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 岭南非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鹤舞翩跹尽展非遗魅力 创新改造焕发生机活力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4-11-28 16:31

“白鹤仙仙白鹤仙……”随着这悠扬而神秘的鹤歌响起,鼓声、锣声、镲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瞬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仙灵之气的世界。舞台上,舞者身着精心扎制的鹤衣,宛如一群真正的白鹤降临凡间。

他们的步伐轻盈而有力,时而缓缓踱步,如同白鹤在静谧的湖畔悠然自得;时而轻盈跳跃,展现出白鹤觅食时的灵动与敏捷。在灯光的映照下,鹤衣上的羽毛闪烁着柔和而神秘的光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银装素裹的仙境之中。

三灶鹤舞表演展示

据记载,鹤舞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2011年5月23日,鹤舞(三灶鹤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每一个热爱鹤舞的人的保护下,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与发展,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仙缘传说跨越七百年

相传,远古时期,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悠然降临于观音山之巅。恰逢山麓之下,一只狮子与一只白鹤因故起了争执,场面十分紧张。老神仙慈悲为怀,化解了这场争斗。正当老神仙欲离去时,狮子与白鹤竟不约而同地开口挽留:“尊贵的老神仙,您这是要前往何方仙境?”老神仙闻言,笑容可掬,解释道:“今日乃正月初一,人间正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家家户户换新装,共祈新岁吉祥、五谷满仓。如此盛景,我岂能错过?”

狮子和白鹤听了以后十分兴奋,要求一同前往,老神仙应允。于是,一行三众,穿越云霄,降临于三灶岛上。虽然是民间传说,但三灶岛上每年春节,都有舞狮、舞鹤、唱鹤歌的风俗。

三灶鹤舞经常在各大活动场合出现

而考证鹤舞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南宋年间,根据现有资料记载,鹤舞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那个时代,三灶镇山林葱翠、滩涂水草丰美,白鹤、灰鹤等飞禽成群结队栖息于此,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的观赏和模仿对象。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对白鹤产生了深厚的喜爱与崇拜之情,开始模仿其形态动作,扎制鹤衣、创作鹤舞、演唱鹤歌,逐渐形成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据史料记载,三灶鹤舞在宋代末期兴起,经过元朝、明朝的发展,逐渐进入稳定期。至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三灶鹤舞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岛已有多支舞鹤队伍,成为当地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同治十二年(1873年)《香山县志》中就有关于三灶鹤舞的记载,说明其影响力和艺术价值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三灶鹤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居民四处逃难,三灶鹤舞被迫中止。直到全国解放之后,这一传统艺术才逐渐恢复元气。随后三灶鹤舞又遭受了长达十年的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在港澳同胞和华侨的推动下,三灶鹤舞得到了积极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人才青黄不接,目前仅存正表村一支舞鹤队,几位民间老艺人成为了这一艺术的守护者。

据鹤舞传承人谈森荣回忆,1981年,在港澳同胞的支持下,一支粤剧团来到正表村。在他们的教学下,鹤舞得以在这个村子重新发展。

三灶鹤舞经常外出表演

走出乡间迈向舞台

传统的鹤舞由五人组成:一人唱鹤歌,一人跳鹤舞,还有三人使用打击乐器——鼓、锣、镲。表演时,舞者披上鹤衣,模拟白鹤从睡醒、梳理羽毛、觅食、踩水、嬉戏到飞翔的全过程,舞蹈自始至终伴有鹤歌的演唱。

鹤歌的演唱者并不是固定的某个人,在过去,村里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句。鹤舞的表演者也不是固定在某个位置进行表演,哪里唱起了鹤歌,舞者就要到那个地方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通常会持续大半天,对于舞者的体力也是一个考验。

鹤歌是三灶鹤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歌词大多为即兴编创,内容以教育人们走正道、做好事或祝福他人身体健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为主。鹤歌的第一句歌词必须以“白鹤”开头,歌词的结束语则必须落在“出齐羽毛飞上天”,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在舞蹈动作上,三灶鹤舞提炼了白鹤的七个生活习性动作:临门、觅食、啄吃、洗嘴、休息(梳理羽毛)、嬉戏、归巢(飞翔)。这些动作通过舞者的精湛技艺和生动表现,将白鹤的神态和习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临门”动作通过“前点步跳跃”和“扬翅点头”等体态特征,表现了白鹤喜临新地的欢快心情;“觅食”动作则通过“跑步跳跃”和“慢步行走”等动作,模拟了白鹤在河边或草地觅食的过程。

如今,鹤舞的表演逐渐走出村子,来到各地的舞台上面向全国的观众进行演出,鹤舞的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据谈森荣介绍,一场演出通常需要10人:一人唱鹤歌,三人使用鼓、锣、镲,六人跳鹤舞。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咙咚咚、咚咚咙咚咚、镲……”随着鼓声变换,六只鹤分别表演不同的动作,展示鹤的各种习性。舞者的表演活灵活现,伴着铿锵的鼓乐,观众如临其境,仿佛真的见到了鹤群。

由过去的一只鹤独舞到如今六只鹤汇集在一方舞台上,这对舞者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演出前,舞者们会聚在一起进行排练,商讨各自的动作。舞台有限,每只鹤的体型还很大,须得提前安排好,才不至于在表演时碰撞在一起。

