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经风靡海内外的电视剧《情满珠江》,已走过三十年的光影岁月,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部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为何有如此长盛常青的艺术魅力?云上岭南编辑部特邀珠影导演、《情满珠江》主创者袁世纪,讲述当年创作历程、台前幕后和心路感悟,为你揭秘、解码。故事精彩,敬请垂注!
2000年,越南国家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来访,他们的一个重点片《阮爱国在香港》需要和珠江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想请我来做这部片子中方导演。他们解释说,是慕名来找《情满珠江》的导演。
《情满珠江》在越南,在一个听不懂中国话的国家,甚至连译制工作都没有完成,只是加了个越语旁白就能收到据说是万人空巷观看的效果,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电视剧《情满珠江》获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任何的成功都绝非偶然,荣誉的获得总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情满珠江》也是如此。我作为这部作品的主创人员有幸亲历了创作全程,见证了那些令人终生难忘的日日夜夜......
自上而下的创作任务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大潮风疾浪涌,影视佳作层出不穷。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创作任务迫在眉睫:省委宣传部调动省、市作协,省、市电视台,加上珠影五个单位的编剧骨干以改革为题材,以广东为背景,一起出剧本提纲,宣传部组织专家评审,入选者重金启动。
电视剧《情满珠江》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一石激起千层浪!早就憋着一股劲儿的各单位创作人员哪敢怠慢立即行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提纲纷纷出笼。经过反复研讨筛选比较,宣传部领导和专家们异口同声:珠影中标。
珠影是一个事业管理的国企单位,从来都是报计划、宣传部审批、拨款、拍摄,这已经是自五八年建厂以来几十年不变的电影制作定式。
《情满珠江》工作照
眼下能在强手如云的省内五个大文化单位中博得头筹,这无疑是一次光彩而艰巨的任务。珠影业务厂长挂帅带领编剧、导演和参与策划的十位高级编审组成创作组潜心创作剧本。省委宣传部也十分重视,派艺术处处长一竿子插到底全程参与指导此次剧本创作任务。
自下而上的创作热情
剧本创作组包括编剧三组合:既有电影学院编剧系的研究生,也有广州土生土长的工人作家,还有善于结构情节的故事大王;导演、策划十人也在其中,这有利于他们及时熟悉剧本参与创作,便于在拍摄执行过程中把文学表达转换成动态画面。在十个月的剧本创作过程中,颠覆性地调整了三次,改到最后和最初的原创稿已经面目全非了。如此看来并不是第一次的初稿不重要,恰恰相反,最后一个完成本之所以有革命性的提高,就是仰仗于在原稿的基础上不停顿、一次次地修改、提高、再修改、再提高的孕育过程。
《情满珠江》工作照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想在一起、乐在一起,有时候一个难题会惹得创作者们茶饭无心;有时候半夜三更一个好主意会把大家叫起来兴奋得睡不着觉。
终审稿主要修改如下:
1.剧名已经从原来的《红棉树下》改成后来的《情满珠江》;
2.主要角色女1号已经从一个女强人改成一个贤惠淑女的形象,她事业的成功更多的不是靠个人性格的强悍,而是时代大潮的推动;
3.反面人物谭龙原来是一个街头混混的男子,现在已经改成一个富有心计的女人叫谭蓉。
就是这样,我们日夜生活在情满珠江的氛围里,已经把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掰碎了,嚼烂了,消化了,融进自己的血脉和生命之中了。
主要演员的当头一棒
剧本是一个以梁素贞为主线的女性题材电视剧。
开始拍摄了,这是导演最兴奋的时刻。
没想到开拍第五天女主演突然提出理解不了角色要结束合同。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么大个摄制组开机了要换主角,闻所未闻!
演员不演了,说什么都没有用只能面对。核心组做出决定:换演员不停机边拍边等,由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左翎担任这一角色。
《情满珠江》工作照
当时左翎正在深圳拍戏,得到这个消息她非常高兴,不讲任何条件就答应了厂领导的要求,但她需要五天时间结束在深圳的拍摄任务才能赶回来。当她拖着筋疲力尽的身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几乎认不出,这哪里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左翎啊,完全是一个营养不良,疲惫不堪,面容憔悴活脱脱的知青时期的梁淑贞!冥冥中我有一种预感,存在即是合理,一切自有天意。
因为她突然进组来不及准备,所以女主角的拍摄开始还是十分困难的,她对剧本不熟,前五天基本上是拿着剧本拍摄。摄制组想了很多办法,有时把台词写在黑板上摆在她的正面,机器在黑板和人物之间移动,演员很聪明,很用功,五天左右我们的左翎已经完全适应了她的角色,后来的拍摄就十分顺畅了。
三足鼎立的创作格局
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拍摄和后期制作,1993年《情满珠江》完成全片经广东省委领导批准报中央台送审。
中央台的审查是非常严谨的,包括专家、领导近20人的审查团队同时看片,边看边做笔记,有些还要停下来回头再看,这种严肃认真的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天陪在看片现场,除了剧中人的声音,没有任何杂音,他们情不外露,也不议论,只有聚精会神地观看,仔细地揣摩和深沉地思索。
《情满珠江》工作照
四天看片审查结束以后进入讨论阶段,更是令人屏住呼吸聆听,这与其说是送审不如说是一次超级班的学习。专家们学识渊博水平高深,都是行家里手,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瞒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几轮讨论之后,由审片组长代表作总结性发言。
主要意见有两条:一条是看完全片感觉这是近些年全国送审作品中的优秀作品;二是开头部分有些冗长,应该从现在的40集精简为36集,前5集可以压缩成1集。《情满珠江》的创作者们,感谢你们为我们奉献了一部佳作,以《情满珠江》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的问世,将标志着中国的电视剧制作已成北京、上海、广东三足鼎立之势,谢谢你们!
《情满珠江》的修改压缩是在中央台进行的。前五集基本上是当年知青逃港的前前后后,不宜过多渲染,现在压缩成一集,这样入戏快,事件集中,剧情进展迅速引人入胜。
1994年《情满珠江》荣获大奖——中国第14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优秀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和最佳女配角奖,同年获得的还有大众电视金鹰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电视剧《情满珠江》获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一个作品能够30年不被人忘记,还津津乐道,足见其旺盛生命力。真正的成功不光是在金灿灿的奖杯里,更在百姓的口碑里和心目中。
【名家简介】
袁世纪,珠影导演。导演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先后获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导演的电影、电视剧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微电影大赛禾雀花杯最佳影片奖、中国影视艺术人才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公安部金盾奖、越南国家电影最高奖金风筝特别奖等国家级和国际级艺术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