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Literary Theory 名家文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文论•林伦伦】《潮学研究(第27期)》卷首语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强国号 作者:林伦伦 发表时间:2024-06-05 12:54

本期的卷首文章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区域经济学专家陈鸿宇教授的《基于区域经济史视角的近代潮汕经济多维度循环范式研究》。近几年,陈鸿宇教授负责主持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重大项目《潮汕经济史》的主纂工作,搜集、披阅大量潮汕经济史文献资料,主编了三卷本(古代、近代、现代)100 多万字的《潮汕经济史》初稿。我有幸得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信任,作为这个项目成果的审稿人,拜读过这部厚重的史稿,深感其丰富的文献资料发掘之不易,其对经济史的分析研究也能发前人所未发。陈鸿宇教授的这篇大作,基本上是基于这部《潮汕经济史》丰富的文献资料做出的分析、研究和归纳。文章指出了潮汕经济发展与海外移民、国际贸易和文化交融三个维度的紧密关系,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无论对于潮汕经济史的深入研究,还是对于当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从各个栏目的论文来看,本期的突出特色是“资料”。

一是历代的文献资料。新发现、发掘的文献资料是写好论文的扎实基础。吴榕青、李国平的《“韩愈在潮州”的历史与想象》梳理了宋元潮州方志《三阳志》《三阳图志》中记载的一些关于韩愈治潮的传说,描述了潮州人早期关于韩愈的文化记忆,由此推及宋元时韩愈已经是潮州人崇敬的对象,可作为“潮人崇韩”文化现象的历史证据。刘涛《张燮〈东西洋考〉改写林朝曦事迹由来考》、张钊《20 世纪40 年代旅暹潮州人对家人移民的态度管窥—以〈潮汕侨批集成〉为中心的解读》等文章也都是靠文献资料(包括世界记忆遗产—侨批)说话的。许晓云《林大钦策论探析》、杨鹏桦《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商补》则是对文献资料的历史价值、文学艺术特色、存在的缺陷进行评述、商榷的。

二是田野调查资料,或者说是口头调查的材料。有关潮汕方言的两篇文章,属于这一类。笔者的《潮汕方言文白异读多音字与古音关系研究(声母)》一文,重在发现一些非专业的潮汕方言学者难以调查、记录到的语音现象,并与古音做了比较研究,推断潮汕方言的这种文白异读声母多音化的复杂现象,是由古代汉语的声母由少到多、移民路线漫长的历史过程造成的。反过来,这些“活化石”式的语音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音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这一期我们还开设了“文化遗产”专栏,刊发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谢丽清的《潮州铁枝木偶制作与演出形态—以揭阳市揭东区陈俊龙木偶制作中心为例》一文。潮汕地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应该被纳入潮学研究的范畴。“文化遗产”栏目的开设,旨在为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尽本刊之绵力。

摘自《潮学研究(第27期)》

作者:林伦伦(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名家简介】

林伦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兼任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首席专家。