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古祠新韵②|广州增城探索石屋改造之路:古祠新貌,别样风采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马灿 发表时间:2024-06-07 16:37

祠堂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如今,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下,增城的古祠堂正迎来新生。依托俊美的绿水青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古朴祠堂“变身”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红民宿,向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市民群众讲述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印记和精神传承。


古祠堂诉说村庄历史

邓村村位于派潭镇东南部,是典型的岭南客家古村落。进入邓村,一座高大古老的建筑便展现在眼前,它便是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邓村石屋。

石屋前身是客家围龙屋,青砖黛瓦,古韵悠长。而祠堂是围龙屋的“心脏”,也是维系宗族情感的核心力量。

宗族围绕祠堂聚居,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祠堂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大家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其中,两处是增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威武祠堂”及“石屋北门楼”。武威祠堂坐西朝东稍偏北,五间三进,总面阔20.5米,总进深41.5米,占地面积850.75平方米,经过百年时间洗礼仍旧精美绝伦。

祠堂头门前设四步廊,檐柱挑头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次间两条石虾弓梁各置一只石雕狮子,墀头上部及衬祠墙楣分布着彩色的灰塑花鸟纹,纹路精细,惟妙惟肖。而且,内檐、廊、柱、门皆施彩绘画,木雕、石雕、灰雕丰富多彩,山水、花鸟元素随处可见。漫步祠堂,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精致华美的装饰相得益彰,错落有致的时间与空间感油然而生。


“古”与“新”融合共生

2015年,在增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派潭镇启动邓村石屋岭南特色村落建设,该项目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打造精品民宿。通过文旅赋能,实现了“空心村”向“网红村”的蜕变。由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整合旧祠堂、古碉楼和70多间空置旧房屋,建设邓村石屋精品民宿。民宿占地约3800平方米,拥有客房33间,是广州唯一的古村落精品度假酒店。


建设农民新村。通过文旅融合,绘制了“农村美”“农民富”的路线图。由市场主体捐建,对石屋旧村场进行整体拆除,规划新建了74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的乡村别墅,以及配套的村民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无偿交回村民使用,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完善配套设施。通过文化铸魂,加深了文物与非遗的融合。一是由村民自筹建设,并整合利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完善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充分利用舞渔灯、舞貔貅等本地非遗项目,吸引游客参与非遗传承保护,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热起来。

邓村村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引入市场主体,结合传统建筑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广州增城探索实践乡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派潭样板”,让村民充分享受了农村建设发展的成果。

接下来,派潭镇将深入实施“百千万村工程”,以石屋为核心,加快智慧谷文旅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整合周边山水林田河湖、中共增城县委旧址等资源,联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和红色旅游示范区。


挖掘祠堂古文化,打造文明新高地

如今,再次走进石屋外围,盎然绿意已将人包围,穿过蜿蜒小路,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庞大而古朴的客家围屋坐西朝东,采取长方形的四合院式布局,背靠山冈,面朝禾坪和月塘,约6层楼高的古炮楼耸立一侧,气势威严。

石屋山水环抱,在青山、竹林、田园、池塘、河流、溪泉与果园之中,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展示出一幅田园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精美画卷。

武威祠堂已成为民宿的接待处,设置有书室和茶座。游人往来,既可欣赏古建筑之美,也可在此静静看一本书、饮一杯茶,在活色生香的古祠堂触摸历史脉搏,感悟人文情怀。

事实上,邓村石屋焕新颜是增城探索文物保护利用路径,发展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增城中新镇濠迳村明代祠堂,经修缮后活化为“金山地质博物馆(广州濠迳分馆)”、新塘镇瓜岭村的祠堂修缮后活化为“民主议事厅”“新甘泉书院”“老人活动中心”、中新镇崔太师祠经修缮后活化为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祠堂文化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民宿协会理事长戚兴华说,一方面,祠堂通过对先祖的尊崇,对村庄迁徙繁衍的阐述,展示这个村庄的历史。另一方面,祠堂是一个姓氏宗族观念、血缘关系、历史档案、道德情操、精神风貌、文化底蕴的缩影,它是历史的延续。

他说,崇敬祖先向来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图腾,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祠堂是姓氏宗亲的精神支柱,是家风家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通过各种改造、修缮后,古祠堂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和文化,这也是祠堂建筑在现今的魅力所在。”

策划 | 林如敏 刘云

统筹 | 梁怿韬 李春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冉悦文 姚利利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