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广州进入独口对外通商之后,全国各地运到广州的货物多达八十多种......”这是《广东简明史》的一段记载,该史志书还记载了通过广州十三行出口的货物中,包括了山西、陕西、四川等6个省的“麝香”。
麝香,来自雄麝的香囊,其分泌和贮存的麝香有“软黄金”之称。自古以来,麝香作为香料或药材,在当时清朝的重要出口商品。既然作为重要出口商品,那么,到中国访问或传教的外国人,也会关注到麝香,并留下了记载。
我们来看看,外国人的笔下,当时是怎么描述中国麝香的呢?
麝香的出口
在广州十三行的兴盛时期,在美国洋行工作的亨特,亲历了各种货物的进出口,他在其著作《广州“番鬼”录》中,有这样的描述:
外国商馆是以元或分来记帐的,按照惯例兑换率为1元等于0.717两。只有一种特殊情况例外,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他们采用较为合理的中国币制。如生丝付款每元等于0.75两,茶叶每元等于0.72两,麝香每元等于0.75两。
亨特在记录中,列举的生丝、茶叶和麝香,都是重要的出口物资,而且列出了当时出口的价格,也足以说明,当时的麝香在对外各种出口物资中的重要性。
虽然中国的丝绸、药品等在广州十三行兴盛时期,大量出口到欧洲,但这些商品的出口历史悠久,当时在秦汉或唐宋时期,就有陶瓷、丝绸、药品等出口了。只是,当时的出口,不是中国人直接对欧洲人,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运到欧洲。对此,英国人彼得·弗兰科潘在其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有相应的叙述:
犹太人能用流利的阿拉伯语、波斯语、拉丁语、法兰克语、安达卢西亚语及斯拉夫语和人们交流。他们立足于地中海地区,但似乎经常前往印度和中国,带回麝香、沉香、樟脑、桂皮和其他东方特产。
可见,我国出口麝香的历史悠久,而到了清朝,尤其是在“一口通商”后的广州,全国各地出产的大量优质麝香,源源不断地通过广州输送到欧洲及世界上更多的国家。
麝香的生产
麝香作为我国的重要特产,它是怎么被产生出来的呢?我国的医书,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有众多的记载,但对天然动物麝香的生产过程,并无更多细节性的记载。但古代到中国旅行的外国人,却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曾在潮汕地区被广东官府关押和旅行的西班牙人阿德里亚诺·德拉斯·科尔特斯,根据他在岭旅行期间的观察和记录,于1625年出版了《中国纪行》一书,作者也注意到了麝香,他在书中写到:
在中国,真正有钱的只有皇帝本人,所有臣民上缴的赋税全都会运到他家.....根据皇家公文的详细记载,账目中的净资产数额十分巨大,可达到每年—亿五千万甚至是一亿六千万,包括金银、麝香、稻米、丝绸和其他东西的价值。
科尔特斯到广东的时间,正是中国的大明王朝时期,国力依然强盛,当时的麝香,在国内也是珍贵物品。
他还观察到了麝香的生产过程。他说,“麝”不是一种狗,也不是猫,也不是鹿。除不长角以外,麝总体上和鹿长得很像,它有着尖尖的嘴巴,皮要比鹿皮更粗糙,不过颜色几乎是一样的,它的尾巴很长,末端有一撮白毛,腿很白,很长很细,小蹄子分开,就像山羊蹄一般,体形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鹿。
在西班牙人的笔下,对“麝”这种动物观察的非常细致,描述的也非常到位。毕竟,外国人对东方古国的一些新鲜事物,往往都观察的非常细致,而国内的文献,难得有如此详细的记载。
当然,科尔特斯也记录了取“麝香”的过程:这种叫“麝”动物的肚脐上有一个小袋子,里面分泌并且充满一种血液或者其他液体,叫作麝香,如果要在不杀死麝的情况下取下小袋子,就必须等里面的麝香成熟之后才可以。
当时的中国人还告诉这个西班牙人说,麝的乳头向下与小袋子连接,如果在麝香尚未成熟时就把小袋子割下来,那麝香会流出来,麝就会受到伤害甚至会死亡。麝香成熟时,这些动物也会自己在岩石上摩擦自己的腹部,麝香会被干燥并且脱落。随着时间推移,另外一个新袋子就会长出来,里面又会生出新的麝香。
根据《汉语词典》解释,麝香是雄麝脐部香腺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作香料或药用。可见,西班牙人对麝香的记载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除了西班牙人科尔特斯观察和记录到了麝香,比他更早一些的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他根据从澳门到内地的传教士提供材料,于1585年编辑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该书中也记载了麝香:帝国盛产麝香,该物源于一些动物,将其捕获后敲死,先在出血的地方死死地将其捆牢,等骨头已经断碎成块,再将其放在容易腐烂的地方,待其骨头全都腐烂,再将其连皮割断,一束束捆好.....。
或许是门多萨本人并没有到过中国的缘故,他在著作中对从动物身上取麝香的记载,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古人取麝香,并非将动物杀死。尽管如此,但他提到了麝香,说明当时的欧洲人,已经关注和研究来自中国的这种香料或药品了。
哪里产的麝香更优质?
自古以来,我国多地及印度等国家均生产麝香。那么,哪里产的麝香更珍贵呢?
我国明代的权威医药典籍《本草纲目》记载:“麝出西北者香结实,出东南者谓之土麝,亦可用,而力次之”。对比下李时珍的记载和《广东简明史》中对国内各省出口麝香的记载,我们发现,在清代通过广州十三行出口的麝香,主要是来自山西、陕西、四川等西部地区,这与李时珍的记载是吻合的——最好的东西,拿来出口,才更有竞争力嘛。
而李时珍也说“出东南者谓之土麝”,也可以做药用,只是效果差一些。我们看看外国人对此问题怎么记载的呢?
西班牙人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中说“中国出产的麝香如不掺假,远比印度的麝香更细腻,因为印度的麝香常掺杂着小铅块和其他东西来压分量。”可见,当时的西班牙人认为,中国产麝香比印度更优质。
比西班牙人记载中国麝香更早的则是唐代的阿拉伯商人,他们到中国进行贸易时候,观察和记录了麝香,根据唐代阿拉伯人写的《中国和印度见闻录》中记载说,他曾听一个中国人说:
中国“麝香鹿”生息的地方,实际上是在遥远的西藏,西藏出产的麝香比其他地方更好,因为生长在西藏境内的麝香鹿,吃的是甘松,而且西藏人把麝香鹿的腺囊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装进小瓷罐里密封起来,完好无损地运到阿拉伯去。
我们知道,分泌麝香的动物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同样是“鹿科动物”,其外形有相似,因此,外国人将其记录为“麝香鹿”也可以理解。
阿拉伯人还在书中说,在西藏产的麝香中,麝香鹿留在山间岩石上的麝香,质量最好。麝香积在肚脐边的腺囊里,宛如血液滞留在肿块内一样。肿块大了麝香鹿感到又胀又痒,便把肚皮贴在岩石上磨擦。肿块一破,里面的东西随着流了出来,这就是最好的麝香。此后,待伤口愈合了,麝香鹿又重新把体液分泌出来。
对现代社会而言,作为名贵药材和香料的麝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目前大量的人工制造的麝香供应市场。如果你对这种产品有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上述提到的书籍,了解外国人笔下的中国传统药材。
名家简介:
董兴宝,山东潍坊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广东工作6年,曾担任广东清远市政府文化顾问(2014-2018年)。主编出版过《北江茶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清远故事》(新华出版社2017年出版)和《中华洞河之道》(广州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