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广州感受年味:行花街,贴挥春,派利是,最让人温暖的就是人情味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5-01-26 13:03

打车去广州老城区吃晚饭,的哥说,外地人走了七八成,就是公务员没放假。顺着老街溜跶,路边花摊小店就是年味,隐约地从巷子传出广东音乐名曲《彩云追月》。

摊主与顾客均安静悠闲地相处,你买与不买都好!

年花一定要买,桔与粤语吉谐音,甘蔗老长节节高,掂过碌蔗!生菜意头生财,10元一盆看不懂,此生菜非彼生菜?还有水仙,还有桃花。

豪车来名店食饭,下午五点多就开始等位,食在广州永远红火,过年加倍。

还是老广州容月说得好:

——小时候,我在西华路金花街长大,有段时间爸爸妈妈要去工作,我被托付给金花街的邻居们,每天照顾我,算是吃过百家饭的孩子,如今犹记爱与美味。

——广州是个福地,远离名利权势,人民自给自足,基本都是小康幸福的生活。很多人拼搏多年后,财宏势大,回首细望,自己真正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条西华路,足已。在广州,最美味的,是人情味。

我近日细想广州老街坊的人情味。

前几日被惠吉西东两条街的情调吸引,特意访问黄娘子一家,她儿子也吃百家饭——让我惊讶。

因为印象中,广州人是不串门的,有事讲上茶楼。

但前日与广东音乐曲艺团众演奏家吃饭,说到感慨,他们却异口同声:

从前,小时候,广州都是串门的。

哦,原来如此!

今特意采访容月女士,得知老广街坊人情温暖的确事实:

——小时候我是吃百家饭成长的广州小孩,大家都同声同气,邻里街坊亲同家人,相互照顾,他們的爱对我影响至大,很多人说我待人热情好客,相信是从小感染而致。

———如今大家混聚生活,家旁可以有各省各地的风俗在每日发生,这家炒辣椒,那家醃白菜,而本地广州老奶奶却在晒菜干,很好玩…… 

——其实,我们家的邻居们都很有爱,彼此帮助去维护家园大环境,有陌生人乱停车,新来的乱扔垃圾,都会被教导。更多的是大家有相互分享家里美食,相约一起过节,带着孩子们玩游戏等等。

——香港比广州更保留了传统习俗,彼此拜年,春节春茗,开年饭,相赠亲友马蹄糕萝卜糕,一些自家做的年味,就是人情味。

——记忆中香港冼先生是家父家母的好朋友,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们一家就接济我们的生活;逢年过节都带大包小包的食物和新衣服给我,每年都有大红包,其豪爽程度放在今天也是罕见。

广州成长的媒体人、作家陈美华则认为:

——广州人街坊不但可以串门,而且还经常聚餐。如今住进楼盘后,门户相对家家相连的串门没那么方便,但微信业主群依旧具有凝聚力,除了日常生活中介绍阿姨、家政等,一家有难,众人伸手,守望相助以新形式承传。

——“食在广州”还有一个体现,有一批爱做菜的人,他们几乎是享受厨艺。在物质匮乏时代,他们就是日常生活快乐的源泉。我小时就遇到顺德梁姨和三水人黄伯,他们都是美食高手,且都有与大家分享美食的快乐!

风来过,花知道。岭南在哪里,我的脚步就追到哪里……

今年春节前,我一直思考广州人的“家园感”,慢慢琢磨,慢慢抵达谜底。

行花街、贴挥春、摆年桔、年夜饭、派利是、舞醒狮、赏花灯,年味渐浓,红红火火中慢慢感悟:

无论老街坊,还是住上了高楼大厦的新邻居,广州最让人温暖的——还是花香弥漫中的人情味。

灿烂了羊城,温暖了人心。

(此文照片由著名摄影家叶健强先生提供支持,特别致谢)

2025-1广州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出版有《岭南乡愁》《文化岭南》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