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lebrity 岭南人物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鳄蜥爸爸”何南:扎根南岭守护“活化石”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欧阳志强、唐忠祥 发表时间:2024-10-11 09:26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唐忠祥

在广东韶关曲江区罗坑镇大山深处,目前生活着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这是早于第四纪冰川末期孑遗在华南地区的远古物种,具有爬行动物“活化石”的美誉。

何南是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鳄蜥保育工作者,2011年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保护区负责鳄蜥保育等工作至今。在13年的鳄蜥保育工作中,何南将鳄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呵护,因此获得了“鳄蜥爸爸”的称号。

从繁华城市到大山深处,他以守护鳄蜥为己任

从繁华城市到南岭大山深处,何南扎根罗坑,把家安在这里。参加工作以来,他共主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科研项目17项,参与项目4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专利3项,软著2项,开展自然教育讲座50多场,开发鳄蜥相关课程10门,鳄蜥文创产品13套。制作鳄蜥专题片、鳄蜥动画片、鳄蜥科普长图等深受欢迎,其中《超级飞侠之鳄蜥搬家》成功开播并取得非常好的点播量成绩,多次接受CCTV4、CCTV10及地方电视台的专访,向广大公众分享鳄蜥科普知识。鳄蜥科普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间,对鳄蜥渐渐形成了有力的保护壁垒,反哺于保护区工作中,推动鳄蜥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何南坚持野外监测,只要不是雷雨天气,他每个星期都要到野外溪沟采集鳄蜥栖息地生态数据,尤其是每年的7-9月份。

野外的鳄蜥溪沟是蛇虫出没最频繁的地方,在调查中经常会忽然发现一条蛇挂在头上的枝条或者匍匐在脚边的石头上,但是何南毫无畏惧,有时候为了充分掌握鳄蜥的活动节律,凌晨5点就守在鳄蜥溪沟里直到晚上9点,一动不动防止惊吓到鳄蜥。

突破技术壁垒,鳄蜥种群数量不断扩大

通过十年如一日的鳄蜥野外监测,何南首创了鳄蜥野外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技术规范和鳄蜥尾纹个体识别技术规程,应用于全国鳄蜥种群调查。同时长期的监测,使得何南掌握鳄蜥种群动态,了解鳄蜥生活习性,摸清了鳄蜥的活动节律,科学划分了鳄蜥保护区块及保护措施,通过适当人为干扰,有效促进鳄蜥扩散交流,使得罗坑保护区野生鳄蜥从2004年全国调查的220只增加到2020年调查监测到约850只,约占全国野生鳄蜥种群的2/3,罗坑保护区已经成为全国鳄蜥野生种群栖息地最大的保护区,为全国鳄蜥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避难所。

鳄蜥是独科独属独种,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也缺乏近亲种可以借鉴,一旦生病,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何南2017年申请了鳄蜥疾病研究项目,带着科研队伍不断摸索研究,亲自给鳄蜥开刀做手术,守候在病体边观察记录康复情况,总结鳄蜥疾病防控技术,为人工繁育鳄蜥复壮扩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从子一代繁育到子五代,鳄蜥从2006年保护区救护的18只繁育到了如今的近700只。

同时何南也在不断摸索鳄蜥野化放归,分别于2009年、2012年和2013年共放归了150只鳄蜥到野外,通过对放归的鳄蜥继续跟踪监测,2013年发现2009年放归的母鳄蜥在野外成功产仔,标志着人工放归获得成功,为人工鳄蜥放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经过十多年鳄蜥人工救护繁育及野生鳄蜥保护工作研究,何南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成功把鳄蜥人工繁育技术、鳄蜥饲养池建设经验、鳄蜥野外调查监测方法复制给广东茂名林洲顶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全国鳄蜥种群保护贡献罗坑力量。目前全国鳄蜥人工饲养存栏总数从2008年约355只,扩增到如今约1000只的规模。

2023年12月,由何南为主要起草人编制的《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鳄蜥个体识别技术规程》《鳄蜥放归技术规程》《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4个团体标准已经初步通过了专家评审,该标准的出台,将为鳄蜥的繁育及保护工作提供更为规范的指导。

如今,何南的师弟林正忠也来到这里,他们一代又一代地接力,续写着守护鳄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