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通讯员 何洋 张忠明 梁颖
图/通讯员提供
9月2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讲座在番禺区沙湾古镇沙湾广东音乐馆举行。此次活动作为2024星海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以“我们时代的‘典雅’粤乐·沙湾何氏‘十指琵琶’今鉴”为主题,旨在弘扬和传承广东音乐,展示沙湾何氏“十指琵琶”的独特魅力。
本次讲座由国家一级演奏员、琵琶演奏家陈文萃老师主讲,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吴迪老师主持,星海音乐学院岭南乐种传习演奏。他们通过深入挖掘沙湾何氏粤乐琵琶及其历史沿革,为观众揭开了何氏琵琶的神秘面纱,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氏“十指琵琶”奏响铿锵之音
活动开场,番禺资深民俗专家梁谋先生概述了何氏琵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意义。梁谋从事文化工作40余年,致力于沙湾广东音乐的发掘与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为解读沙湾何氏家族的音乐历史,他深入坊间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与调查,并形成多篇理论文章,从而确立了“何氏三杰”在广东音乐界的地位,2013年出版《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一书,成为外界了解沙湾广东音乐的一扇窗口。他认为,何氏“十指琵琶”技艺只有在新时代里不断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因此这场活动对于沙湾广东音乐的弘扬与传承特别有意义。
沙湾是广东音乐发源地,也是开展粤乐文化活动最活跃、保存音乐历史遗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曾产生历经数代、创奏兼擅、人众艺高的粤乐群体及以何博众、“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为代表的粤乐先师,流传有《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一大批广东音乐经典名曲,对广东音乐乐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沙湾是广东音乐的热土,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广东音乐,让沙湾“十指琵琶”经典再现,陈文萃经过数年深入沙湾调研,在疑似何博众“十指琵琶”技法及其历史沿革问题上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守正、传承,以发展为主导,结合当代艺术的审美诉求,经过反复推敲,悟出了“十指琵琶”的特点并发展创新性的演奏方法及形式。在传统曲调基础上,通过对何氏作品重新整理、编创,让沙湾何氏典雅音乐以新的姿态面世。
在访谈中,陈文萃分享了她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与发现,揭示了何氏琵琶传承的深厚历史脉络。她指出,何氏琵琶的传承可追溯至宋代,其远祖师承北派,诸多技法沿袭北方,如“下出轮”等,这一独特的传承脉络不仅体现了何氏琵琶的历史厚重感,更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多元融合。同时,她也深入剖析了定弦在何氏琵琶中的重要性,通过图示定弦与现代琵琶定弦的对比,凸显了何氏琵琶的独特魅力与创新价值。
另外,由于何氏一族本就从中原一路南迁,所弹奏的很多琵琶指法、技巧、曲调都受广东以外北方地区、江浙的影响,受本地民俗文化的洗礼,把兴旺于广东以外的琵琶曲融合于具有广东本土气息的广府语调音律当中,便形成了传承百年别具一格、风韵独特的广东音乐之琵琶曲。“所有音乐基调都是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语调、音韵是创作一种类音乐的元素和重要支撑。尤其对于地方音乐,是它能否具有韵味‘味道’的重要标志。”陈文萃说道。
强化研究、教育与推广展现新生机
在访谈之余,现场还进行了精彩的演奏环节,以作品印证研究成果。李君熙以琵琶与大鼓演奏的《赛龙夺锦》气势磅礴,展现了何氏琵琶的豪迈与激情;管牧南的琵琶独奏《雨打芭蕉》则细腻典雅,诠释了何氏琵琶的温婉韵味。而陈文萃、李君熙、管牧南三位演奏家共同演绎的琵琶三重奏《饿马摇铃》,更是风格独特,如同一场音乐的对话,让观众领略到了何氏琵琶新的演奏风格所体现的独特魅力。
演奏间隙,在探讨何氏琵琶传承现存问题与办法时,陈文萃老师深刻地指出,尽管何氏琵琶已取得显著传承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何氏琵琶,需要不断加强研究、教育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更是对未来音乐发展的美好期许。
最后,岭南音乐传习组演奏的《岩泉滴水》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首由省级非遗传承人何智强创作,陈文萃配器的作品,通过传习组成员的精彩演绎,展现了何氏琵琶传承的新生机与活力。
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之旅。它让观众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广东音乐及何氏琵琶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何氏粤乐琵琶,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它见证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