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经风靡海内外的电视剧《情满珠江》,已走过三十年的光影岁月,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部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为何有如此长盛常青的艺术魅力?云上岭南编辑部特邀珠影导演、《情满珠江》主创者袁世纪,讲述当年创作历程、台前幕后和心路感悟,为你揭秘、解码。故事精彩,敬请垂注!
1994年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本命之年,时年三十有六。
36岁是一个年富力强血气方刚的年龄,《雅马哈鱼档》《孙中山》《海外赤子》《乡情》《乡音》《廖仲恺》等一系列优秀影片标志着这个年龄段的珠影已经走进了创作的黄金期,在海内外电影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东省委领导审时度势,为了引领飞速发展的影视市场,充分调动创作资源与生产能力,在全省唯一的电影基地设立专项资金,创建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电视部。
《情满珠江》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大好情势之下应运而生。
机遇
《情满珠江》对于珠影电视部来说就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遇。
电视部刚成立时不少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不感兴趣。个别人虽然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专业,但在论资排辈的环境中干了大半辈子甚至都未能独立完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而电视部虽然还是个新事物,却急需大量从影创作人才。她虽然始建初期还很弱小,但每天都在超负荷地生产着电视短片、电视短剧甚至中长篇电视剧。
传统电影是专业胶片摄影机拍摄,电视剧却需要高科技的电子数码设备,创作人员亟需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情满珠江》创作队伍的组建和拍摄任务的完成,就是对珠影电视部的一次大考。
初试锋芒的珠影电视部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长篇电视连续剧摄制任务,还得了一等奖,这是珠影电视部成立之后不俗的表现,也算是上天对我们电影人诚心诚意拍电视的赞许和鼓励吧。
三十年前的电视剧创作者们无论是美术师、摄影师还是导演,很多人如今都成了我们国家影视创作的中坚力量。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让他们成长了,成熟了,当然也颇有成就了。回想起来,《情满珠江》摄制组更像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影视艺术培训班,高标准的要求,高水平的制作与收获,为他们开启了一条特殊的成才之路。
能在《情满珠江》这样的重点片里出演女一号,对谁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偏偏有人可能因为自己认为有更好的机会而放弃了(详见上篇所述)。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没有时间做更多的选择。拍摄日程每天都有紧凑的安排,在这样极特殊的情况下想到珠影演员——左翎。
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情满珠江》的女主角一开始没有考虑左翎呢?
当时《北京人在纽约》名震四方,万人空巷的《渴望》也正在热播,作为广东举全省之力的重点片《情满珠江》想在全国打响,男女主角放眼北京上海去选择更具实力的当红明星也是情理之中。
再说当时左翎刚刚从湖南调来珠影,我们对她还不够熟悉,而且她报到不久就赶去深圳拍《深圳人》了。当时只见过照片,知道有这个演员,却还没见过本人。
有时候事情的发生就是那么神奇:不是你的撞上都没有用,该是你的机会不请自来,至于能不能接得住那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事实证明左翎是有实力的,她不但抓住了机会还表现得相当出色。在珠影演员剧团里她是唯一一个荣获“飞天奖最佳女主角”的演员。
中国这么大有实力的女演员多了,可“飞天奖的最佳女演员”每届只能评一位。入围的不入围的应该说都有相当的水平,就看能落到谁的头上了。
可能是左翎的表演让大家耳目一新,对于这个不熟悉的演员,这种“意外发现”恰恰吸引了评委的注意吧。
当然在本剧主演中的另一位珠影女演员同时荣获最佳女配角也是可喜可贺。
创造
一群二三十岁或三四十岁朝气蓬勃热血沸腾酷爱影视的年轻人,一个近百人的摄制团队包括主创人员,没有一个是讨价还价进来的。他们跃跃欲试,都把这次参与看作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种不能辜负的信任,一份必须倾尽所能全力以赴才能报答的光荣。这就是三十年前《情满珠江》全体创作者的初心和信念。
当你把任务当作一种心甘情愿的时候你的潜能是无限的。于是很多富有想象力的聪明才智便在拍摄实践中体现出来,有了主动性便有了创造力。在拍摄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令人不得不拍手叫好的效果。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为了提高拍摄效率而在工作实践中发明的“双线拍摄”。
所谓“双线拍摄”就是把四十集电视剧包括的上万个场景按类别划分开。比如:乡村与城市,内景与外景,香港与内地,等等。这种分类的结果就是不同场景的段落在演员演出时间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分开两条线同时拍摄。这样做等于进度提高了一倍,质量又不受影响。当然这样做需要有一个整体、细致、合理、周密的计划统筹和调度安排。每一条线必须严格控制和把握自己的节奏,慢了会影响别人,快了也没有用,因为我们需要的演员也许还在另外一条线上拍摄。所以必须严谨分工、密切配合,张弛有度、无缝对接。
记得有一位现场制片,因为没有和现场主创人员沟通好而掌控失误,只工作两天就被撤换了。
《情满珠江》剧组就是这样,能干的就干,不能干的就换,保证一线拍摄的进度和质量就是硬道理。
命名
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奋战,从剧本创作到摄制完成,总算拿出了一个让我们自己觉得对得起这次机会的尽心尽力的作品。
这时突然有一个问题横在我们面前,就是应该为我们钟爱的作品冠上一个不同凡响、大家满意的名字了。
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到奋斗成长的激情与活力,从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关系到珠江流域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等等,创作者们满怀激情开动脑筋,各种元素反复斟酌,各抒己见争执不下,讨论的热烈程度不亚于剧本创作。
会议开了几个小时,四个字的名字已经从原来的二十几个精选成十二个,最后我们把这些名字抄写在一张纸上准备报给省委征求定夺。这时创作组负责人出了一个好主意,这个片能不能争取由省委书记为我们题写片名呢?
于是我们把所有备选名单呈上,请省委书记亲定。
就这样,片名由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确定并题写:“情满珠江”,这四个行书大字跃然纸上。
《情满珠江》这个富有地域特色,蕴含丰富情感,象征时代意义的电视连续剧的名字诞生了!
《情满珠江》这个名字给我们带来了好运,而且越来越响亮!经过三十年的岁月洗礼已经从中国走向世界!
(本文照片系作者袁世纪导演提供,并向照片作者致谢)
【名家简介】
袁世纪,珠影导演。导演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先后获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导演的电影、电视剧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微电影大赛禾雀花杯最佳影片奖、中国影视艺术人才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公安部金盾奖、越南国家电影最高奖金风筝特别奖等国家级和国际级艺术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