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东莞城市的“先锋性”,突然击中了我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4-06-09 16:37

东莞塘尾村古建筑群,居然是“国保”建筑,档次不低。进入一屋老瓦下召开会议,话题跨度极大:

农耕文化、文化乡愁、文化延续性、根在哪里、价值在哪里?如何活化孵化?理念如何与实践沟通,乡村振兴如何落实?

问题很多,并无标准答案,却恰好呼应今年的高考北京卷的语文作文题目。

高考题目出到山穷水尽之时,问题本身就成为题目,可以想象出题者反复纠结后之选择。

说回东莞塘尾村,国保级历史文化古村。

乡村李姓,源自甘肃,南宋末年迁入,应当与战事有关。村庄布局讲究,说明宗族有文化、祠堂有凝聚力。

不知为何供奉一神康帅,这位抗辽武将如何与李姓宗室如此亲近?年年康王诞,化为宗族记忆。背后故事,引我遐想。

康王乃宋朝龙捷指挥史康保裔,河南洛阳人。据《宋史》记载:

其人“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矢无不中”。与辽军血战而死,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

后被神化为“康王”,又称“康帅”,广东东莞石排镇、高土步镇有康王庙,广州的康王路亦典出于此。

康王从未到过岭南,但影响岭南1000年。他由人到神的完成,恰恰是岭南人民对中原传统的一种致敬!

由此细细思量,亦可看出岭南文化一大特色:根系中原,民间信仰亦与中原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今李姓多移海外,村中大宅由村委会出面引入艺术家。艺术家的生活美学,自有一份古风情趣,或许可为活化古村发挥作用。

令我欣喜有二:

古村已在不断修缮中逐步恢复原貌,古风依然,风韵犹存。民居、天井、祠堂、门楼、石雕木雕图画,件件可以细细品味,静静欣赏。

已有北京企业准备投资改造,未来蓝图令人瞩目,不但可以成为多功能的历史文化古村落,而且可以创造效益及就业岗位,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从古村坐车,几分钟即进入“潮玩之都”大厦,另一个世界呈现:

无数超现实的玩偶扑面而来,年轻人时尚潮流的形象目不暇接:

现代风,世纪风,潮流前线…

大跳跃,大穿越,跌宕起伏,让我即刻兴奋:

仿佛千年古村瞬间位移至潮玩之都。

“世界工厂”到“潮玩之都”,蝶变新生,华丽转身,我一时迷失于变幻莫测之境。

东莞城市的先锋性——在一个小雨淅沥的下午,突然击中了我!

时尚潮流,或许与莞邑传统文化场景构成强烈反差,但古今同在的城市空间,却真真切切生长出一种属于现代时尚潮流的“东莞式先锋性”。

大跳跃、有新意、可突破——九个字蹦出脑海,思绪万千,翻腾跃动,一时难以条理。

但直觉“潮玩之都”中有思想泉水正咕嘟咕嘟冒出地面:

代理加工、授权二创、自主品牌、输出文化四阶段犹如爬坡。艰难进程中当有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故事。

东莞人自豪地告诉我:

——东莞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要找到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才能保持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

——东莞积极打造“潮流东莞”城市名片,发展潮玩文化意在推动东莞整个潮玩产业的发展。

我此刻对东莞刮目相看:

一个GDP万亿、人口千万的地级市,对标天下富庶的苏州。借用汤显祖话:“气脉雄如此”,由来是东莞。

同时,合乎我的另一想法:

粤港澳大湾区将在未来50年、100年为中国提供新质文化:从产品到理念,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

为东莞一赞!先锋而前沿理念贯穿的思想会产生一种力量:

静时润物细无声若春雨,动时汹涌澎湃若海潮。

我看见:

东莞有黎明的一道曙光,灼灼其华,熠熠生辉。

2024-6 东莞至广州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