轻言“吾去矣”。弟子含泪问其有何遗言?先生坦然: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完便安然瞑目而逝。
——遥想那只小舟上的临终场面,不禁内心一派悲凉。
如果说绍兴以天下第一名帖《兰亭序》名扬天下,而鲁迅先生以数卷雄文树立当代精神高度,那么,王阳明则以“知行合一”传奇人生以及世界影响的“心学”构成绍兴古城之深度。
王阳明的影响巳经远远地走出绍兴、走向世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王阳明视作与孔子、苏格拉底、耶稣等并列的“人类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
——他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美国学者杜维明高度评价王阳明的心学是“行动的哲学”。他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实现自我价值。
——尽管阳明学因其既有体制的潜在挑战,未能成为官方主流思想。却成为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一座熔炉。部分熔解了儒家理学中繁琐束缚人性的部分,融合了佛教与道教对内在修行的关注,锤炼了实践与内省并重的思想精髓。
——同时通过其学生和后学的传播得以体系化、平民化与政治化。这座思想之炉升腾起的烈焰并未止于中国,而是跨越山海烧向了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
——王阳明的心学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心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与日本近代化进程中对国民精神重塑的需求相契合。
简言之,王阳明的心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王阳明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比如注重内心修养、追求道德完善等,通过心学载体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
入门时的一知半解巳然化作感动与敬意,高山仰止,回味不巳。
此日为始,我已阳明粉丝矣。
帝王虽有霸业,先生却以传奇与心学,留予中华,留予人类,虽帝王而不能比。
风声巳止,炉火不息;斯人已逝,而阳明路一直在,向远方延伸。
2025-4 浙江绍兴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出版有《岭南乡愁》《文化岭南》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