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上海土山湾博物馆,中西文化交流的奇妙呈现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5-04-16 10:15

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博物馆。喜爱上海文化的阿宏数次推荐:小众博物馆;由此可知上海城市崛起的源起。

此馆与林则徐有历史渊源。

1832年至1837年,江苏巡抚林则徐主持疏浚肇嘉浜、蒲汇塘等河道,淤泥堆积形成一处高地,当地人称之为“土山湾”。

1864年,上海耶稣会在此建立土山湾孤儿院,最初目的是收容孤儿并提供宗教教育,后来发展成集工艺、美术、印刷等多元技能的培训中心。

进门抓住眼球的中国牌楼,乃镇馆之宝:华丽堂皇,工艺精致,多层飞檐层,狮子拱柱。无论总体规模还是细部刻划,均为古建筑精品。

据介绍,牌楼由土山湾孤儿在外国修士葛指导下于1912年雕刻完成,葛崇拜诸葛亮,对中国古代工艺钻研甚深。

牌楼采用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全柚木制作,曾三度参展世博会并获奖。牌楼长期流失海外,2009年回归上海,经浙江东阳古建筑传统工艺修复后,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展品。

我诧异的是牌楼多处嵌有官帽双翼造型,询问DeepSeek,答复正是学而优则仕的官帽象征。

外国师傅、中国学生、中式牌楼,世博获奖,文化交流就是如此纷繁复杂却又奇妙融汇。

土山湾博物馆不仅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上海海派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和“近代上海工艺的渊源”。

土山湾画馆培养了许多著名艺术家,如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等,是中国近代西洋画的重要发源地。

孤儿院下设木工、绘画、印刷、金工等工场,制作了大量融合中西风格的工艺品,如彩色玻璃、木雕、印刷品等。

部分作品曾参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并获奖。

土山湾印刷业,有中法英拉丁西班牙等五种文字印刷,影响最为广泛,对海派文化形成起了最早的推动作用。

展览结束于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合影油画,志愿讲解李培蕾是位现职医生,她的讲解生动详尽,且透着一份本土热爱。

李大夫认为此二人的交往构成博物馆的历史背景,而徐作为上海人,亦是“中西交流第一人”。

徐光启的人生很传奇,故事也很长,另文再叙。

著名画家徐悲鸿赞誉土山湾在“中西文化之沟通”上“曾有极珍贵之贡献”,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在我看来,既然是“海派文化起源地”,又何尝不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摇篮之一呢?

2025-4 上海徐家汇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出版有《岭南乡愁》《文化岭南》等十多部著作。

粤ICP备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