谈森荣在指导徒弟练习鹤舞

表演程序严谨庄重

三灶鹤舞的表演程序严谨而庄重,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鹤衣道具的制作工作、开光仪式、表演仪式及火化仪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准备工作中,村子里一般会有联青社来组织舞鹤队,并负责调查本村及邻村鹤舞的表演对象。同时,联青社还要负责写好上门拜访的贺年帖和拜敬长者的贺帖,并安排专人在表演行程前派送到户。这一环节体现了三灶鹤舞在春节期间拜年贺岁的传统习俗。

鹤衣道具的制作是三灶鹤舞表演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包括材料的准备和扎制过程。材料主要有铁丝、锤子、铁钳、粗针、毛笔、竹、白纸、糨糊、白纱布、纱纸等。扎制过程则分为骨架的制作、鹤衣的制作及鹤头的制作三个流程。其中,骨架的制作要求选用老身的竹子并削成竹篾;鹤衣的制作则需要将纱纸和白纸糊在骨架上并贴上羽毛;鹤头的制作则选用桃木或榕树木雕刻而成并涂上颜色。整个制作过程要求精细而耐用,以确保鹤舞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其中,鹤头、颈部的制作难度较高,需要挑选弯曲度符合要求的木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使得成品更加美观。而随着鹤舞的推广,各地演出对于鹤衣道具的需求增多,过去的制作方式耗时耗力,难以满足现有的需求。人们便进行了改良,用塑料管来代替颈部的木材,头部则换成了塑料泡沫。这样的改变大大降低了对材料的要求,制作难度也随之下降。同时,为了使鹤衣看起来更加美观,人们将纱纸换成了天然羽毛,更加还原了白鹤真实的外观。

在每年的除夕傍晚进行开光仪式时,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主持人并进行拜祭和点睛等仪式。这一仪式旨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赋予白鹤道具以灵性和生命力。开光仪式结束后即进入表演阶段。

表演仪式是三灶鹤舞表演的核心环节之一。其时间安排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年初一到年初四在自然村里贺年;二是年初五到初七在晚上进行表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除了三灶鹤舞之外还有舞狮等其他活动,共同呈现出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画卷。最高潮的时候是年初七晚上,所有添了男丁的人家都会在门口挂灯表示人丁兴旺,并迎接亲朋好友和舞狮舞鹤前来贺喜,共享欢乐时光。

火化仪式则是三灶鹤舞表演结束后的送别仪式之一。在过去人们会将白鹤道具烧掉,意为“羽化登天”,来年再将鹤重新“请”回来。但现在为了节约资源和留下道具供青少年练舞习艺使用,人们不再将白鹤道具完全烧掉,而是转几圈表示已经火化,然后将其保存下来供后人学习和传承使用。

与时俱进传承非遗

谈森荣所在的海澄村(过去称正表村)便有着这样的表演传统,他自小便喜欢跟着表演的队伍走街串巷。耳濡目染之下,鹤舞在他的内心扎根。岁月流转,鹤舞不仅是他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跳好鹤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年人使用的鹤舞道具重达十多公斤,仅仅是穿着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在形态上更还原鹤的形态,穿戴者要保持一个弯腰驼背的姿势,这对人体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在炎热的夏天,缩在这样一个道具里,还要进行动作上的训练,人常常是满头大汗。谈森荣表示,在他教授过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心里是热爱这个舞蹈的,但是身体上承受不了长期保持这样的姿势所带来的痛苦,只好放弃。

对于初学者,要先从步伐、手势练起。这样的基本功至少要练上一年。接着会使用一个小道具,由一根棍子和鹤头组成,用以辅助练习,让学习者更能感受到自己是在模仿鹤。再之后才可以穿上鹤衣道具进行训练。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跳鹤舞,他们觉得鹤舞不如舞狮那样威风,在姿势上也更累。”谈森荣表示,这也是鹤舞传承的一个难度。

学习鹤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淀。正如那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小小的动作,舞者都要练上百遍千遍。“你看我们跳起来感觉很简单,但自己真正学起来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谈森荣这样说道。如今,谈森荣已年近六十,跳起鹤舞来仍身姿敏捷,岁月仿佛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年迈的痕迹。常有学生感慨:“谈老师,你的腰比艺术学院学舞蹈的还要灵活。”

近年来,各级政府愈发重视对鹤舞的传承保护。2008年,海澄小学鹤舞队迎来了第一批“小白鹤”。2011年在三灶镇正表村建立了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2011年海澄小学、金湾第一小学、珠海艺术职业技术学院以及2020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三灶鹤舞传承基地”。珠海海澄小学还设置了鹤舞墙、三灶鹤舞雕塑、鹤舞亭和鹤舞文化历史教室,让学生们耳濡目染、爱上鹤舞,让鹤舞的传承更久远。

三灶鹤舞的打击配乐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获得“鹤舞(三灶鹤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合格。

谈起鹤舞的传承问题,谈森荣表示:“现在鹤舞已经在多个学校开设了传承基地,教授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起码要让大家先了解鹤舞是怎么一回事。只要将鹤舞的学习普及开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鹤舞,将鹤舞传承下去。”

为了让鹤舞与时俱进,更好地传承下去,谈森荣也提出了新的构想。一方面,他想要将鹤舞同愈加繁荣的文旅产业结合起来,以鹤舞道具为原型开发文创产品。这一想法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筹划阶段。另一方面,他想要将鹤舞道具进行改造。现有的鹤衣道具翅膀部分是同身体固定在一起的,他想要通过改造,让白鹤的翅膀部分动起来,以模仿更多鹤的动作。

展望未来,谈森荣满怀期待。他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举措,鹤舞不仅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与热情。

文/杨雪薇 任倩茹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