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工匠怀绝技 齐心盖大屋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月华 发表时间:2024-06-24 10:02

西关大屋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趟栊门、满洲窗、花罩……单是这一个个物件,就能把这座城市特有的风情传递给人们。今天,就让我们去“结识”一群身份普通、却都有着一手绝活的本地工匠——“三行仔”。

泥匠、木匠、石匠统称“三行仔”

在一两百年前的广州城里,“三行仔”这个说法,是对三个行当里做事的工匠的统称,即泥匠、木匠和石匠。泥匠砌墙盖瓦是高手;木匠擅长制作门窗,本事没得挑;石匠也有一手绝活,西关大屋里随处可见的石雕,就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为了“结识”这一群人,让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穿越游戏。你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晚清年间,成了广州城里的一个做丝绸生意的商人。这几年行情不错,你挣了不少钱,就打算在龙津街一带盖一栋大宅子,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地很快就买好了,接下来就准备盖房子了。要盖房子,就得请匠人。在广州这样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这可一点都不难。全城大大小小有1000多家建筑店,都可以接你的单子。你可以去大新街上的“温大利”、成泗栈,或者牛乳桥(今清平街一带)附近的宗容记,那些都是业内名店,就是报价会高一点,如果不怕多花钱,请其中的任何一家,都能把活干得漂亮;你若想少花一点钱,那就找一家名气略微小一点的店,其实质量也差不到哪儿去。要知道,广州工匠的水平,在全国数一数二,在工艺质量上,你还真不用太担心。

在老西关街道上,建筑店非常好找。那时无论砌墙,还是盖瓦,都要用到石灰,所以几乎每家店里都有一个硕大的石灰池,你瞅准了走进去,一问就行。不过,这些建筑店大多“不养闲人”。建筑店老板接了你的活,才会去雇用泥匠、木匠和石匠。

建筑店找工人也有固定的地方。每天一早,城里待雇的工匠都会聚集在一些马路口和十字街头,等着活计上门,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市集。日子久了,聚集在各个市集上的工匠和前来雇人的老板熟了,就慢慢结成团体,给自己起个行号,叫作“某某堂”。老板和工匠一同加入该“堂”,缴纳“入行费”,并用这笔钱购置房产,供奉鲁班。所以,如果你想绕过建筑店,直接去市集找工人,一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谁都不会为了接你这一单活,坏了堂里的规矩。

本地工匠齐心协力盖大屋

建筑店老板的效率还是挺高的,很快泥匠、木匠和石匠都到位了,新屋的方位、形状、高矮也都根据“风水龙脉”的情况定好了,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打桩,是修筑西关大屋的重中之重。那时打的都是杉木桩,高度足有两米,入地的尖端涂上厚厚的一层柏油,以防地下水汽侵袭,使得木桩枯朽。打桩的桩锤也有1.5米高,三面安有插手,俗称“三星锤”。打桩时,三个工匠站成一个三角形,每人各持一个插手,然后一齐喊着号子,把桩锤高高举起,用力将杉木桩打入地下。这不但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所以技艺高超的打桩工人从来都很吃香。

打完桩,就该砌墙了。西关大屋用的多是大青砖,先由泥匠手工打磨光滑,然后一层层拉线往上砌。此外,那时的大屋室内外都要用砖雕装饰,刻上龙凤狮豹、古代人物、各色花卉乃至凹凸文字的对联,这些都是泥匠必须掌握的手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优秀的泥匠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

泥匠忙着砌墙盖瓦时,木匠也没闲着。我们熟知的“趟栊门”“屏风门”“满洲窗”等都出自木匠之手。西关大屋的三道门——矮门、趟栊门和大门,从上到下没有一颗铁钉,全由木匠手工对榫而成,满洲窗和屋顶金钟架梁的榫口也不能有一丝瑕疵,这样的手艺,真当得起“绝活”二字。此外,门窗上的花鸟虫鱼、龙凤狮虎以及各色人物,都由他们雕出。今天人们细看耀华大街和龙津西路存留下来的西关大屋,也会打心底里承认,这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木匠称得上是半个艺术家。

除了泥匠、木匠,我们还得提一提石匠。“西关大屋”上,除了砖雕、木雕,也少不了精美的石雕,这些都出自石匠的巧手。不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随着水泥的日渐流行,石匠的生存空间日趋狭窄,石雕工艺日渐凋零,真让人有些遗憾。

齐心协力盖大屋的“三行仔”有一个共同的祖师爷——鲁班。农历六月十三俗称鲁班先师诞,每到这一天,城内的建筑店都要大摆宴席,庆贺师傅诞。每到这个时候,城内就有很多妇女拿着碗碟,来到各店门口讨要饭菜。她们相信将这些饭菜拿回家给孩子吃,就能让孩子沾一点鲁班的聪明和智慧,成年后学好手艺,就能长长久久有饭吃。由此可见,那时“三行仔”虽然看上去普通,但日子肯定过得不算差,否则“鲁班先师诞”也不会这么有影响力。无论在哪一个年代,一个人能扎实学艺,凭本事自食其力,都还拥有不错的人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