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南越王墓博物馆,生动呈现两千年前广州生活的一个侧面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4-06-15 15:42

我一向认为要了解岭南文化的起源,可以看三座博物馆:北京路南越王国宫署遗址博物馆、越秀山下南越王墓博物馆,以及越秀山顶五层楼广州博物馆。

a19c5072859bc55274e8b0e96d21e841_.jpg

其中南越王墓博物馆最生动地呈现出两千多年前广州生活的一个侧面。当然,属于南方帝王贵族的生活。

宫廷面貌与帝制,大格局仿秦汉,属于北方中原文化落户岭南,又与楚文化、百越文化交流融合。

可以视作岭南文化起点之一。

一百一十多平方米的古墓,如果按照现在都市人的房屋看,是一个不大的套间。但其中埋藏了1000多件文物。

image.png

丝缕玉衣、龙钮金印等可以确认墓主人南越王国二世的尊贵身份。

eaa054c1642e2a686026d0c134d3bff0_.jpg

皇室宫廷的器物堆积,活人殉葬,墓室格局等等,全是“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呈现。

其中美食被认为是“食在广州”的起点:

烤肉炉子、饮酒酒杯、鼎釜瓢勺、大型编钟、道家的炼丹、出海的舟船……

那只造型精美的烤炉,中置炭火,边放肉片,仿佛肉香弥散飘过。

344f2994d03cfec916d07d7bced06f22_.jpg

c64cf075077128d03be713e65e187ab1_.jpg

9aef82b73830b0e38b4b660a9ecee0f3_.jpg

遥想二千年前,南越王在钟鸣鼎食的宫廷之中,把酒言欢,以乐引舞,乐融融惹动岭南半天云彩啊。

林林种种,无数信息在墓室中潜藏。

让我惊讶的还有这座帝王墓地居然躲过历代盗墓者,于两千多年后被新中国考古人开掘。

无数联想蹁跹而至:

一个来自北方的秦将赵佗,如何乘秦二世天下大乱之际,割据岭南而称帝立国?又如何活到103岁,让儿子死在自己前头,传帝位给孙子赵眛?

——也就是南越王国九十三年王朝皇帝的第二世,墓室的主人。

而赵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赵佗新丧,赵眛即位。闽越国乘机出兵进犯,缺乏征战军事才能的二世王采纳了一个明智建议:

借汉军削弱闽越的方案,成功化解兵事,又向汉廷称臣,维持君臣关系。

同时,派太子赵婴齐去长安当质子,自已则称病不去长安朝见天子。

死后,汉廷谥号为“文王”;在位十五年,死于公元前122年。

赵眛循祖上旧制,维持了赵佗“和辑百越”的基本国策,偏居岭南,与中原相安无事。

大致是一个守摊子少创见无气魄的小国郡王。

仔细观看宫廷器物,衷心赞赏工匠精湛技艺,直至巧夺天工之境界。

比如丝缕玉衣,比如精致金印,比如多格香炉,比如全套装饰挂件,比如完整编号的大中小号编钟。

f835294fc0d736d8b015f5753e2a99b9_.jpg

10b42bd6bfd38ee4976631a2b4bdd051_.jpg

铜鼎上的图案画像,多处有“蕃禺”二字,注解广州古城起源。

你看,如今广州原点图案就取自此墓地出土文物上的水中行舟。那只两头翘的大舟,让我一眼就想到龙舟。

8411703a926a14dcea52c2e268390cf6_.jpg

由此想起:古时工匠不焦虑不浮躁,专心致志,一生只干一件事。

又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与怕,我们又怎知当年工匠没有各自的悲欢离合呢?

今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佇立越秀山下,不禁感慨万千:

好在有文字记载,好在有考古器物,好在有博物馆在,隔着千年犹见古人。

墓室或许宣告某个人生命的终点,但一方烟火却薪火相传。

19dae55e33c9f71cde59d3147749924c_.jpg

b3b5e8b1a718a2eba859d50b4d2399ce_.jpg

往事并不如烟,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构成我们华夏文明的岭南记忆。

千载岁月悠悠,唯文脉一线千年;“文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花城广州,芬芳馥郁;古城美好,岁月美好。

(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6 广州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