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共赴全运之约畅享粤韵之美
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时间:2025-02-20 10:25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中心与发源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勾勒出精彩纷呈的城市画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它传承着历史,串联起文脉,也引领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2023年以来,广州持续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粤剧院新址、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下称“艺博院新馆”)、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相继建成开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这艘文化巨轮也“扬帆起航”。这些高标准建成的文化新设施构筑成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为多元广州增添更多色彩、带来更多看点、凝聚更新活力。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这些大、新、靓的公共文化场馆,享受多样化、品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全运会期间,市民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精彩赛事,更能走进文化新地标,在走读中来一场感受千年广州城市底蕴和内涵的文化之旅,探寻广州独特的文化气质。

打卡热点之 广州艺博院

新馆开馆一周年

139万名观众“与美共舞”

2023年11月30日,艺博院新馆开门迎客。这朵“水中盛放的木棉花”占地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通体建筑突显岭南风格和广州地域特色。

2024年11月30日,艺博院新馆迎来开馆一周年。据统计,一年来,艺博院新馆策划了24场展览,新增391件套捐赠作品,荣获7个国家级与国际奖项,进行514场公教活动,提供3460场讲解服务。139万名观众走进该馆“与美共舞”。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头衔的“双料馆”。该院积极拓宽办展思路,策划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精品展览;以新馆开馆为契机,大力拓宽藏品征集渠道,馆藏进一步丰富、充实;坚持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开馆以来,以丰富的馆藏、多彩的活动和贴心的服务,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走进艺博院新馆,忙着拍照打卡的观众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来自天河区的范女士说:“一看到大堂,内心就被抓住了,很有文化的感觉、艺术的氛围,这里的展品一定很有味道、很有意思。”除了看建筑,众多大展也让观众流连忘返。“星空画意”数字艺术厅从去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两部数字视频《笔墨绘万象》《岭南四时:水映画境》通过环绕式大尺幅幕墙的壮丽呈现,带来别样的视觉震撼与心灵激荡。正在热展的“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展出约240件展品,观众除了观赏丰富的展品,还可通过现代技术(如AI、AR、VR等)探索更多达芬奇跨时空的“秘密”。借助数字工具和三维图形帮助,观众可尝试在虚拟现实中再现《最后的晚餐》,重新体验1498年时的作品。

打卡热点之 广州市文化馆

新馆凭借颜值实力双在线而火出圈

2024年,广州市文化馆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全年接待公众进馆超过141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超3400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超1400万人次;逐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运营有效模式,持续引入粤剧、岭南盆景、象牙雕刻等精品主题展览;喜迎中国文化馆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202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等。

2023年1月,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甫一亮相,就凭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而火出圈,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的“流量王”。

新馆有多火?2023年1月18日至12月31日,新馆接待公众入馆117万人次。如今开放将满2年,广州市文化馆依然是最受关注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平日入馆人数保持在5000人次左右,节假日常被提前约满。这座风情浓郁的岭南园林式文化馆,既是城市新的文化地标,更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乐园、美育学校,其推出的多个特色文化体验与培训课程,让市民实实在在乐享美好文化生活。

来广州市文化馆,能看啥?那可有太多好看的:其一,建筑美,吸引拍照、打卡;其二,园林美,适合休闲;其三,文化美,文化活动丰富。该馆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这些主题园区既是独立的小园,又能组合成一个大园。各园林建筑沿一湾水蜿蜒布置,园中有园,园外有园。漫步其中,看展、游园、学艺、赏景,观众置身园林,尽享文化与艺术。众多市民游客来此共叹岭南文化艺术之美,走进山水庭院感受园林雅事。

市民梁女士表示,常来文化馆参加粤剧欣赏会、音乐会,或参与剪纸、广绣等传统文化活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不但环境好,是‘出片’的好地方,更承载了广州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家住海珠区的市民黄先生说:“这里已经成了我的后花园,现在有朋友来广州,我也带着他们来打卡。朋友们都很羡慕广州有这么好的文化场馆和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