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Literary Theory 名家文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文论•谢文亮 罗飞宁 王景周】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呼唤高水平集群化出版人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谢文亮 罗飞宁 王景周 发表时间:2024-11-04 20:26

培育集群化出版人才开拓创新精神。科技发明的快速应用能给集群化带来先机,要求出版人才具备技术应用敏感性和前瞻性。集群化不能固于现有的模式,要开拓创新,因此,要重视出版人才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带领中国科技期刊以强势姿态“造船出海”。出版人才需要随时关注国内外集群化动向、科技发展新动态等。加强对出版人才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决定》强调,要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打造高水平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业集群的重点是实施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而集群化建设需要精通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高水平出版人才(以下简称集群化出版人才或出版人才)。因此,培育高素质集群化出版人才事关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成败,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我国对集群化出版人才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在出版专业人才建设上主要集中在编辑人才上,总体上对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出版人才培养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国家重视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2019年,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提出推进集群化建设,但对从事期刊集群化建设的人才重视程度不足。“卓越计划”每年设立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研究类课题30项,但在2020—2023立项中关于“集群化”相关内容项目数量比例不超过10%。大部分地方省份尚未有期刊出版人才专项,一些省份如湖南省、广东省等实施高水平科技期刊优秀人才项目,但没有一项与科技期刊集群化相关。由此可见,无论是“卓越计划”人才专项子项目还是地方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人才项目,集群化人才项目立项的比例都不高,对集群化出版人才不重视,不利于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

推动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急需集群化出版人才

推动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需要集群化出版人才。期刊集群化建设难度大、要求高,一般科技期刊出版人员无法胜任,需要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第一,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事关文化安全,需要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才。科技期刊集群化是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与国际出版平台争夺论文首发权,取得学术评价主动权。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需专人推动建设,一般出版人员无法胜任。第二,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办刊集团化和国际化,这要求出版人才与国际接轨,能与国际进行期刊交流,具有国际化视野,而普通文字编辑专注于内容,对集群化办刊了解有限。第三,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主要聚焦新媒体技术和融合出版,要求出版人才在出版融合上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水平。第四,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是“分散和统一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涉及具体的策划、组稿和选稿,因此,对出版人才的需求更多是管理人才。综上,对出版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像文字编辑、技术编辑、编务之类的一般出版人员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带来的限制,将无法取代集群化出版人才。

科技期刊集群化出版人才建设路径

基于对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出版人才素养要求,要集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专业和出版技能,以及传播和运营的集群化人才和团队,为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奠定人才基础。

第一,培育集群化出版人才,精通融合出版技能和学术素养。出版人才需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能熟悉整体集群化架构、软件、硬件等,对全流程出版融合要有全方位把控能力。同时,要求出版人才具备学术素养,了解学术前沿,能进行学术交流,是业界与学界的沟通桥梁。因此,在出版人才培育上,要从融合出版技能和学术素养双管齐下。

第二,培育集群化出版人才开拓创新精神。科技发明的快速应用能给集群化带来先机,要求出版人才具备技术应用敏感性和前瞻性。集群化不能固于现有的模式,要开拓创新,因此,要重视出版人才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带领中国科技期刊以强势姿态“造船出海”。出版人才需要随时关注国内外集群化动向、科技发展新动态等。加强对出版人才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加大集群化出版人才专项资助力度。一方面,设立针对出版人才的专项资助。推行以人才项目的方式进行专项扶持,鼓励在既有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研究。另一方面,在各种科技期刊人才项目资助中,如在“卓越计划”人才专项子项目、广东省高水平科技期刊人才项目中,给予出版人才项目一定的比例,或加大出版人才项目所占的比例。

第四,加强集群化出版人才国际视野的培养。集群化办刊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平台和论文数据库,推动跟域外合作的期刊“双回流”,实现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本地化存储,扭转我国科研论文发表“两头在外”的局面,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传播、熟悉国际通用期刊评价体系、对国际化运营和管理有深刻了解的出版人才,才能推动我国一流科技期刊集群化走向世界,赢得出版主动权。

第五,从政策上重视和实施集群化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出版人才在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尊重出版人才良好气氛。二是要提升出版人才地位,在职称和职务晋升上给予政策支持。三是要加强出版人才的对外交流培训,特别是出国考察学习先进办刊经验,增加国际交流。四是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在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及时更新出版业务和出版管理知识。五是要举办大型的国内国际前沿研讨会,加强国内研究所、高校、出版社之间的定期交流,提升出版人才的学术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服务集群化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起期刊社新媒体部。现有科技期刊社新媒体工作多由一个技术编辑、编务或新媒体编辑兼任,无法对期刊集群化作有建设性的规划或建设。因此,在集群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是在期刊社设立新媒体部或融合发展部,才能更好地服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例如,“卓越计划”一期项目的集群化试点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激光杂志社都设立了新媒体部,中南大学出版社设立了融合发展部,新媒体部主要成员是新媒体编辑。与文字编辑不一样,新媒体编辑专门从事出版融合工作,规划期刊集群化建设,更好地推动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

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11月4日第4版

(作者单位:谢文亮,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罗飞宁,广州市团校《青年探索》编辑部;王景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情报中心、期刊中心)

【名家简介】


谢文亮,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编审(正高),硕士生导师,个人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优秀人才遴选培养计划”,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广东省优秀青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