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徐惠萍】400张图为巨人立传 映照百年留学大潮——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1)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徐惠萍 发表时间:2024-09-08 10:57

【编者按】

在岭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璀璨交相辉映,孕育了无数勇于探索、敢于追梦的先驱者。今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融合平台特辟【名家说岭南•徐惠萍】专栏,同步推出“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文化系列。本系列特邀留学文化资深研究学者、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容闳图传》著作者徐惠萍女士,生动解读《容闳图传》蕴含的中国留学文化重大历史价值和深远现实意义。徐惠萍女士从一个新闻人视角,以深邃笔触与独到见解,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聚焦“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非凡人生与深远影响,探寻中国留学文化根源。本系列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传记的解读,更是一次对岭南乃至中国近代留学史的深度挖掘与再认识,力求以容闳为镜,映照出百年中国留学大潮的波澜壮阔,以及这一潮流如何深刻影响了家国民族命运。同时,本系列还将邀请其他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形成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的对话,丰富并深化主题,激发社会各界对留学文化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化系列今起推出,敬请垂注。


400张图为巨人立传 映照百年留学大潮——留学文化之《容闳图传》解读(1)

徐惠萍

羊城晚报《珠海文脉》连载《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让我这本书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这本书是幸运的。今年2月底一经推出便走红,三个月后又加印再版,还被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用出版社编辑的话来说,一本冷门的历史书创造了当下纸介图书罕见的热度。

光明日报称本书是容闳的第一本年谱。与传统年谱主要依赖文字的写作方式不同,这本书以400多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主线,与简洁的文字互为语境,读者在视觉愉悦中,不知不觉收获了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苏凤所评价:“一本历史题材的书,竟然有了画报或者微信朋友圈一般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毫无历史著作的‘高冷感’。”

这,其实也是新闻人写历史的一个特点,追求可读性,追求“一见钟情”的亲切感。

《容闳图传》以编年史的形式逐年再现了容闳84岁的人生轨迹,荡气回肠、波澜壮阔。本书开篇文章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雷颐先生的前言和耶鲁大学资深学者苏炜先生的中文序言。

雷颐:“以图证史”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雷颐是较早提出容闳价值的学者,他认为容闳是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先驱,前不久在一个线上论坛上,他主题演讲的题目就是“容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第一人” ;雷颐也应该称得上是一个跑珠海次数最多的的大家学者之一,他认为容闳是一个被严重低估了的巨人,他把从容闳身上读到的信息,一次又一次激情洋溢地传递给这座城市,情之深,意之切,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听雷颐讲容闳,那种心里一震、眼前一亮的感觉。

雷颐认为,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大舞台上,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是某一历史阶段的“主角”,未能参与近代史的“全程”,而远非风云人物的容闳,却是唯一“全程”参与近代史的幸运者。容闳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之父、新式教育的催生者,其实他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教育领域,雷颐评价容闳的一生不仅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且有迥异于他人的独特意义。

雷颐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容闳、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去年底竣工对外开放的珠海留学文化馆,是中国第一座以留学文化为主题的展馆,每一个厅,都有专家金句点评。其中在溯源珠海地缘优势的香山展厅,就是雷颐的点评;“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澳门的被租占其实是‘全球化’序曲中的小小一节。这种背景与传统边患完全不同,其意义迟早将在历史的进程中表现出来。因此在华夏文化版图中,长期处于‘边陲’的岭南地区,必将一跃而得全球化的‘风气之先’,成为引领近代中国的先进地区。可以说香山是全球化中国进程的‘起点站’,是全球化大潮打向中国的第一朵浪花。”因缘际会,容闳成为赶时代大潮的弄潮儿,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雷颐在给《容闳图传》的序中,4个字突出了这本书的特点:“以图证史”,图片形成“整体性冲击”,雷颐认为特别难得的是每一张图片都附有详细的评价说明,“使一幅幅原本孤立的图片、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突然更具内在联系性、突然连贯起来,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这种关系更是不同文本间的‘对话’,彼此互为语境,互相诠释,加深对方的意义。图为一体,读者如同船航行在一条缓缓流淌的历史长河上,历史画面在两岸依次展现,这种非连续性与连续性之间形成了读者的体会感悟和思考历史的空间 。”

