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蛇年迎来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英歌舞,在今年春节期间持续火爆。在中国被许多网友称为“春节必看的传统艺术盛宴”。
从去年开始,英歌舞走出国门的步伐加快,足迹不断向全球延展。或许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出海”,成为英歌舞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不断创新与探索。
在线上持续“出圈”加快出海步伐
今年春节,英歌舞依然受到热捧,持续“出圈”。
根据抖音2月17日发布的2025春节非遗数据,在今年1月7日到2月12日期间,“英歌”播放量达到39亿,排在视频播放量最多的非遗第二位,仅次于“相声”,远超“秧歌”“灯会”和“舞狮”。
直播间成为表演类非遗的“第二舞台”。春节期间,抖音上的直播热度最高的表演非遗排名第一位的就是“英歌”,也成为最受用户喜爱的线下非遗表演。
作为一种在潮汕的民间土壤里生长起来的艺术形式,英歌根植于潮阳这片千年的土壤。
1996年,潮阳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潮汕地区,很多镇、街道都有自己的英歌队。据不完全统计,潮阳目前的英歌队伍达到130多支。
英歌舞走红后,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南方+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从2024年开始,英歌舞多次受邀出国进行展演交流。
2024年6月,在雅加达举行的“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上,潮阳后溪英歌队进行英歌舞开场表演,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24年12月19日至23日,应新加坡潮阳会馆邀请,潮阳城南忠精英歌队一行45人赴新加坡,其间进行了4场英歌舞交流表演,为新加坡观众展示潮阳英歌非遗文化魅力。
今年1月28日至2月4日,汕头潮阳西门英歌队一行25人,远赴德国、法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其间,他们陆续到访哈瑙、法兰克福、巴黎、里昂等城市,展示英歌舞的无穷魅力。
迭代创新独特文化输出模式
每一次出国演出,对于英歌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机会。南方+记者梳理后发现,每一支英歌队都对表演进行了创新,更为形成独特的文化输出模式进行了多方尝试。
例如,潮阳忠精英歌队在出国前,就在队伍里进行精心挑选,组成了38人的精英团队。特别是,他们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套路,包括经典的“双龙出海”“四面进攻”等,以确保更好地将英歌精华带到国外进行交流。
潮阳后溪英歌队则在服装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并且更加注重脸谱装扮。在他们看来,国际友人大部分对英歌舞没有完整的概念。他们或许有在网上看过视频,但没有现场看过演出。出国展演就是为了让观众能零距离观赏,从视觉效果上进行创新,在抓眼球的同时,更加能让表演得到观众认可。诚然,正如潮阳后溪英歌队的预期,展演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不少游客还主动过来寻求与队员合照,整体氛围非常好。
今年,潮阳西门英歌队出国表演,对演出又进一步作了创新。西门英歌队,由女队西门女子英歌队和男队塔馆英歌队组成。这次走出国门的不再仅限于男队员,更有不少靓丽少女出现。他们将2022年首创的“男女英歌对打”表演模式带出国门,演出中男子的刚毅与女子的柔和完美融合,在国外街头亮相即成为“爆款”。这也是女子英歌队首次走向海外。
英歌舞的发展与演变至今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在古老的文化沉淀下,一批又一批00后乃至更小的表演者的出现,让这一文化的精髓得以用新的模式传承。
南方+记者发现,潮阳英歌在出海的过程中,不少舞者积极主动与观众互动,不断向海内外游客“科普”英歌舞的更多故事。他们渴望有更多人走近英歌舞,爱上英歌舞。这或许也是这一古老舞种生生不息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