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团队】磅礴的岭南之歌,晕染我的灵魂底色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蔡欣彤 发表时间:2024-08-21 10:17

“自北向南,中原文化绵绵不断;

海风拂面,海洋文化浪潮澎湃……”

伴随着朗朗的童稚之声,我来到琶洲10.2馆的青少年读书区。今天是2024南国书香节《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的发布会,也是主编江冰院长及刘茉琳教授的羊城书展分享会。令我惊讶的是,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分享会,却全场座无虚席,有许多亮晶晶的孩子和妈妈们,有知性优雅的女性高知分子、还有白发苍苍的学者老师……

江院长说,他是不会讲粤语的广州人,在他听来,粤语像鸟叫一样动听,但是他比很多会讲粤语的广州人更爱这座城。他还谈到他的成长历程,经历五个城市,却在广州找到了他的“岭南乡愁”。

还在广东财经大学当院长的时候,江冰老师就关注到了岭南文化,那时,它还是一个弱势的、少被关注的孩子,但在江院长眼里,它却是被世人忽略的瑰宝。近代史中,广东的地位赫赫有名,而它的文化却被大家严重忽略,这究竟是为什么?冥冥之中,江院长仿佛肩负着一份责任,他挖根究底,四处探索岭南文化的奥秘,并为它深深着迷。

image.png

“它是中原文化在这里的落地,然后跟本地的文化又经过2000年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间,不断受到海风的吹捧,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广东,这座‘新文化的先锋队’和‘旧文化的守旧地’,散发着矛盾而无比神奇的魅力。”

随着两位老师的侃侃而谈,我的思绪飘到两年前,江冰院长找到我,说让我写写粤西文化,他已经开头一小节,叫我补充剩下两节即可。在此之前,对于家乡粤西,我一直处于蒙昧之态,我在这里读书、生活,我对家乡的感知仅仅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和道听途说的神话传说,又如何去真正深入它的核心?

在看过江院长的《岭南乡愁》之后,我无比讶异而又深感惭愧,他笔下的岭南场景我似曾相识,却又对细节一无所知,原来我从来没有真正深入生活,没有深入认识身边的人和事。为此,我开始翻阅无数书籍,从亲人的讲述了解故乡:

雷州半岛——一个因“雷”得名的地方,一个散发着野性和义气的民族,这里自古以来灾患频繁,被视为蛮荒之地。如它的名字一样,这里人的性格暴烈而热情,热爱吃白切食物。这里还有无数瑰丽的传说故事:雷神陈文玉、冼太夫人、石狗图腾、东海道“黑木神”……且因为特别的缘故,我在工作当中接触到了大量来自家乡知名企业家,在访谈中,我感受到雷州半岛人白手起家摸爬滚打的韧性、方言不一却渴望团结的肝胆之情、功成不忘桑梓情的赤子之心,以及在红土地中走向世界的野心。

因为江院长的启发,我渐渐深入我的家乡,我开始追寻“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从孕育我生命的土壤寻找答案,找到我的根,我的灵魂底色。曾有很多年,我如叛逆的孩子般离开家乡,如今我却渴望它丰沛的乳汁。作为广东人,我也热切盼望岭南文化迎来它真正的舞台,被众人所知所识,被世人喝彩。

座谈会期间,刘茉莉老师提了个问题,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她说,江冰院长是朋友圈里幸福感最强的一个人,天天活得赛神仙,畅游天下美景,尝遍无数美食佳肴,散文佳句信手拈来,如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江院长说,我有个习惯,就是记录生活,我写了30年日记,读书时爱在书中做阅读批注,现在每天都要发几条朋友圈,一定要那种新鲜滚热辣、充满着烟火气的朋友圈。

原来,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用心经营。

image.png

最后,是孩子们的朗诵分享环节。当诗意的岭南文化的评述从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中流淌出来时,我既惊讶又感动,他们用天真的灵气与古典的岭南之气接壤,从而使得古老的文化有了传承的力量,有了新生和不断壮大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小,但只要每个人都努力一点点,微光终会汇成火炬,岭南文化才能茁壮成长。

座谈会结束后,羊城书展楼下的餐厅,我们小团队四人吃了顿快餐,江院长吃出了一根头发,燕娜师姐吃出了一根棉丝,我的意面硬得咬不动,琪姐居然说排骨很好吃。我们吃得很幸福,吃饭的人只有零星几人,保安悄悄关掉我们头顶的灯——他想给予一种离场的暗示,但我们不为所动。我们在黑暗的地方谈婚姻、谈压力、谈当下人的精神状态,谈岭南文化研究的稀缺性,谈论《我的阿勒泰》电视剧,琪姐说,巴太没有任何吸引她的地方;我说,巴太的雀斑是很好看的。说着我突然间看到江老师脸上的雀斑,那是像星星一样坚韧的、有生命力、不能轻易撼动的岁月之光。让我想起书中对岭南文化的描写——“如此磅礴大气,表面不动声色,内里坚韧不拔”。

image.png

作者简介蔡欣彤,95后,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世界华文青少年创意写作大会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