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春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国大地结出的人类文明硕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就受到西方列强的暴力侵略与掠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最后都没有成功。各种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也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和道路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运用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实践的和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墨守成规的模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规律,指引了人类前进方向。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能够成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价值遵循,其深层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孕育滋养了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领导力量
历史在呼唤更先进的领导力量、更先进的革命道路。近代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进入现代的世界历史,现代意义的革命不是传统的改朝换代,而必须要有现代意义的新型政党来领导。在那时的欧洲,共产主义俄国的胜利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提出,都是由政党领导的革命实现的。此经验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了通过政党领导的革命策略的有效性。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党通过领导革命,试图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内政治格局。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探索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应运而生,拥有了先进的理论,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到了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改变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摸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根本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在中国又成立了一个新政党,而且更在于这个政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结出的璀璨果实。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和科学认识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和行动指南,为中国共产党人指引了朝着共产主义理想前行的依靠力量和服务对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和群众观,中国式现代化才会拥有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连续创造不朽功勋,正是由于它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了无穷智慧和力量,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现代化需要先进理论指导,这一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展现强大真理力量。理论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注重理论强党、思想建党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我们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总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具有极大的发展张力,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指引与时俱进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它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而不断创新与完善。我们要以持续发展演变的现实为基础,以所处的时代历史条件为转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创新地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中,这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永葆生命力之所在。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百余年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不是一成不易的教条,要随时随地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在与不断发展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借鉴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依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以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团结带领人民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必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阮春林,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契合性研究——基于价值、结构与历史三重逻辑的考察(GD23XZZC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