苏炜:“愧欠先生三万里”

《容闳图传》是用中英文写的,特别安排了中文序言和英文序言。英文序言的作者是容闳嫡孙、90岁高龄的容永成先生,中文序言“守书犹见照灯痕”则是由耶鲁大学资深学者苏炜亲笔撰写。苏炜执教耶鲁27年,容闳这个名字是他在课堂上重复频率最高的中文姓名,西学东渐也是他在授课中要求学生记诵的中国现当代史的关键词之一。他常常在校园内向过往旅人指点介绍哪一栋楼、哪一扇窗曾经染上过容闳的灯火,他被称为容闳的耶鲁传人。

去年八月的一天,我通过丘树宏先生找到他,希望能为《容闳图传》写序,苏教授说他很忙,不过可以先把稿子发过去。 没想到两天之后接到微信说OK了。苏教授说我书中的第一段话就打动了他:“有些人注定是为时代而生的,他们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横空出世影响并推动那个时代,容闳就是这样的人”。

我喷薄而出的开篇之语令苏教授感怀不已,他这样写到:“是的,时势造英雄亦英雄造时势。容闳,正是站在百年前的中国新旧交替的门口——王朝与共和角力,文明与愚昧竞争,黑暗与光明争夺的历史关节点,被时代选择为那个推动时代车轮前行的人物”。

苏教授的序几乎是一气呵成的,看到他的序立刻有一种情绪同频共振,一句“愧欠先生三万里”,直击心扉。他这样写:“无论从哪一个意义上说,容闳,都是近现代中国史中一个无可忽略也无可替代、留下过深刻足迹的历史巨人。然而,在媒体发达、信息畅通的当今舆论场域,容闳其人、其名、其声,却是常常被遮掩忽视而不为世人所识所知的。每当有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造访耶鲁而我需要担当导游角色的场合,我总喜欢把参观史特灵纪念图书馆的客人们带到展厅里展示的容闳铜像面前,却又每每听到这样的惊问:‘容闳’是谁?当他们听说完我详细的介绍讲述后,也同样会惊诧:为什么这么有分量的一位历史人物,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别说一般中国人,却都全然不知晓?”

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挥之不去的灵魂之问!一个历史的巨人尘封已久,爱他的人怎么能无动于衷。很多个夜晚,我们隔着浩瀚的太平洋谈论容闳,百年前的那些事,竟然在我们的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他甚至说我是容闳的隔代知音。

苏炜认为这本图文并茂的《容闳图传》的出版,可谓是适得其所又适当其时也!“翻开书页,一桢桢极其珍贵,既富带历史陈迹又散发着岁月幽香的图片和文字,将晚清迄今近两百年的相关史实立体可信、有触有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是怎么珍视都难拎其重、怎么高看都全不为过的。”

一个高尚的灵魂,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无论岁月流淌,星转斗移,光芒永在。让我们循着羊城晚报的连载,从雷颐和苏炜的序开始,一起去了解容闳的故事,追逐他的梦想,爱之所爱,无问西东。

链接>>

【珠海文脉·索我理想之中华】前言——以图为史

【珠海文脉·索我理想之中华】中文序——守书犹见照灯痕

【名家简介】

徐惠萍,容闳研究学者,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曾任新华社记者。1995年从新华社调入容闳家乡珠海,先后担任珠海市委新闻秘书、珠江晚报总编辑、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珠海市妇联主席等。长期致力于对容闳和香山文化的研究,撰稿并策划纪录片《容闳》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获中国影视大奖提名奖、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著有书籍《跨越——珠海新闻舆论监督聚焦》《先行者容闳》《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本书被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