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2024广美毕业展观察②:当工艺美术遇见大数据大模型,谁更“无可替代”?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4-06-09 08:53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日前,2024广美毕业展进入第二期展出阶段。跨媒体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等学院学子作品纷纷亮相。其中,广美工艺美术学院以“无可替代·方寸”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106位本科生和12位研究生的毕业作品进行展示。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广美工艺美术学院自去年起将毕业作品展主题设定为“无可替代”,探索传统工艺的独特价值。“于方寸间见万千气象,在细微处展宇宙乾坤,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方寸,是工艺者内心的方寸。”广美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向记者解读本次毕业展亮点看点,并表示,在以大数据、大模型为中心的当下,守住工艺中的方寸之心显得尤为重要,人的价值恰在其间得以凸显。

数字作为创作手段

齐喆以“恭敬心”为主题撰写展览前言,强调这是对工艺美术这一传统而又现代的学科的敬畏与热爱。“我看到,同学们对自然馈赠的物料葆有恭敬心,对传承有序的技艺葆有恭敬心,对灵光乍现的巧思葆有恭敬心,对作品制作中所消耗的时光也葆有恭敬心。同学们传承着中华工艺的精髓,同时又将现代审美和科技手段融入其中。”

展览现场,不少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鲜明的新媒体时代特征,有不少同学运用三维建模、三维打印乃至人工智能技术,又融入了传统工艺的材料和技能。甘静仪的《数字漆景》是将数码绘画与漆艺技艺结合在一起的尝试:将日常生活中发掘的具有潜力的、有趣的图像,转化为抽象梦幻的漆技艺效果,运用变涂技法画出发散状的肌理,将具象图像,演变为夏天的热浪。

周博文《太阳之花》则是Z世代视觉经验转化的代表。作为与动漫二次元共生的一代,作者以绘本画面为灵感,通过工艺美术展现其视觉经验,使用瓷泥、铁白陶,并将其与色粉混合制成色泥,进行泥板拼接、捏塑成型,作者尝试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手段,以立体的形式汲取平面绘本的形式语言,希望能够直观地展现场景画面,叙述人物故事情节,同时拓展陶瓷材料独特质感的表现力。

当人工智能冲击艺术创作,有的学生则以其实践,思考其中关系。杨善钧在其作品《太阳神鸡》的制作过程中,原计划首先应用人工智能建模,再通过3D打印出来,最后上漆。但作者发现人工智能的建模始终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于是最后还是回归传统泥塑的方法,完成毕业创作,并将整个过程及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写进毕业论文。

转化作为文化自觉

“如何将古老和传统,与当代审美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大功课。”在齐喆看来,当下的工艺美术从业者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空隙中,以非规模化的形式保有一定存量。“在这个时代,工艺美术从业者需要拥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和灵感,将其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达。”

在展览现场,有不少作品灵感来源和审美精神上溯古人。杨成林《交融系列》由多件陶器组成,融合了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中“天圆地方”及“三足鼎立”的意象。作品形制致敬了中国彩陶文化中的三足器,在风格上突出单纯简约,表面特意通过做旧处理,还原古人整体审美。在这类作品上,齐喆看到今天的不少学生正在追溯远古的审美精神。“单纯简约是中华传统工艺文化的一种重要传统和风格。工艺美术继承的是传统精神,而不是简单的面貌。”

谢婉婷《狩猎》通过特别处理,呈现作者对文物文化的认识和思考。这组以素髹黑漆脱胎长弓为主体的系列漆立体作品,附以多个组件,描绘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神秘主义的狩猎场景。据介绍,灵感来自于汉代墓葬出土的明器。其中的长弓灵感来源于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的出土漆弩。“弓箭是实用类杀器,但冥器则失去实用功能。我使用深沉暧昧的大漆,为它们附上一层脆弱精致的皮肤,使之‘无用’,从武器变成了法器。”

对非遗进行艺术表达,也是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汕尾的陈祉仪运用了麻编、漆工艺、草木染等工艺技法,创作了《自小缀父去牵》的艺术装置,旨在将汕尾渔歌进行视觉化呈现。汕尾渔歌是汕尾市重要的地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失传的境地。陈祉仪表示:“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汕尾渔歌中藏匿的精神内涵,了解疍民与大海为伴、与风浪搏击的岁月。”

艺术作为社会实践

近年来,不少同学有了更多时间在他们的家乡做调研,他们对本土文化、身边事物逐渐产生兴趣,并深入、持续、系统地走了进去,让工艺美术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在齐喆看来,工艺美术的非规模化是一种更加灵活、多样和个性化的生产方式,也意味着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与不同领域的从业者进行交流和碰撞,让工艺美术走得更远更稳。

面临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问题,何嘉昊深入粤北乡村,挖掘瑶族文化遗产,融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创作《乳源瑶族主题系列艺术装置》。作品将竹、风铃、图腾和其他自然元素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突出展现瑶族文化的独特美学和生态哲学,以期用艺术装置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与吸引力,促进文化保护与社区参与,推动乡村旅游新生态建设。

艺术作为社会实践方法,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去年毕业展上,何彦润的毕业设计《渔樵札记:檬子垭村》以工艺美术的方法进入乡村,对乡土的朴素工艺进行采集与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在新的一年研究生学习与创作中,何彦润在其家乡四川通江县西郊村,创作镶嵌壁画《乡皴法:乡村材料马赛克实验》。作品以在地废旧材料为依托,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展区初评。

陶瓷不仅是物质材料,更是中国人的文化材料;而大漆也不只是涂料或装饰,更是自上古以来历代中国人传承的美学与精神。由此齐喆表示,工艺美术承载着人们对物料物质与其历史的关系和认知,自然物质和人类手工的关系,体现着人的自我价值。这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在学校展厅,更在田间地头,是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