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Literary Theory 名家文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文论•林伦伦】韩江之思与广济桥之念——序李英群、邢映纯《潮州有座广济桥》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林 伦 伦 发表时间:2024-06-07 15:08

小时候,湘子桥(以前不知道它大名广济桥)对我来说,只是童谣《潮州湘桥好风流》留给我的一种模糊的意象:“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 二只鉎牛一只溜”。梭船、楼台、鉎牛长啥样,长在澄海乡下的我不知道。

我的家乡在韩江支流莲阳河的出海口,从小就在莲阳河里(土话叫“大溪”)摸蚬捞虾放鹅学狗爬。家里喝的、田园里灌溉的都是清澈甘甜的莲阳河水,也就是韩江水。完全可以说,我就是韩江水泡大的。所以,如果说,对湘子桥意象的模糊,是因为没有看过;但对韩江母亲河的认识,倒是打小就深入骨髓的。

年轻青涩时,保存在脑子里的湘子桥意象成为了一种向往,有了一种想去府城看看它的冲动。于是,谈恋爱的甜蜜季节,浑身是劲,从澄海乡下,我和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外孙女她姥姥)骑了一辆农用28吋珠江牌脚踏车,吭哧吭哧地踩到了湘子桥。那时候,湘子桥是可以骑车过去的,但我们舍不得那么快地就穿桥而过,而是推着自行车,一边看着这古老的桥梁,一边观赏着韩江上游漂下来的竹排、杉排和其他船只,我还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一惨撑杉排,二惨嬷(bhou2,亩)加(gê1,家)个”。女朋友听了嗔笑:“还没有结婚哪,就想要‘嬷加个’。”!于是,不禁相对莞尔。然后,意犹未尽地进了东门楼,穿街过巷,最后到了西湖,在西湖吃了一碗鱼丸粿条。鱼丸粿条很好吃,可惜潮州的鱼丸个儿也太小了,只有指头大小,一调羹可以舀起几粒来。说老实话,当时对湘子桥真的有点失望,也太残旧破败了,鉎牛也没见着,唯一能令我们惊叹又不解的是,那架起桥梁的又大又长的石条,是怎么运到这里的?又是怎么架起来的?

年富力强时,缘分的驱使,我奉命到韩山师范学院工作。我的办公室在韩师的旧校区(也叫西校区)才林楼。这旧校区就是昔日韩师的主校区,大门就面对着湘子桥。我早上班、晚下班喜欢在韩江边走走,欣赏韩江的美景。初来乍到的时候,还曾经跟着专业的摄影师们爬上东岸边的爬藤植物的水泥架上,拍下了一支伸向韩江里的木棉花,成为我最得意的木棉花美照,后来还由学生帮我把它做成为书签。周末最喜欢的去处是韩江的江心岛——凤凰洲,从那里近观湘子桥,远眺凤凰山,真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诗句)。我最迷恋的是雨后新晴,从凤凰洲上隔着湘子桥远眺云遮雾绕的凤凰山 “三十二峰江上山”(宋·刘允诗句)的仙景:湘子桥是近景,白云朵朵,就飘在湘子桥“有亭翼然”(宋·欧阳修语)的飞檐上,倒影在水面上荡漾变幻;凤凰山是远景,“山在虚无缥缈间”(唐·白居易诗句),仿佛海市蜃楼,让人迷醉。落日下的湘子桥,桥下水光潋滟,桥影婆娑,十八梭船此刻已经解开,上游的船只鱼贯而下,船尾“卷起千堆雪”(宋·苏轼词句),从韩师西门口的大桥东岸北面朝南放眼远望,一派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唐·韩愈语)的浩瀚景致,令人胸襟大开。日复一日,光线合适的时候,我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张广济桥和凤凰山远景的美照,现在还时不时、有意无意地翻出来欣赏。

后来,参观了东门楼上的关于“广济桥历史”的文物和照片展览,又拜读了饶宗颐教授和张树人先生合作编著的《广济桥史料汇编》(香港新城文化服务有限公司,1993)才算真正懂得被尊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的极高的历史价值。而当我亲自参加了潮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关于旅游文化和宣传工作的研讨会、反复斟酌了“走过广济桥,走进潮人故里”的文案,又深切地理解了广济桥作为潮人精神寄托、家园标志的精神文化价值。

从韩师卸任赴穗之后,广济桥就成为了我的一种念想。广济桥就像回头率极高的美女,每次回潮州经过韩江大桥时,我都会让司机放慢速度,让我多看看母亲河韩江,多看看潮人家园的标志广济桥。我还拜托李英群大兄专门请工笔速写极佳的郑鹏老师为我画了一幅湘子桥全景图,想起这美女时就拿出来看看,以慰乡思。

再后来,又拜读了李英群老师和邢映纯总编的美文《韩水情》和《湘桥情结》,知道了卢瑞华等老领导们对于保护母亲河韩江的生态环境,高瞻远瞩,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知道了阔别故乡的乡亲们和艺术家们对韩江母亲河和家园标志湘子桥的思念和眷恋。思乡情之所至,韩江和湘子桥就成为了艺术家们笔下聊慰乡愁的唯美图像。看着画中川流不息的韩江,看着江上亭阁雅致的湘子桥,就令人想起家乡,嘴巴里就荡漾着潮州菜鲜美的味道,耳朵边就萦绕着潮剧和潮州音乐美妙而亲切的旋律。

而今,这些描写韩江和广济桥的美文,被潮州市社科联汇编成一册装帧雅致、图文并茂的《潮州有座广济桥》,将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得到英群兄和映纯妹的信任,先读为快,并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对韩江和湘子桥的认识,写下了上面这篇读后感,就算是向二位交了布置我作序的作业吧。

(本文发表时个别词语做了修改)

【名家简介】

林伦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兼任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