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花茂:明朝广府地区发展推动者——横琴文史与名人故事(12)
作者:卢建 主持:丘树宏
明朝时期,广东地区的安定与繁荣,离不开传奇人物花茂的贡献。本文将围绕《明太祖实录》中横琴地名的首次出现以及花茂的生平展开,探讨花茂在岭南地区城池建设中的历史贡献,揭示他如何利用疍民优势促进广府地区的发展。
一、曾任都指挥使镇守广东
《明太祖实录》(卷223)记载:
广东都指挥使花茂奏:“东莞、香山等县大溪山、横琴山逋逃蜑户、輂人凡一千余户,附居海岛,不习耕稼,止以操舟为业。会官军则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盗。隔绝海洋,殊难管辖。其守御官军冒山岚海瘴,多疾疫而死。请徙其人为兵,庶革前患。”从之。
这一重要记载,标志着“横琴”这一地名首次在历史文献中正式出现。这一记载不仅明确了横琴的地理位置——位于香山县境内,更揭示了当时横琴地区的社会状况。
依据焦太史编《国朝献征录》一百一十卷所载,兹概述花茂生平如下:
花茂,安徽巢县人,元末归附朱元璋,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安丰救援、鄱阳湖之战等,屡立战功。洪武年间,他在广东地区多次平定叛乱,剿灭盗贼,升任广东都指挥同知等职。花茂晚年继续镇守广东,提出加强沿海防御的建议,得到朝廷采纳。洪武三十年去世,朝廷赐葬南京,广东人民为其立祠纪念。其子花英继承父志,屡建军功,后致仕归乡。
二、花茂与岭南地区的城池建设
花茂提出的设立卫所的举措,有效地增强了岭南地区的防御能力,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二十三卷目录城池部汇考七的详细记载,增城、清远、新安、海丰、碣石卫、龙川以及海口等地,均留下了他筑城设卫的事迹。
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二十三卷目录城池部汇考七记载:
增城县城池,古无城池,元季左丞何真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十七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奏设守御千户所,调南海卫千户赵祯立所更筑。成化五年,佥事陶鲁请于巡抚陈濂,用砖石包砌,周八百余丈,高广逾旧,广一丈三尺,上广二步,下广四步。城楼四,敌楼、警铺四十八,门四,各以方名之。女墙一千六百里,城亦甃以石。
清远县城池,旧无城池。元至正间,主簿白太平始筑土城。明洪武间,立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奏置清远卫。指挥同知李英筑砖城,周一千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九尺,雉堞四千四百,城楼五,敌楼五,门五。
新安县城池,即隋东官郡旧治。明洪武二十七年,花茂奏设东莞守御所于此。隆庆六年,建县,其城池因之,周五百七十八丈五尺,高二丈,广一丈,基广二丈,城楼、敌楼各四,警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
海丰县城池,旧土城在今城外东一里。元至正末废。明洪武二十七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始议建城。高一丈五尺,周围三百九十丈六尺,雉堞七百八十一,门四,各有敌楼。
碣石卫城池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建。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
龙川县城池,原古循州。洪武初,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请立守御所。后千户李贤至,始建城。弘治元年,按察使陶鲁复筑今城,高一丈八尺,周七百二丈三尺,雉堞九百八十四,门,上有敌楼,外有月城。
海口城池,在郡北十里。明洪武甲戌,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奏筑。周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广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窝铺十九,门四,各建敌楼。东北临海,砌石岸九十丈,自东南至西北,浚壕四百六十五丈,广一丈五尺,深五尺。成化丁酉,佥事陈昭增筑拦马墙。
三、多处地方志记载花茂功绩
在历史文献中,花茂的功绩被多处记载。
道光《巢县志》(道光八年刻本)卷12记载:
花茂,初从陈野先,已而来归。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平阳春、清远、英德、翁源、博罗诸山寨叛蛮及东莞、龙川诸县乱民,进指挥同知,再迁都指挥同知,世袭指挥使。上言:“广东南边大海,奸宄出没。东莞、笋冈诸县逋逃蜑户,附居海岛。遇官军则诡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盗。飘忽不常,难于讯诘。不若籍以为兵,庶便约束。”又请设沿海依山广海、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筑城浚池,收集海岛隐料无籍等军。仍于山海要害地立堡屯军,以备不虞。皆报可。进都指挥使。卒赐葬安德门。
长子荣袭职。次子英,果毅有父风,亦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
《阳江县志》([清] 林闻誉 纂, [清] 庄大中 修)记载:
花茂,巢县人。兀季只起。茂初归附,累功进神策卫指挥佥事。
二十二年,奏立肇庆卫。
二十七年,奏立海朗、双鱼二所于海滨,俱障攸赖。
海朗守御所所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建,周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四尺。
双鱼所城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建,周四百八十丈,厚一丈,高一丈八尺,门楼四。
崇祯《东莞县志》记载:
京山巡检司,巡检一人,吏一人,在县东北旧茶园寨。洪武三年,改巡检司;洪武十九年,花茂奏迁于京山村。
此外,诸如《巴县志》、《琼山县志》、《清远县志》、《番禺县志》、《海南府县志》、《乐会县志》、《文昌县志》、《恩平县志》、《赤溪县志》以及《香山县乡土志》等众多地方志典籍中,均有记载。
四、屯田征兵:利用疍民优势促进广府地区发展
在明代,为了讨伐倭寇,并充分利用疍民熟悉水性的优势,朝廷多次征召岭南沿海地区的疍民加入水军。例如,花茂在广东都指挥使的任上,上奏指出东莞、香山等县的疍民(又称蜑户)逃匿海岛,遇官军则伪装捕鱼,遇外敌则勾结为寇,极难管理,请求将这些疍民招募为兵,以革除前患。
当时,广府地区(今珠江三角洲)海岛众多,明朝政府在将疍民收编为军兵的同时,还组织他们在广府地区一带屯田。屯田初期,沙田占据主导地位。《广东新语》记载:“广州边海各县,皆有沙田,尤以顺德、新会、香山为多。”
对东莞、香山等地的疍民实施的征兵政策,不仅解决了疍民难以管理的问题,还有效扩充了兵员,可谓一举两得。
【名家简介】
卢建,北京《中国乡村》杂志社诗词编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深人文学者,珠海市香洲区社科联委员。
【名家简介】
丘树宏 “孙中山文化”首倡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