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去北京路晚餐,走过《好嘢!北京路》场景连串。想起章老师主编此书的种种:是否由我写北京路食一章,有争议有作者抢。
章老沉吟后拍板:还是江写。于我鼓励!
会后召集十位餐厅老总座谈会,皆言广州食客十之有七为外地人,所以外来客写粤菜尤其欢迎。我倍加鼓励。
多人询问我为何钟情粤菜——
我答:地域文化特征在方言与特色小吃中最为彰显,粤语我不灵,只好在粤菜上多下功夫,多食多写,以补短板。
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岭南,读懂广州。
广州北京路就是美食街。
“大头虾”餐厅前等位众多,排排坐,等叫号;湖南臭豆腐居然排长队,全体年轻人。
夜色撩人,食客盈门,一街人气充沛。
新大新大厦上的大屏幕对着北京路街口。惊心动魄地让宇航员伸出了手,场景诱人,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夜经济繁荣,让人欣慰。
除了被誉为“近代洋楼博物馆”的盐运西社区、祠堂式传统建筑的万木草堂、前身为王氏书院的青年文化宫,正对步行街仿欧式古典风格的财政厅大楼——
北京路重要历史场景之一,还有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
加上唐末五代十国之一南汉国,广州仅有两个封建割据政权王宫所在,古城政权历史中心地。
呼应着北京路步行街上的清代古城模型、宋明元街石层积,2200年历史足迹清晰可见。
中国一线城市老而弥坚,活力依旧如初,资深广州是也。
博物馆展出考古发现宫署遗址青铜鼎上镌刻“蕃禺”二字,苍劲有力,清晰明朗,一如初见。
考古的好处就是呼应史料典籍,不但有记载,而且有实物确认。
秦始皇派大军征讨岭南,秦将任嚣筑番禺城,就是今天北京路一带。因此2200年古城,先有城名“蕃禺”,汉朝才有“广州”称呼。
博物馆之奇妙还在于各地藏品交流。
古称丹徒的江苏镇江亦有“吴地文物”展出,藏品丰富多彩,让我对近日刚刚访问的镇江刮目相看。
吴越相争之吴国与中原周王朝有血缘关系,青铜品直系中原却又有自身变化:
比中原更为精致婉约,看来气候风景亦影响物件塑造风格。
战国兵器戈与剑看得寒心,直扎心窝。
人类历史就是金戈铁马冰河,野蛮与文明恰似硬币两面互为映衬,血泪斑斑呵!
站在北京路上,遥想两千多年前——
路的尽头就是汪洋大海,汉文帝派大臣陆贾来说服赵佗称臣,赵佗有意冷落三月不见,陆贾在海边“筑城以待”,静心等候。
或许,诚意感动赵佗。赵不但见了而且被说服向汉称臣,并给文帝写了一封信。
《报文帝书》被中山学者邱树宏先生直呼为“岭南第一书”,字里行间可见赵佗才智过人,善言会道。
其自诩与辩解,颇具《史记》风采:
不卑不亢,音容笑貌浮现;包括指责吕后:提供牛羊,只给公的,不给母的……
文字中有一种调侃与自嘲,兼具文学之想象空间。相隔千年,读之有味,远非八股呆板。
难怪当代学者高度评价:
两个皇帝之间的重大问题,靠着信件往来就解决了;这便是号称“史上最贵书信”的“半壁江山一纸书”的故事。
还有一种说法不无神秘,萦绕心头:
从越秀山顶五层楼之高处,至北京路之尽头,乃广州古城龙脉所在,千年一线,不变如初。
城脉、文脉、商脉,思之良久,不免心潮澎湃,思接千载。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唐朝张九龄的诗句,至今读来依然亲切。
历史一幕幕眼前一晃而过,我与先人心有灵犀,息息相通。
北京路呵北京路,一直在读你,千遍万遍不厌倦。
读懂广州,魅力无穷。
2024-6 广州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